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嘉誠折價賣樓:這或許是最後的逃跑機會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15 08: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嘉誠折價賣樓:這或許是最後的逃跑機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樓市在經歷了10年的繁華之後,似乎開始落幕,然而「3.30」新政出台讓不少投資者又看到了樓市回暖的希望,甚至重新點燃樓市進入上漲節湊的熱情。恰逢此時,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又一個「打8折賣樓」的動作引來了無數猜測。

  4月4日,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以8折優惠促銷位於香港將軍澳的樓盤,推出的740套房源在9小時內賣出55億港元(約合43.5億元人民幣)。其實李嘉誠的樓盤熱賣並沒有什麼稀奇,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800萬港元的三房定價600萬港元,自然吸引了大批買家。外界認為,李嘉誠此舉很可能是藉助政策利好消息出逃房地產。

  事實上,李嘉誠已經不是第一次打折賣樓,去年年初,就打出7.5折,去年5月,荃灣一個盤開盤,也打了8.5折。另外,李嘉誠近年來在內地也大肆拋售房產。據不完全統計顯示,自2014年1月份至今,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李嘉誠通過轉讓資產或其他方式套現逾738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售的位於中國內地物業貨值總計約達129億元人民幣。

  李超人為何如此急切的拋售樓盤呢?外界一些猜測認為,李嘉誠之所以大肆拋售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樓盤,就是因為不看好中國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更有一些人將李嘉誠的舉動上升為不愛國的高度,稱其轉移資產至歐洲是不看好中國的未來發展。

  不過有分析稱,李嘉誠目前在內地拋售的大部分都是商務樓和物業,而非居民住宅,所以很難說是他不看好中國房地產業。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因為物業開發投資周期長,其收益直接受到經營環境的好壞的影響,一旦經濟環境走下坡路,物業的風險就非常大,而居民樓的保值作用會更大一些。所以,一旦經濟出現動蕩,物業便會首當其衝。不過在香港,李嘉誠則主要折價拋售居民樓。

  面對外界的各種猜測,李嘉誠強調,自己折價賣樓或拋售地產項目純粹出於商業上的考慮,不存在從中國撤資的說法。李嘉誠作為一個投資高手,經驗和智慧想必都不用說,而他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濟波動中採取敵退我進、人棄我取的戰略獲得成功的。所以,與其猜測李嘉誠的甩賣樓盤的用意,還不如看看他下面的房產發家史,或許從他過去的行動中就能找到答案!

  李嘉誠的崛起正是從1965年的地產危機開始的。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不會久亂,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3 年之後,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

  此後的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創辦長江置業有限公司,翌年改組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顯然長遠的眼光讓他成為香港地產業的翹楚,在他嘗到甜頭之後,他後來多次在石油危機和經濟蕭條的時期,趁樓價下滑入貨,結果在樓市大升時獲得巨利,使手上的資金暴增。可以說,他總是在樓市低迷的時候提前入貨,等待經濟景氣時賣出獲利。

  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樓市停滯不前。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率先降價出售,這次降價出售為李嘉誠贏得了先機。隨後,香港樓市一路下滑,李嘉誠的降價逃脫為他贏得了大量時間和現金流。此後,李嘉誠不忘長期發展,利用當時低迷的市場開始購進不景氣的出租物業,此後經濟回暖,他的物業投資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正是在這次危機之後1999年,李嘉誠的財富超越李兆基家族和郭炳湘兄弟,首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的交椅。正是他在危機前後的靈活舉動和長期眼光讓他的資產在每一次危機之後都迅速增長,財富更上一層樓。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時,長實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據媒體報道,長實在北京投資的第一個別墅項目譽天下,在低迷的樓市下開始以最低 5.7折甩賣。而現在,他在香港折價拋售房產的舉動同歷史上每一次危機前後的舉動如此雷同。顯然,香港樓市已接近了另一個下跌周期的風口,李嘉誠的折價出售是否意味同樣的風險正在發生?

  根據金管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香港整體房價累計上升13.3%,高於2013年的7.7%漲幅。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六連升」,6年累計漲幅達到1.65倍。現在香港的樓價已經遠超1997年香港樓市泡沫破裂時的最高點,風險已經積累到很大程度。

  從歷史操作來看,李嘉誠的拋售動作上正體現了他一貫的投資哲學,當市場低迷時購進,當市場處於高潮時迅速退出,做到「現金為王」。李嘉誠曾經告誡他的兒子們說,在一個真正的商業人士眼中,應該是只有贏利的業務,而沒有永遠的業務。任何一項業務,當它走過自己的成熟階段之後,必將走向衰落,而這個時候如果不進行自我調整,還抱著不放,必將隨著該項業務的衰落而走向失敗。

  如此可知,李嘉誠今天賣樓的動作實際上正如他自己所說,就是商業上的決策,並沒有什麼秘密。無論是香港樓市還是內地路樓市,在長達10多年的高歌猛進之後,顯然已經是強弩之末。此時李嘉誠折價賣樓或許正是藉助「3.30」新政出台,利用良好的流動性迅速出手。對於擁有廣大樓盤的李嘉誠來說,有一句投資箴言恰到好處來說明其擇機出貨:「在你能賣的時候要迅速脫手,而不是你想賣的時候再行動,那時恐怕就砸手裡了」。

  眼下,李嘉誠正逐漸將中國的一部分資金轉往歐洲的收購業務。今年3月份,和記黃埔公司斥資150億美元收購英國的O2公司,這是李嘉誠最大一筆海外收購。另外,和記黃埔還以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Telefonica愛爾蘭的業務,買下了奧地利多家電信運營商。李嘉誠的公司同時還參與了瑞典電力公司 Fortum的競標。從宏觀的角度看,歐洲經濟自希臘債務危機之後一直處於低潮,目前已經開始復甦,此時投資歐洲或正當其時。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XKa7PPO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0 1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