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力建:我所認識的尼泊爾 到處是神靈(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目前尼泊爾地震已致4000餘人遇難,數千人受傷,而傷亡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落後的醫療、不便利的交通,受災難度係數也不少。此外該國大面積建築房屋受損,大量珍貴的古迹被毀滅。這一切都給這個不足3000萬人的國家帶來沉重的打擊。我曾經兩次遊歷尼泊爾,對這個世界屋脊上的小國,有一種忍不住的關懷。關山迢迢,我能做的,除了奉獻一己善心和力量外,還有把我所了解的尼泊爾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它,伸手援手幫助它。

  第一次去尼泊爾是在2009年,那是尼泊爾廢除皇權成為議會制共和國的第2年,這個年輕的共和國雖然剛剛經歷了國家體制的巨變,但整體穩定,市民社會仍然安寧祥和,信仰在政黨之上,無處不廟無處不神。第二次去是2014年8月與家人的不丹、尼泊爾親子游。尼泊爾的貧窮和落後、交通的不便利多少讓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感到不適應,但同時又對尼泊爾有趣的宗教文化和傳統生活充滿興趣,我則一如繼往地被這個國家的原生態、慢節奏和無拘無束的信仰所吸引,視為一次靈修之旅。

  

  尼泊爾苦行僧(2009年攝於尼泊爾)

  

  2014年攝於尼泊爾,在此次地震中毀壞

  

  攝於2014年,在此次地震中受損

  

  
2014年在加德滿都的唐卡店,不知店主是否安好


  我所認識的尼泊爾,是一個年輕的共和國。

  尼泊爾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早在公元前6世紀已經建國,有人類足跡可追溯到20萬年前。長期以來尼泊爾是皇權社會,近代史上遭遇過英國的侵略。直到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宣布廢除君主制,結束於280多年的沙阿王朝,成為年輕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共和制迄今還不足7年。你知道嗎,尼泊爾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由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之一,但並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它是實行多黨制的聯合政府。現在執政的政黨是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毛派,這是由尼共中一批自稱相信毛澤東思想的人組成的黨派,從游擊隊反轉成了執政黨。而尼泊爾議會最大的反對黨也是共產黨,叫做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這兩大黨是由最早成立的尼泊爾共產黨因為路線的不同分裂出來的,現在各自屬於不同的政黨陣營。

  跟歷史上所有由傳統威權國家轉型為民主共和制國家一樣,共和之後,尼泊爾的軍隊也面臨從傳統的「皇軍」、「黨軍」向「國軍」轉變(也就是軍隊國家化)的問題。但因為涉及到各方利益,至今未有完美的解決方案。目前,在尼泊爾同時存在著人民解放軍(黨軍)和以前王室軍隊為主的政府軍(國軍)兩支軍隊。看來尼泊爾離真正共和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

  我所認識的尼泊爾,是一個包容、虔誠的國度。

  尼泊爾是佛教的發源地,釋迦牟尼就是位於古印度(今屬尼泊爾)的一個叫藍毗尼的小王國的王子。但在尼泊爾信仰佛教的並不多。尼泊爾的國教是印度教,約有90%的國民信仰印度教,佛教佛佔7%—8%,其他教徒佔1%—2%。但是,在尼泊爾,印度教和佛教往往相互混合在一起,特別受從遠古就流傳下來的萬物有靈崇拜為背景的密宗的影響,人們往往同時崇拜兩種宗教的神。像尼泊爾這樣一個人兼有多種崇拜和參加多種宗教典禮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種多種崇拜表現了尼泊爾人民在宗教信仰上的寬容。雖然法律禁止改宗,但人民群眾中既信印度教又信佛教的現象很普遍,印度教和佛教教義相互滲透。而當一個人皈依佛祖以後,並不意味著他不再是印度教徒。事實上,佛教徒視印度教三位一體的神婆羅賀摩、濕婆和毗濕奴為原始的佛祖的化身,在佛教起源說中給這個三位一體神以重要位置。同樣地,印度教徒也視釋迎牟尼為毗濕奴的化身。

  廟多神多,彷彿到處都是神靈所在,人們每天念神敬神,宗教活動人人參與,就連遊客也無不被他們的虔誠所感染。據說尼泊爾共有3.3億位神祇,比全國人口還要多。尼泊爾的建築也充滿了濃郁的宗教色彩,精妙絕倫。

  每當黎明的晨曦進人千家萬戶時,男女老幼便攜帶著奉獻給眾神的貢品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寺廟去。他們通常都用鋼或其他金屬的小盤盛著大米、紅粉和小黃花辮之類的貢品,把它們擺在神像面前祭獻,然後把貢品與泥土攪拌一起,搽一小點點在前額的兩眼之間,以示神靈存在的象徵。這樣的宗教儀式隨時隨地、任何場合和活動都在舉行。這是尼泊爾宗教的基石,從遠古神話時代就一代一代傳下來。對尼泊爾人來說,一次次的奉獻貢品可以保持和加強他們與神的感情交流。

