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你揭開 古代報紙的神秘面紗 !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5-4-28 1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輕輕一翻報,大事都知道。當今信息時代,報紙已成為人們最常見的新聞傳媒,與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其實報紙在我國古已有之,只不過當時的報紙不叫「報紙」,而是稱為「邸報」。

  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一份《敦煌邸報》,是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發布的,原藏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后被英國人斯坦因竊走,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這份《敦煌邸報》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報紙,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報紙,它比歐洲最早的手抄本報刊要早800多年。

  

  邸報

  「邸報」的由來

  在古代,「邸」本是各級地方官員進京述職時的臨時下榻處,類似於今天的賓館之類的地方。「邸」的職能隨著歷史的發展慢慢擴大,後來逐漸演變為各級地方政府駐京城的辦事處。因其在天子腳下,消息靈通交通便利,所以,向各地官員傳遞朝廷發布的指令,便成為它的一項主要功能。於是,「邸報」應運而生。

  「邸報」是由邸吏手抄的一種不定期的「新聞雜報」,主要刊載朝廷重要的政務活動、公務文書及政務信息等內容,供地方官員和士大夫們閱知,它已具備了報紙的某些特徵和功能,是古代的主流傳播媒介。

  「邸報」越千年

  「邸」 從漢代就有了,「邸報」應該在漢代就出現了,可惜漢代的「邸報」沒能存世。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邸報」,是在唐代開元年間。據唐代孫樵在《經緯集》中記述,他曾偶然得到幾十幅內容和形式都十分奇特的書籍,這些書無頭無尾,文章都是分類一條一條寫成的。孫樵閱后迷惑不解,不知為何物,后經人辨認,原來書中所記皆開元年間的朝廷政事。於是孫樵便將其命名為《開元雜報》,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有據可查的最早的「邸報」。

  古報載春秋,流水卷滄桑。自漢、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報」的名稱雖屢有改變,但發行一直沒有中斷過,其性質和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動。隨著造紙的發明和發展,東漢年間,我國用植物纖維造了紙,《邸報》已用紙來抄寫,從而使《邸報》得到進一步發展,更便於發行和傳遞。「邸報」一直出版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發。

  

  清朝時期的「邸報」

  影響最大的古代民間報紙

  古代不獨有官方的「邸報」,還有民間經營的報紙,影響最大、發行時間最長者是明代的《京報》。《京報》先後發行400多年,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才停辦。當時經營《京報》的「報房」,即是近代報館的前身。《京報》原是雕版印刷,後於至崇禎十一年(1638年)改為活字印刷,為我國最早的活字印刷報紙。明末,《京報》曾有「報房」自家采寫的消息和少量社會新聞。《京報》到清朝末年已有相當發展規模,在北京一地有「報房」12家,加上其他各地,全國「報房」至少有20家以上。清代「報房」出版的《京報》通常為日刊,日總發行量已達萬份以上,蔚為壯觀,可謂一紙風行,滿城相傳。

  清代末期的《京報》由《宮門抄》、諭旨和奏摺三部分組成,由於奏摺的字數較多,排印費時,需要在晚間才能完成其印刷裝訂,在次日發行。這種印成對摺雙頁裝在一起的《京報》,已很像現在發行的日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