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就是愛-美國人的婚姻觀,愛與金錢無關?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籽棠 於 2015-4-17 15:06 編輯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這是托爾斯泰在探討家庭、人生的小說《安娜.卡列琳娜》中的開卷語。婚姻、愛情,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每個人都要面對,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種族。

那麼今天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強,和美國人的家庭、愛情觀有沒有關係?

在今年「情人節」那天,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CBS台和美聯社公布了它們聯合做的最新民調,在問到如果你有下輩子,會不會還跟現在的配偶「結婚」時,10個美國人中,有9個說:會!

在一些熱衷反美的國家媒體上,常渲染美國人離婚率多麼高,已超過50%,美國家庭要崩潰,社會趨向不穩定等等。但美國的這個最新民調顯示,不管離婚率多高,美國人的婚姻是非常有質量的。90%的人說下輩子會再跟現在的丈夫或妻子「結婚」,說明絕大多數美國人非常滿意自己的配偶,愛情指數相當高。

美國女孩找友標準:興趣,幽默,肌肉

而且這不是一個偶然的民調結果,過去15年來對這個問題的追蹤調查,比例都沒有多大變化,1995年是93%,比現在還高一點。

在這項民調中,在被問到選擇配偶、成功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時,依序是:49%選擇尊重,37%選擇信任,10%選擇幽默,2%選擇性,0%選擇金錢。

美國人這種家庭、婚姻觀,可能會令很多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吃驚。因為在當今中國,在選擇配偶時,金錢、地位都是數一數二的重要指標。

早在二十年前,我剛來美國在夏威夷的「東西方中心」做訪問研究時,就發現中美在選擇配偶上的明顯差異。夏威夷大學的幾個美國女生說,她們找男友,第一是看興趣是否相投,比如都喜歡旅遊、音樂等等,二是對方要有幽默感;三是身體比較有「塊」,即練身、健壯。

當時聽到就感到驚訝,因為在中國,年輕人找對象,家庭條件,社會地位是首選考慮。而美國的年輕人,卻是看興趣,看幽默,看肌肉;根本沒提到金錢、身份。讓我這個在「東西方中心」做研究的人,首次領略了東西方的「不同」。


很多中國女性贊成「二奶」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改革,使人民普遍比過去富裕,對外視野也拓寬了,但在選擇配偶的標準上,卻沒有多大變化,過去是「幾條腿」(的傢具),現在是「幾個存摺」,看你有多少錢。誰有錢、有權,誰就是被羨慕、鍾情(錢)、追逐的對象。

中國有個高收視率的電視連續劇《蝸居》,裡面寫一對剛畢業不久的窮學生相愛,但買不起房子,只能在陋室中「蝸居」。後來女方給一個有妻室的高官秘書當了「二奶」,因為這個處於權力中心的秘書,有權,有錢,因此就有「能耐」,什麼事都能辦成;還對她比較照顧、呵護。

這樣的個案,當然哪個社會都可能有,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民調顯示,多數女性認為,這個女學生的選擇是對的;甚至連那個演「二奶」的演員都說,如果她處於那種情況,也會做同樣的選擇。在當今「笑貧不笑娼」的中國,婚姻家庭中最珍貴的「愛情」被下架了,而金錢、房子、名車,還有權勢帶來的那種「能耐」,卻成為最被看重的標準。

在這種愛情觀下,當今中國男人,娶個太太很不容易,幾乎要含辛茹苦、傾家蕩產。曾看到報道說:時下北京的男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2年,才有經濟能力討個中等條件的女人;而在北方的哈爾濱,娶一個條件中上等(學歷大專以上、身材相貌較好、有穩定的工作)的太太需要70萬元。如今沒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裡根本算不上男人;有人說房子成了女人的催情葯,房子成了男人的偉哥。在當今中國,愛情不值一套房子。在一些女人心裡,一套房子頂得上一百個白馬王子。

那些贊成、甚至羨慕《蝸居》中那個二奶大學生的中國女性,看到美國這個民調,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重視賺錢的美國,美國人竟不把「金錢」作為成功婚姻中的最重要因素。當然,當知識和視野還處於「蝸居」狀態,就很難了解美國的真實,和美國人的價值觀。


「婚姻毀於細節」

在美國,男婚女嫁,不會把房子、存摺、家產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兩人情投意合,想結婚,租個公寓就結了。在美國,購房與租房的人,長期是各佔一半。兩人同心協力,同甘共苦,最後,麵包、房子、汽車都會有的。也許是由於穩定的民主制度,美國人顯得天生自信而樂觀。

在經歷九一一和經濟危機之後,民調顯示,仍有81%的美國大學生說,他們將比父輩更富有,59%說他們會成為百萬富翁。即使美國的窮人,很多也說他們會是富豪,只是機會還沒到來。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是個物質豐富的國家,吃穿住行與性生活,一定會是婚姻中的重要因素。曾有中國人俏皮地在比較中美婚姻的文章中說:中國女人認為,要抓住丈夫的心,先抓住丈夫的胃,在家中給老公吃好、喝好,男人的心就不會跑了;美國女人則認為,要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男人的性,只要女人性感就能抓住老公的心,做愛越頻繁,男人對婚姻就越滿意。