  我所認識的尼泊爾,是充滿幸福感的國家。

  未踏入尼泊爾的領土之前 ,已經知道尼泊爾多次被評為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當飛機飛越無比壯觀的喜馬拉雅上空,被大自然的奇景征服的同時俯瞰雲下的神秘國度,讓人不禁遐想,即將到來的是桃源還是仙境。但當雙腳踏在貧瘠而有些凌亂的街道滿目參差的新舊雜陳的建築,你或許會以為誤入了國內三線城市或縣下鄉鎮,你會質疑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但是這些無礙它成為徒步者的天堂和虔誠者的聖地,深入了解尼泊爾,你就會發現,幸福與貧富無關。全民信教的尼泊爾,無論城市和鄉村,廟宇無處不在,信仰讓人變得平和、知足、包容,來過尼泊爾的人大都能從尼泊爾人溫和純真的笑容中感受到他們樂天知命的滿足和謙和的羞澀。幸福的尼泊爾人有著他們獨有的慢節奏生活,他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為生活忙碌,無處不在的廟宇里總有川流不息的信徒,他們還會花很多時間在瑜珈、與家人早茶等事情上,尼泊爾的商鋪很晚才開門,政府規定上班時間是上午10點,而實際上很多商鋪的開門時間,比法規時間還姍姍來遲。

  我所認識的尼泊爾,是傳統與現代,保守與開放交織的魅力之城。

  跟所有傳統社會一樣,尼泊爾有著森嚴的社會等級,人們普遍崇尚順從,種姓不僅僅決定一個人的身份, 而且還決定他的事業 、婚姻 、如何與其他尼泊爾人交往以及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尼泊爾的印度教社會任然保持著包辦婚姻的準則,婚姻雙方通常還是講究門當戶對,要求雙方屬於同一個姓種或同一民族。西部偏遠山區許多年來一直實行一妻多夫制,至少不少地區還保留著童婚的傳統,女孩子十三四歲左右就被早早地嫁了出去。

  尼泊爾社會也存在許多禁忌:信奉印度教或佛教的尼泊爾人,一向以禮儀為重,慈悲為懷。他們見面時一般不握手,而是彼此雙手合十,交談中常用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否定。有客人拜訪,臨別時,主人一般送客人三件禮:尼泊爾帽、廊爾喀腰刀和登程鞋。尼泊爾人對黃牛十分崇拜,他們視黃牛為 「神」,將其比作「母親」,並規定為「國獸」。因此有許多關於牛的禁忌:不得宰殺牛,忌食牛肉,不得用牛革製品,禁止牛肉、牛罐頭進口。尼泊爾人忌諱在同一盤中用餐。

  尼泊爾的殯葬形式也是十分獨特。教徒教徒以火葬的方式找到肉體的最終歸宿。在中國,死亡以黑色和白色象徵,表現天人永隔的慘痛;而在尼泊爾,死亡是由橙色的鮮花、紅色的蒂卡和金黃的綢緞來象徵,在梵音繚繞中,在親人祝福中離去,在熊熊大火中涅槃,在聖河中蕩滌。巴格馬提河是尼泊爾人心中的聖潔的河,河水會帶著死者的靈魂去到恆河,進入天堂。死者被放在河邊的火葬台上,熊熊的烈火燃起,親人手拿萬壽菊依次向遺體告別,最終骨灰歸向恆河,在聖河中蕩滌。距離加德滿都五公里的帕斯帕提那寺即著名的「燒屍廟」,是印度教徒的火葬祭奠的勝地。在尼泊爾觀看火葬並不是禁忌,也不禁止遊客拍照。觀看一場這樣的葬禮,能激發你對生命的重新認識。

  尼泊爾的開放可從文化教育上管窺一二。尼泊爾是亞洲的低收入國家,但對教育十分重視,尼泊爾的孩子從6歲以前接受學齡前教育,此後是10年義務教育,5年的初等教育、3年的初級中等教育和2年的中級中等教育;另外還有2年的高級中等教育,也稱大學預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尼泊爾的教育經費大多來自國外機構的捐助,據報道,始於2010年的一項由世界銀行援助的總額為1.3億美元的五年援助計劃將用於為12萬名公立學校教師和10萬名社會招聘教師發放工資、興建校舍、購買教科書等方面,目標是將小學的入學率由現在的91.8%提高至98%,初中入學率由75%提高至84%。

  尼泊爾國家通訊社為全國唯一的通訊社,官辦,成立於1962年4月。尼泊爾廣播電台是全國唯一的電台,官辦,成立於1948年,用尼泊爾語和英語廣播。尼泊爾電視台創建於1984年,1985年12月28日正式在首都開播,目前每天播放18個小時,通過衛星傳送。目前共有7家電視台,包括5家私營電視台。尼泊爾的電視頻道不多,美國,印度和英國的一些電視台佔據了電視里的絕大部分頻道,在中國很難看到的BBC、CNN等節目卻能在尼泊爾自由播放。

  尼泊爾毗鄰中國和印度,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國家。長期以來尼泊爾也深受這兩個友邦的影響,在文化上尼泊爾與印度走得更貼近,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許多傳統與印度相同。同時尼泊爾又對社會主義中國有著親近感,對中國人有著很好的印象,在尼泊爾市面上充斥著「Made in China」的廉價商品,一不小心你就會買到國貨,把它們帶回故土。

  尼泊爾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地理位置偏狹,資源稀少,可開發難度大,經濟落後,是全球著名的低收入國家。又位於全球著名的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歷史上已多次遭遇重大的地震災害。然而苦難鑄就了國民的堅強,信仰賦予他們樂觀,他們深信神會保護他們,這個國家雖身披貧窮質樸的外衣,但有著強大而充實的內心,寬容,純真、熱情、堅忍。我們曾享受它純美的自然風光,也感受到它物資的匱乏,醫療和交通的落後,地震摧毀的家園帶來的傷痛在中國人的身心也狠狠刺痛過,但願尼泊爾人民堅強渡過難關,也祈願更多的中國人伸出慷慨之手幫助他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