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罕見破例 首次單獨訪問巴基斯坦(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18 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習近平罕見破例 首次單獨訪問巴基斯坦(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追蹤:習大大最新動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20日至21日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曾在上任后第三年連訪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此次習近平上任僅兩年就訪巴,並且只訪問巴基斯坦一國,實屬罕見。這是中國第一次沒有將印巴捆綁訪問,也是第一次如此高調。

  習近平將親自與巴方簽署的「中巴經濟走廊」相關協議。據悉,習近平將在下周訪問巴基斯坦期間披露一項規模46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這是中國力爭在亞洲開闢新貿易和運輸通道的核心舉措。該計劃若落實,將成為中國迄今協助他國發展經濟的最大手筆投資。從中國媒體漫天宣揚中巴「全天候」戰略夥伴關係為習近平訪巴造勢看,中巴官方對此次訪問的重視非同一般。

  但也有聲音認為習近平此前曾三度推遲訪巴,雖然習近平對巴基斯坦的訪問比江胡都早,而這種重視的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

   中巴的政治聯盟

  新中國成立以來,巴基斯坦不乏中國政治援助。早在1951年,中巴兩國就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由於印巴之間的宿怨,中印又在1962年爆發了中印戰爭。此時,中國和巴基斯坦已經走得很近,結成了事實上的同盟關係。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嚴重對立一度波及周邊國家,並迫使中印選邊。而當時中蘇關係破裂,俄印同盟使中國如芒刺背,中巴走到一起可謂是戰略訴求互取的患難之交。

  所以當1965年印巴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爆發第二次印巴戰爭時,中國不但給予了巴方外交輿論上的策略支持,還提供了給力的軍事援助,甚至大多軍事裝備直接從國內裝備中調撥,使得巴基斯坦在戰爭中數度佔上風。當印度發起突襲反攻時,巴基斯坦一度頂不住,退到了亞克爾運河邊,關鍵要塞即將失手。在此危急關頭也是中國政府出面向印度發出通牒,才使得印度不敢繼續向前推進,讓戰爭有機會在國際力量調停下偃旗息鼓。第三次印巴戰爭亦是如此,巴方求救,中國要求印度立刻停火,否則北京將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最終,抵不過中國的巨大壓力下,印度宣布停火。這次戰爭的結果是東巴基斯坦獲得獨立,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巴基斯坦早已在世界地圖上消失。自此,巴基斯坦有了抵禦印度的靠山,而中國也收穫了一個在國際社會為數不多的忠實擁躉。

  隨著冷戰結束和中國戰略利益的改變,南亞對立和分化局面已不符中國利益,中國的崛起與經濟訴求,需要一個穩定的西部環境。如果中國依舊以冷戰的「抱團」心態處理中巴關係,並且繼續在檯面上展現,勢必會加劇與印度的摩擦。並且2003年,印巴雙方同意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和交通往來,隨後的兩年雙方不斷釋放出友好信息,印巴關係開始逐漸轉暖。

  在此大背景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於05和06年前後腳訪問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溫家寶2010年的南亞之行也是先訪印再訪巴。江澤民和胡錦濤時期,不論是中國國家主席還是國務院總理,都不會將巴基斯坦和印度拆開訪問,訪印必訪巴,訪巴也必訪印。唯恐與巴基斯坦過分親近,厚此薄彼,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印巴戰略平衡。刻意的維持戰略平衡,使得印度更有疑慮,也一直緊咬中巴之間核武器合作不放,對中巴聯盟心有餘悸,並且還能輕易察覺到中國表面兩者兼顧,實際上政治天平仍是偏向巴基斯坦一方。

    中巴關係去政治化的欲揚先抑

  近幾年,巴基斯坦描述巴中關係時經常使用到「比山高、比海深」這種誇張形容,而中國民間也將巴基斯坦稱為「巴鐵」以此體現兩國「鐵哥們」般情誼。但相較巴方最高領導人訪華的熱絡,以及兩國民間彼此心有靈犀的感情,不難發現,中國官方並沒給出同等回應。中間有三次傳出習近平將訪問巴基斯坦,但都被推遲,而習近平早已單獨訪問過印度,這些都給了外人一種中國刻意「冷落」巴基斯坦的錯覺。

  實際上,這些都是習近平為了實現中巴關係去政治化的一盤大棋,為的是凸顯中巴關係是純粹為了經濟這一「軟」目標,脫去以往中國外交的儀式化枷鎖,使得訪問完全遵從實用主義原則。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分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習近平原本計劃印巴一同訪問,但最終只單獨訪問了印度,官方理由為當時巴基斯坦政局混亂,出於安全以及不干涉他國內政的考量,沒有借訪印一道訪巴。雖然這個理由顯得合情合理,但是習近平也完全可以將印度的訪問一併推遲,以穩固與「巴鐵」的同盟。所以,單獨訪印是刻意為之,是讓印度意識到自己在北京心中的分量,並非將其視為一個維持平衡的附屬品。

  第二步,也就是第二次推遲,2015年1月,奧巴馬坐鎮觀禮印度國慶閱兵,使得新德里士氣大增。對此,伊斯蘭堡不免有些吃味,於是對外宣稱希望習近平能夠飛抵伊斯蘭堡,也來給巴基斯坦國慶閱兵撐腰。對於巴方殷切但頗顯任性的要求,如果習近平答應,不免使得陣營明顯劃分為了中巴與美印兩派,顯得與印、美對抗和站隊意味明顯。正是因為這種拒絕,習近平徹底完成了對中巴關係的去政治化,這也是為了打破了外界對於中巴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抱團」疑慮,解除中國的印巴戰略困局,為習近平以完全的經濟利益維繫和處理巴基斯坦關係的欲揚先抑。

    巴基斯坦閱兵始終沒等到習近平

  第三步,去政治化目標既已完成,巴方此前單方面宣布4月10日的習近平訪巴,而中方的再次沉默處理,更是將這一目標坐實。於是,此次習近平訪巴帶著真金白銀高調前往,完全彰顯「商人」姿態,高調同巴基斯坦「做生意」。體現的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經濟層面的重視,是基於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亦是在亞投行成立之後自然而然的舉動。習近平此次光是宣布對瓜達爾港的投資就有16.2億美元。中巴兩國還將計劃在經濟走廊沿途的四個省內設立6個新的經濟特區,後續投資將不可估量。

  試想,如果習近平當時過早訪巴既會帶給印度政治壓力,也並無大的議題可談。現如今中國現在的外交更傾向於實用主義,有需要才會安排訪問,無需要則不訪。在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戰略部署首戰告捷后,中國越來越佔據主動和自信。這種自信還僅是世界經歷亞投行風波后的開端,北京現在更應將這種姿態持續貫徹下去,不僅要運用在處理周邊鄰里關係之間,更要發揮在與其它大國周旋世界其他複雜區域問題上。北京提供的第二套方案既然已使萬邦來朝,那麼在處理更多國際舞台事務時,將更有公信力和發言權。相比於顧慮重重和委曲求全的中庸姿態,在重塑和維護國際秩序中坦然率直,更能增添中國的外交魅力。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Xab9cPtJ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