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朝消夏避暑的「涼屋」是咋樣的?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5-4-17 1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炎炎夏日,如何消夏納涼成了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而在古時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等現代科技設施,面對炎炎夏日,他們怎麼辦?我們可以從古人的種種消夏納涼之法中,探究到消夏的奧妙和樂趣。

  古人愛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戲,常常會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戲水的歡鬧場面。明代李時珍指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而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釣釣魚是不錯的選擇。古人云:「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葯補。」釣魚的修身養性作用乃不可小視也。除了垂釣,古人喜愛的夏趣活動還有很多,比如養金魚、釣鱉、捕蛙、夏獵等等。

  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喜歡在親水之處納涼,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千竿竹翠數蓮紅,水田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宋代的秦觀說:「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細風,有樹的地方就有陰涼。古人們常常能夠在炎夏里輕易找到涼爽的去處,何況氣候更為炎熱的今天呢?沒事多去樹下喝喝茶,去水邊散散步。不僅能得到清涼,還能收穫一份心曠神怡的快感。

  唐代還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它一般傍水而建,採用水循環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將水中涼氣緩緩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製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涼屋」既綠色又環保,只是普通百姓是很難享受到的。不過,古代老百姓營造陰涼的方法也是五彩斑斕的,譬如屋檐前面掛帘子,院子裡面搭涼棚,屋子裡面放竹床、竹凳,床頭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

  南宋時代的寒翠堂,一到夏季堂前水池中紅白蓮花盛開,寬敞的前庭上還擺放著多達幾百盆在南方引植成功的香花,如茉莉、素馨。殿內裝有風扇,鼓轉不已,把花的雅香吹擾得滿殿瀰漫。更奇妙的是,殿中紗櫥上掛滿一串串名貴進口天然香料製作的香珠串,以便紗櫥內幽香怡人。當時一般人家雖然不能擁有皇家的豪華,但也喜歡懸掛茉莉、素馨等香花穿成的長絡,因此紗帳中也是一帳流香。入夜之後,清香四溢,讓人在芬芳的氣息中捕捉到陣陣涼爽,由此進入好夢。

  明清以來,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蓮子湯。中醫學認為,蓮子性味甘平,具有養心益腎的功用。夏日常飲蓮子湯,能補中強志,養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在清朝宮廷中,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料製成,冰鎮后吃起來絕對爽口,真是「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看古人消夏納涼之法,情趣盎然,能讓人頓生幾分涼意,暑氣全消。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5-4-21 09:54 | 只看該作者
比呆在空調屋裡強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0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