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中國男人去了美國再不願意娶中國女人?(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家石康去美國寫了一篇《一到美國我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了》被狂噴,雖然裡面濃濃地男權思想比較叫人反感,但他的確說了一些大實話,美國姑娘是比中國姑娘更能幹,更獨立,更拿自己當人而非特意強調女人。那麼,中國女人為何缺少這樣的覺悟呢?

  

  是誰剝奪了中國女人的獨立能力

  一位好友,快要40歲了還是單身,但不說年齡,誰也想不到她有這麼大了,因為長得美,處於凍齡,好幾年都是一個樣子。她很能幹,收入不低,加上又是做的和娛樂圈相關的工作,桃花運還是不少,只是仔細篩選一下,合適的太少了。

  有一類男人,是沖著她漂亮,打算包養來的。還有一類男人,有家有點錢,但是還有點多餘的感情待消耗,所以找上了她,覺得要是能有這麼個情人大概還挺體面的。全都是爛桃花,都是那種以為能在單身女人身上占點便宜的男人。

  她很獨立,但不孤僻,很想有個自己的家。可人海茫茫,她喜歡的,也喜歡她的,選擇範圍太小了。比她工資低的白領,不願意選她,因為女人收入高,男人有壓力。年紀比她大的,有點錢有點地位的男人都想選更年輕的,她再漂亮也超齡了。年紀比她小的,她能接受,對方父母又不接受。

  若干年前,劉曉慶就嘆息做一個中國名女人,難。現在也是如此,做一個大齡單身女人,難,做一個漂亮的大齡單身女人,更難。做一個漂亮的又有要求不願意將就的大齡單身女人,簡直是難上加難。

  一晃,又晃蕩了好幾年,有過幾段不咸不淡的戀情之後,她不由感嘆:「看來我只能找外國人了。」

  她的圈子中,有好幾個大齡女性或者離異帶孩子的單親媽媽,都嫁到了國外,還過得不錯。在這些跨國婚姻中,她們的丈夫都不介意她們的年齡和身份,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婦女,卻被她的老公愛得要命,每天「寶貝」不離口,驕傲地把她介紹給所有的親戚朋友,稱呼她為「我的天使」。這些都成了最好的榜樣。

  確實,西方國家的男女平等事業比我們走得早,人性更解放,社會環境更寬鬆,沒有那種男女到一定年齡不結婚就會被視為異端的壓力。他們對於愛情的追求也沒有過多現實條件的限制,會比較隨性一點。

  死黨哥哥家曾經住過一個匈牙利的交換學生,幾年後,學生長大了,帶著女朋友回來,一米八的小夥子找了一個一米八五的姑娘,那姑娘壯得啊,在人群中特別搶眼,算得上是膀大腰圓,身材健碩。

  問小夥子介不介意女朋友比自己高,他反問:「為什麼要介意?」

  小夥子不介意,姑娘也不介意,她看著比自己低半頭的男朋友,照樣一臉嬌羞,雖然這種表情外人看起來很違和。

  有些人的愛情有形狀,年齡、身高、學歷、工作、家世、背景,樣樣都要問清楚,並且有要求。有些人的愛情沒有形狀,什麼都不問,只看兩顆心能不能互相敞開,一起跳動。誰都想獲得后一種愛情,但都不是誰能承擔得起這種愛情。

  因為不歧視是不歧視,可也沒有特別的同情。

  西方國家男女戀愛,即使你是單親媽媽,有幾個孩子,男人通常也不介意,帶著孩子約會的比比皆是。但上床了,睡了就睡了,你情我願。如果睡得質量不高倒可以譴責一下,以為睡了就得結婚,不然就是渣男,那是不可能的。

  他們的戀愛就是戀愛,像「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這種理論外國人是很難理解的。而那種女人自己沒出錢,結婚前男方的房子就想要加名的意識,在尊重私產的西方國家,更是不可想象的。

  無歧視背後是無弱者。他們沒覺得在一起就是女人吃虧,男人佔便宜,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中國女人的問題就是不想受歧視,希望得到平等待遇,但又甘當弱者,不由自主要求更多待遇。抱著這種矛盾的心態,更多涉外婚姻會觸礁,幸福的並不太多。這是文化的差異,也是教育的差異。

  作家石康去美國寫了一篇《一到美國我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了》被狂噴,雖然裡面濃濃地男權思想比較叫人反感,但他的確說了一些大實話,美國姑娘是比中國姑娘更能幹,更獨立,更拿自己當人而非特意強調女人。她們不覺得自己是弱者,男人能做的她們也能做,「那些平等獨立之類的詞語在美國不再抽象,而是天天都要使用。我見到過比章子怡還漂亮的姑娘也能自己把一個吉普車的大輪子換上。」

  在中國,像章子怡那樣漂亮的姑娘是不會甘心自己換車輪的,即使她自己願意,也會有大把的男人衝過來替她做,並且告訴她,「這不是你該做的。」所以才會有「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種論調泛濫,而從這種論調造成的結果來看,這更像一種陰謀,而非福利。

  中國男人慫恿女人不獨立,因為這樣方便掌控,「在中國,性最實用,當我因種種原因內心焦燥與苦悶,在燈下寫作時聽她撒個嬌就覺生活有點安慰,而她的相貌與身材多是為了引起我的性慾和保護欲。」但到頭來,像石康這樣的中國男人又掉頭讚美另外一種女人,「那些自助助人型的女性卻顯示出美——這裡先是需要人,其次才是女人。」

  這是男人的小貓膩,也是女人的警鐘。還是不要做「燈影下的床上看到的那個小騷狐狸」,那樣最容易在年老色衰之後被厭倦,即使像章子怡那樣漂亮,也要學會自己換輪胎,因為那才是比男人還要靠得住的事情。

  「中國仍在為古代生活批量生產男人」,標籤之一就是依然希望得到男人的拯救。要想從思想深處消除中國男人對中國女人的歧視,需要的是女人為他們上一課,只有那種「其實沒有你,我們也能活得很好」的姿態,才能喚起男人們對平等的真正興趣。

  而有了這樣的覺醒,嫁到哪裡都不會錯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