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木春山:德國大使談中國霧霾:很多自己人被嚇跑(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和德國的政治關係已經超出了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這是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兩國關係的評價。這位大使還特別提到,中國環境污染嚴重,今後中德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就是環保。

  記者在參加德國駐華使館與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舉辦的專門會議時,與柯慕賢大使進行了交流。

  54歲的柯慕賢在2013年來中國之前,其實從未擔任過大使。此前長期關注德國與以色列、德國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之後在外交部主管歐洲外交。但德國總理默克爾慧眼識珠,選擇這位與中國交集並不多的外交官擔任駐華大使要職。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在與記者們交談時,柯慕賢對他任內的中德關係大發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一種成就感。比如談到中德關係是否已經引領了中歐關係的發展,柯慕賢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是的,去年中德貿易額比上年增加了11%,並且佔了中歐貿易額的40%。」

  同時他笑稱,這一點在政治上也能體現。「中國和德國的政治關係已經超出了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不然的話怎麼會在7個月之內實現兩國高層領導人的三次互訪?」

  記者了解到,2013年9月柯慕賢來華擔任大使之際,正趕上中國高層換屆不久。在本屆領導集體執政2年多的時間裡,中德高層互訪前所未有的密切。

  柯慕賢以上提到的7個月內三次互訪,指的是2014年3月習近平訪問德國;僅僅4個月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就訪問北京,又過了3個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赴德訪問。而實際上,李克強早在2013年5月就曾訪問德國,德國成了李克強迄今為止的總理任期內唯一一個訪問兩次的國家,也是習李唯一訪問三次的國家。中德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切自然與柯慕賢這位德國駐華大使的努力分不開。

  

  記者注意到,德國人非常重視對華關係,特別是在經濟往來上,對中國發展的看法更為積極。一個例子是,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在德投資項目數量上的第一大國。

  但柯慕賢表示,雖然如此,投資總額上兩國還有不小差距。「去年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達到了450億歐元,而中國企業對德投資只有25億歐元。因此下一步,中國將會加強在高精尖科技領域與德國的合作,尤其是德國工業4.0企業、環保創新產業等等。」

  提到環保,柯慕賢顯得很坦誠。

  他承認中國的空氣污染確實已經讓很多在華德國人打道回府,或者讓被派駐中國的德國人才望而卻步。不過這位大使同時強調,「有時也是德國國內反應的誇張了,比如德媒報道北京有一天嚴重霧霾了,有的人就會以為北京每天都如此。」

  

  柯慕賢以德國的經驗做例子,希望兩國加強環保領域的合作,這將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上世紀60年代,德國工業增長也曾導致環境嚴重污染。為使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德國致力於創新和技術進步。污染嚴重的工業區如魯爾區和德國東部一些地區得到了成功治理。自1990年起有害物的排放減少了60%以上。德國的數據證明:經濟增長是可以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

  由此,柯慕賢強調:「中國朝著更加可持續性增長模式發展進程中,德國尤其適合成為其強有力的夥伴。德國擁有全球備受青睞的經驗和創新技術,願意與中國分享經驗並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提供支持。」

  柯慕賢的表態,正好契合「環境創新——中德共塑」的會議主題,而這正是李克強和默克爾去年會晤時,達成的創新夥伴關係的組成部分。這次會議凸顯了兩國關係深入發展中的細緻入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