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美國怎樣「痛扁」日本首相安倍(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日本首相踏上了訪美行程,他很自信嗎?不見得,他內心的惶恐還是時有流露,甚至在飛機起飛前,他已經感到火辣辣的巴掌已經做好痛扁的架勢。

  安倍訪美,要跨三個關口。第一道關口就是「歷史關」,看安倍是否,淡化處理戰爭歷史,會不會對殖民、侵略、慰安婦等問題說句道歉。他29日在美國國會的演講怎麼講,說什麼,會不會說出誠懇的「道歉」而非粉飾的「悔恨」,將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這次似乎從中韓手中接過批安倍的接力棒,輪番「痛扁」安倍的歷史觀。首先舉旗的是大名鼎鼎的《紐約時報》,發表社論譴責安倍粉飾歷史,對日本開戰的決策、對中國和朝鮮半島的侵略、戰時暴行、迫使數萬名女性充當「慰安婦」等問題附加了一些模糊的限制條件,這使人們懷疑安倍沒有認真對待,而是試圖淡化該議題。社論舉起了「黃牌」,警告安倍訪美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安倍如何誠實處理二戰的遺留問題。社論也舉起了鞭子,直批日本如果試圖拒絕對其二戰歷史的批評,那麼很難讓人信服,它可以擔負起「21世紀領導者」的角色。

  

  具有輿論旗艦地位的《紐約時報》揮出猛拳后,20多名美國眾議員致信日本駐美大使,要求安倍解決歷史認識問題,希望安倍首相的美國之行能解決歷史問題,進行「充分、明確並正式地道歉」,為修復與鄰國關係及和解奠定基礎。

  民間團體「華盛頓慰安婦問題聯盟」同時宣布,將在奧巴馬和安倍會見、安倍在國會演講這兩個關鍵節點上,在國會大廈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安倍就慰安婦問題道歉。這是對安倍的又一個巴掌。

  接著上場的是美國老兵,三位二戰的親歷者講述自己在日本戰俘營的悲慘故事,批評安倍政府「不會想著向戰俘道歉,不會記著他們做過錯事,就當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們要求日本「必須講出真相,必須如實講出。」警告安倍「如果真的想為他的國家或者世界做一些大事,就應該道歉。」「我們不要日本的宴請,我們要日本的道歉」。

  

  美國政府的安全高官也坐不住了。美國國安事務副助理羅茲希望安倍能採取與「以往談話」相一致的態度處理歷史問題,為改善日韓關係拿出「建設性」措施,在歷史問題的表述上必須尊重四大重點——「侵略」、「殖民地統治」、「反省」以及「道歉」。

  在安倍出發前,美聯社又增加火力,說歷史問題將籠罩在安倍訪美的全程中。25名眾議員已經「非同尋常」地要求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中面對敏感的歷史問題,警告「忽略過去的災難,就是給麻煩的未來投保」。

  美國廣播公司也甩出一巴掌,說儘管安倍試圖向前看,但歷史問題會追隨著他,欲罷不能。

  

  除了美國以外,西方重量級的媒體也向安倍拳打腳踢。法新社說,儘管安倍把日美關係說成是「不可動搖的同盟」,但他訪美行程的高潮是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中國韓國及美國人,都在看他能不能「準確無誤地道歉」,過去和未來兩大問題,都壓向安倍。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既警告「美國不應無條件支持安倍」,也抨擊安倍得了歷史健忘症。對,造了一個新詞叫「安倍健忘症」(Abenesia),可謂恰如其分。社論說安倍已暗示,他想摒棄日本官方以前道歉時所提的「殖民統治」、「侵略」和「懊悔」。如果他真這麼做,將是一個巨大錯誤。日本「身為二戰中的侵略者,決定道歉什麼時候可以結束的特權不在日本手裡」。如果安倍要說服世界相信日本是可以信任的「正常」國家,那麼他就應該咬住嘴唇、重複以往的道歉措辭。

  該報著名專欄作家皮林在4月初寫道,「日本需正視歷史」。安倍執意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駭人歷史中挽回日本人的名譽,這種執意是錯誤的。日本不應該在學校中美化這段歷史,日本兒童可以從學習這段歷史中得到極大的收穫。這不是為了讓他們羞愧地低下頭,而是為了讓他們學習,當年那個讓日本陷入一場毫無勝算的災難性戰爭的制度有哪些缺陷。

  

  美國為什麼這樣一反常態批安倍?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用歷史問題向安倍施壓,要安倍答應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起碼要在今年內加入。沒有日本的TPP,美國就跛腳了,「再平衡亞洲」的第二步就沒法邁出去。二是美國還是有很多正直的人,他們有的出於自身的戰爭經歷,有的出於對歷史真相的維護,有的出於正義感。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痛扁」安倍掩飾戰爭歷史的風潮已經形成。如果他堅持不道歉,就會進一步引火燒身,而且把奧巴馬政府給拉下水。奧巴馬的名望在國內本來不高,要是安倍演講不道歉,就會被美國人認為是奧巴馬慫恿安倍,不講原則。這對奧巴馬個人不利,對民主黨下屆總統參選人也不利。現在忐忑的不僅是安倍,同樣包括奧巴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