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潮之後 中國股市就要迎來迎來休整期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14 1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潮之後 中國股市就要迎來迎來休整期(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興業證券張憶東認為A股市場「大決戰」第一階段將掀起最高潮,但之後1個月之內或將迎來休整期。

  對於追求安全邊際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建議配置風險收益比更好且有催化劑的「三低」標的,並且在 4 月份大盤沖高過程中進行左側預防性減倉。

  低估值,關注政策利多頻頻或者行業基本面改善的金融股、地產股等;自下而上關注估值或市值有安全邊際且有積極變化的股票

  低價,關注有故事的,特別是《中國製造 2025》、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相關的電力、鋼鐵、 鐵路等。

  低(小)市值,尤其次新股是「新」「炫」成長股和高送轉的搖籃。

  對於追求相對排名的成長股風格的投資者,前期已經佔盡優勢,倉位難免選擇「隨大流」

  後續積極利用行情的震蕩,不斷換倉、精選「更新」、「更炫」、更有成長性的股票,可以淘金的領域有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清晰、具備流量優勢或者牌照稀缺性的網際網路公司;環保清潔能源、能源網際網路;健康快樂時尚相關機會。

    短期大盤可能還有一段慣性加速沖高

  金融(銀行、地產、保險、 證券)及製造業、基建相關國企大盤股短期有催化劑,信貸資產證券化註冊制落地; 招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A 股市場一人一戶限制全面放開;國資委支持央企強強聯合用好股票市場;李克強總理視察東北、加強鐵路重大項目建設。

  港股暴漲,A 股金融股開始相對 H 股折價,金融股有望獲 QFII 等增量資金青睞。1 季度宏觀數據將公布,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繼續推進。4 月以來短端利率明顯回落,「降准」預期強烈。賺錢效應繼續正反饋,最新融資餘額突破 1.6 萬億元,港股、B 股補漲。

  短期創業板為代表的高價高漲幅成長股的風險收益比變差,4 月中旬創業板構築上半年頂部的概率較大,建議降低相關股票的融資槓桿。超額收益的本質都是預期差,當股價大幅上漲后,預期差帶來的超額收益顯著下降。

  目前除了部分次新股仍處於市值小且研究關注度不高的階段,大多數創業板公司短期股價或市值已反映了當前最樂觀的預期,後續行情需等待新的併購和新的故事。

  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市場最看好的網際網路板塊的一線龍頭股放量滯漲,應當引起警惕。

    牛市並非直線上漲

  從去年中期至今的全面牛市可能迎來第一階段的最高潮,但是高潮之後往往有休整,牛市並非直線式上漲,有休整才會走的更遠。

  此輪行情是「資本市場被利用的牛市」,是直接融資、股權投資的多年大繁榮,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和改革。因此,讓此輪牛市走的更長是政策最優選擇,而不是選擇一年多時間大盤創歷史新高、形成全面大泡沫然後資本外逃、一地雞毛。

  借鑒常識,每一輪熊市都有像樣的反彈,而每一輪牛市也有調整。

    享受高潮,但緊盯休整信號——跟蹤新華社等輿論和增量資金的變化

  這次政府利用行政化數段調控牛市的意願和頻率將會比以往牛市都低,更多會通過輿論引導、槓桿資金的監管、IPO 或再融資節奏等來調節。以往的經濟繁榮背景下的牛市,一旦股市出現泡沫化,往往帶動其他風險資產的泡沫化,從而推升通脹。政府壓制力度強烈。而此輪是「被利用的牛市」,是要引導社會財富和社會資源通過資本市場再配置。因此,面對泡沫風險會選擇先引導預期,再調節資金入市節奏,而不是粗暴打壓。

  第一階段,新華社等官方媒體的政策導向信號的改變,將值得進行左側預防性減倉,懷著憐憫的心派發部分獲利的籌碼給狂熱的新股民。目前輿論大基調仍挺改革牛市,但是近期新華社已經對創業板提示風險,新華社最新評論股市「潮來潮往,終會退去。請對市場存敬畏之心,且行且珍惜」少見地提示風險。

  第二階段,政策選擇對於增量資金入市節奏進行調節,將是右側信號。近期政策引導 A 股市場向港股、新三板市場的分流,雖然港股通和新三板的分流的額度有限而衝擊不大,但是隱含的政策信號值得警惕。而下階段,A 股繼續加速沖高,需要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針對「兩融」業務以及銀行、信託的配資業務「去槓桿」 的政策,那時將難以有效規避行情回撤風險,因為當前「兩融」融資餘額已突破 1.6 萬億,其他渠道的槓桿化配資同樣巨大,一旦對配資「去槓桿」,將形成「多殺多」踐踏。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XFJhjAOf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