但是這次美國的調查顯示,被視為成功婚姻的最重要因素中,性只佔2%。在一個被視為「性開放」的社會,美國人卻把「性」排在成功婚姻的重要因素的最後面,卻把「尊重」、「信任」放在最前面。曾有婚姻專家撰文指出,「婚姻毀於細節」,很多家庭破裂,都是因為沒有「尊重」、或忽略對方的感受等生活中的小事導致的,所以把細節說成是「魔鬼」。

該文列舉說,一對男女離婚,只是因為男的不習慣做家務,女人習慣在床上吃零食;還有的理由更「誇張」,只是因為西紅柿炒蛋時,女的堅持放鹽,男的堅持放糖,結果每做這道菜就會大吵一架。專家說,成就愛情的是細節,毀掉婚姻的也往往是細節。所以美國人把「尊重」放在成功婚姻的第一位,抓到了重點。

真正的「I do」是無價之寶

「信任」,更是美國人重視的。最近著名的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的「婚外性」事件,被媒體輿論關注。最後他只得出面,公開向社會「道歉」。美國人可能比任何其他國家,對公眾人物、尤其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和道德形象,都更加看重,要求更嚴格。

2009年9月俄國《真理報》對世界上幾個國家的「婚姻出軌」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6%的美國人對「婚外情」不以為然,而40%的俄羅斯人認為,出軌根本算不上錯誤。

人們常說,男人要(不同的)性,女人要(固定的)情。但這次美國民調顯示,說下輩子還跟配偶「結婚」的比例,男的竟比女的高,丈夫是95%,妻子85%。而且說「一見鍾情」的,男性也比女性多,男的47% ,女的44%。當然,多數(50%)說,他們不是第一眼就愛上對方的,而是經過了解、交往,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最後在婚禮進行曲中,說「I do」的。

「下輩子還跟你結婚」,可能在所有的婚姻、所有的家庭中,沒有比這句話,這種感覺,更美好的了!所以美國人說,死心塌地的「I do」是無價之寶!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沙發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5-4-17 15:08 | 只看該作者
在問到如果你有下輩子,會不會還跟現在的配偶「結婚」時,10個美國人中,有9個說:會!

為這句話,好感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71

帖子

88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0
3
bashanyue 發表於 2015-4-18 02: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ashanyue 於 2015-4-18 10:13 編輯

但現實中,在這輩子,10個已婚的美國人中,9個都會跟現在的配偶離婚。為這殘酷的現實,好吁悶呀!"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26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4
紫牛創造 發表於 2015-4-18 19:40 | 只看該作者
都是儒家封建思想、傳統遺毒侵害的結果。女人只為適應社會,所以女人也是受害者。   

   儒家用「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婦女的受教育權,女人不識字,用「男女授受不親」剝奪女性的社交權,女人只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心只靠男人養活,又因為男人可以納妾,造成女人強烈的不安全感,於是拚命攢錢,以防被男人拋棄。無人養老。對男人,儒家則以愚忠愚孝形成精神枷鎖。   
   正如網友非常道20所說:儒家就是奴才命,一心只想把強盜當祖宗 然後強盜把某些人男的殺掉、老的殺掉、小孩殺掉、搶走婦女搞群P,然後某些人就把強盜當祖宗(從某種意義上說沒認錯啊。哈哈。)信犬儒那一套,最後就是這效果。
魯迅曾經沉痛地指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的歷史不過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往複循環而已3。但如果恰而幸為男子,則不論他居於如何卑下的地位,受著主人如何不堪的奴役,卻總有比他更卑下的妻女來供其奴役、供其淫虐。女性由於其性別身份,不僅是丈夫的性奴役、性淫虐對象,而且還是這個男性中心社會中所有男子潛在的性奴役、性淫虐對象!一部中國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解讀,就只是一部男性針對女性的性奴役、性淫虐的歷史罷了!女性生來的命運不是供淫,便是供殺,已成中國歷史的通例。
    這造成如今的中國女人見錢眼開,笑貧不笑娼。男人心理陰暗,萎縮妒嫉,一個只知道溫良恭儉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又拿槍口對付自己同胞,一個缺乏嚴謹認真,人心渙散沒有血氣,在外強面前兩腿發抖的民族,即便有100艘航母戰鬥群,也是廢鐵一堆。儒家造就的只能是些失敗國家的弱國弱民。   終究,小腳老太還未絕跡,中國女人的思想如同小腳一樣,被扭曲、壓抑、變形、殘廢了1000年,放開纏腳布才不到100年,這封建思想的流毒只能慢慢清除。
     一兩句說不清楚,有些詞發不上來,詳情可百度  文有第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9: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