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朝李靖為何變為"托塔天王"? (圖)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5-4-28 1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末杜光庭的《虯髯客傳》、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清人許仲琳的《封神演義》、褚人獲的《隋唐演義》及後來最為百姓耳熟能詳的《說唐演義全傳》都提到了一個人物——李靖。

  《虯髯客傳》中的李靖是一個風流瀟灑、胸懷抱負的俠客形象,在《隋唐演義》、《說唐演義全傳》中則變成了一位半人半仙,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等神奇法術的反隋將領,而在《西遊記》、《封神演義》中李靖則搖身一變成了民間熟知的神仙——托塔李天王了。

  

  托塔天王 李靖

  李靖跨越三界,穿越商周隋唐,且在民間傳奇、話本、戲曲、小說中形象百變,設想若有一個中國古代人物奧斯卡,他絕對可以勝任最佳男配角獎。在他的烘托下,紅拂女、虯髯客、姜子牙、哪吒、孫悟空、秦瓊、程咬金等主角形象光芒四射、大放異彩。

  李靖在唐代一直地位尊崇。在大唐的統一戰爭中,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在李世民開疆拓土、平定四邊的戰爭中,他擊敗東突厥,生俘頡利可汗,為唐太宗贏得「天可汗」的不世榮光。李靖生前被唐太宗封為衛國公,貞觀十七年被請進凌煙閣,名列第八位;死後又被請進武成王廟,與孫武、白起這些名將一起配享武成王姜子牙,成為十哲之一,而關羽、張飛甚至包括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只屈居其次,成為陪享姜太公的七十二弟子。至於另一戰神關羽被封聖是在宋以後的事了。

  李靖被神化,唐玄宗、唐代宗父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唐玄宗於天寶元年設立十節度使,以備東北與西南方面外族的威脅,當時最大的威脅顯然是來自西南方面的吐蕃。據《佛祖通載》稱,「天寶癸巳(十二載),吐蕃圍涼州,三藏不空誦《仁王》密語數番,有神介胄而至。玄宗問為誰。不空曰,北方毗沙天王長子也。數日,涼州捷報有神兵至,玄宗遂召軍壘皆立毗沙天王祠。」唐代不空譯作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也有類似記載,稱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軍大潰。

  「毗沙門」為梵語,意為多聞,也即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之一,在唐代它又是密宗供奉之神。唐玄宗開元四年,中天竺人善無畏東來,創立密宗,後傳至不空,不空在玄、肅、代三朝被奉為國師,使密宗在民間廣受信仰。其供奉的神佛多奇形怪狀,其中就有毗沙門天王。今天我們在敦煌唐代壁畫中看到的毗沙門天王形象多是雄踞在側壁,全身武士裝,左手托一寶塔。世俗稱之為「托塔天王」。

  

  衛國公 李靖

  不空假借「托塔天王」的威力,「戰勝」吐蕃兵,取得皇帝寵信,正史有據。據《舊唐書·王縉傳》稱,「(唐代宗)每西蕃入寇,必令群僧講誦《仁王經》,以攘虜寇。苟幸其退,則橫加錫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封國公。」此後,安祿山、史思明被兒子殺死,名將僕固懷恩謀亂暴死,吐蕃某次犯闕又突然不戰而退……這些偶然現象都與「托塔天王」的幫助有關,讓唐代宗「信之愈甚」。在玄宗、代宗父子的大力推崇下,各道州府及營寨並設天王相供養,甚至連軍旗上也畫上天王像以鼓舞軍心,這讓「托塔天王」在唐代中後期名聲大震,香火極盛。到了宋代,軍中供奉毗沙門天王之風更盛,幾乎每支部隊的駐營地都建有天王堂。「托塔天王」也被尊為軍神。

  「托塔天王」與李靖合為一體絕非偶然,它不僅是官方推崇,也是文學藝術加工及佛教漢化的共同結果。

  開元十九年,唐玄宗把李靖請進武成王廟進行供奉,以懷念李靖力擒突厥頡利可汗,掃除邊釁的偉大功績。在對吐蕃屢屢用兵不利的情況下,唐玄宗希望身邊能出現似李靖一樣神武的將領,輔佐自己重現先祖唐太宗「天可汗」的榮光。李靖配享武成王廟成了其被神化的資本。而李靖被神化的加速卻得益於唐中後期興起的新的文藝形式——唐傳奇。

  唐代隨著佛教的興盛,佛教徒流行用通俗地演唱佛經故事即「變文」招徠聽眾、宣揚佛法,對唐傳奇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也促進了「唐傳奇」在民間廣為流布。這一時期出現了如郭湜的《高力士外傳》、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王定保的《唐摭言》等唐傳奇以及筆記小說。

  而誕生於晚唐的《虯髯客傳》,對李靖、紅拂女、虯髯客「風塵三俠」的精彩演繹,印證著唐代社會已經開始把民間有關李靖的傳說進行文學加工了。明代戲曲家們延續了這一永不枯竭的題材進行創造,如明代張鳳翼《紅拂記》、張太和《紅拂記》、凌濛初《虯髯翁》等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目。

  此外,佛教形象為更利於民間信仰,往往會有一個漢化的過程,如觀世音在民間逐漸被女性化,原來的十六羅漢也變為唐代習慣的十八羅漢了。於是「托塔天王」的原先的外族形象在民間迫切需要一個漢人來扮演,李靖依靠他在官方及民間的出色口碑成了不二人選,水到渠成地搖身變為「托塔李天王」,之後,在明清戲劇、話本、小說中他不斷被藝術家加工創造,其形象多變、性格飽滿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