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曝重大事故: 導彈升天後重重地砸海里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大名鼎鼎的電力專家婁飛平時有個習慣,那就是在每次航行前,他都會逐一檢查設備數據,細緻程度甚至讓年輕的戰士們戲稱為「有些可怕」。可即使這樣,對於潛艇官兵來說,危險還是無處不在。一次試射失敗,已經上天的導彈重重地砸到海里,潛艇隨即迅速下沉五米。
資料圖:中國潛艇兵進行操艇演練。
中新社旅順4月27日電 題:老兵的淚:探秘潛艇兵的苦樂生活
49歲的魚雷技師宋良升,被戰友們親切地稱作「整天和魚雷打交道的人」。
不過在採訪中,這位「兵王」卻忍不住流下了熱淚。「老了,但我的心還沒老。」隨著年齡的增長,宋良升如今不得不開始考慮離開部隊后的退休生活。「但我捨不得,潛艇就像我的兄弟一樣,我把一生都交給了這裡。」話音剛落,他已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老淚縱橫。
據戰友介紹,老宋平日里幾乎沒有什麼愛好,唯一願意做的就是研究鼓搗魚雷,即使沒有任務時,他也會習慣性地將魚雷發射管擦拭一遍,幾乎天天如此。
雖然與武器裝備朝夕相伴,但宋良升告訴記者,他從未有過害怕的感覺。「人在承擔責任的情況下,不會去想太多。」而在每次任務結束時,宋良升都是最後一個從潛艇走出來的人。
資料圖:某艇官兵在遠岸海域進行緊急下潛訓練。 在他看來,作為魚雷的守護者,自己必須確保彈藥以及潛艇萬無一失。
與他同為老兵的婁飛則是大名鼎鼎的電力專家,他曾連續數十次全程參加某新型導彈發射試驗任務,組織搶修排除重大故障多起,由此成為部隊中為數不多的一等功獲得者。
婁飛平時有個習慣,那就是在每次航行前,他都會逐一檢查設備數據,細緻程度甚至讓年輕的戰士們戲稱為「有些可怕」。面對潛艇內部猶如人體血管般的電氣線路,即使已經年近半百,但婁飛依舊堅持鑽艙底、摸線路,並練就「一摸准」的絕活。
他對記者說,「每次任務其實就像打仗一樣,多一分細心,就多一分安全,獲勝就多一分把握。」
可即使這樣,對於潛艇官兵來說,危險還是無處不在。一次試射失敗,已經上天的導彈重重地砸到海里,潛艇隨即迅速下沉五米。
「空氣當時幾乎凝固了,誰也不說話。」此時,婁飛卻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細心地調試著設備。他說,這是多年在潛艇上養成的習慣,面對危險時心情反而特別平靜。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剛剛還有些驚恐的年輕戰士,情緒很快平穩下來。
幾乎就在同時,身處艙底的電工技師孫新輝在僅能一人容身的平台上緊張地查找問題,由於空間過於狹小,全程他都只能保持趴的姿勢。而就在五分鐘前,他還因暈船嘔吐不止。
「潛艇兵神就神在這裡。」他說,險情發生后,難受的感覺似乎一下子就被轉移了。「尤其是一想到設備,人馬上就不暈了,腦子裡也再沒有其他的想法。」
由於位置靠近發動機,孫新輝的衣服已經全部濕透。據他回憶,當險情排除后,他的衣服沒有一處乾的地方,「可以把衣服擰出水來,當時渾身麻麻的,就像觸電一樣。」
因此,每個潛艇官兵至今都保留著一個傳統,那就是每次執行任務前,都會提前給家人寫好遺書。
「我的一個戰友曾親口對我說,如果我沒有回來,那麼你就到海邊把我的被子燒了吧。」說到這兒,婁飛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他哽咽著對記者說,潛艇兵的生死未卜,連累了家人這些年飽受煎熬。「對於他們,我們實在是虧欠的太多了。」
但這些潛艇兵們卻沒有一個人離開,對於潛艇和部隊,他們始終留戀於神秘的「水下生活」,至於原因,就連他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
40歲的艇長姜濤說,潛艇上的生活確實苦,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卻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得到的。「我們從不會覺得自己老,現在艇上最年輕的戰士是18歲,而我覺得自己的心理年齡正好是我和他之間的平均數。」「29歲」的姜濤說。
宋良升眼下也正準備著提交超期服役的申請,同時他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正上高中的兒子參軍。「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到潛艇上接我的『班』,成為一名潛艇兵。」
資料圖:海上洗消。
資料圖:032潛艇曝光
資料圖: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在碼頭進行應急吊裝魚雷。
資料圖:東海艦隊航空兵反潛直升機與潛艇協同訓練。
資料圖:華明(中)指揮潛艇緊急出航前研究航線。
資料圖:準備發射潛艇潛射導彈。
資料圖:潛艇兵睡覺用的可拆卸式吊鋪。
資料圖:潛艇里行走不易,高個子易受傷害
原文配圖:093型核潛艇在執行印度洋護航任務。
原文配圖:中國海軍093型核潛艇水面航行的雄姿。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4/28/359731.html#ixzz3YdpA94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