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紀委加入圍剿戰 畢福劍遭內部停職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11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紀委加入圍剿戰 畢福劍遭內部停職(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畢姥爺攤上大事相關資訊總匯
  1797 年,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卸任告老還鄉時,《費城曙光報》公開發文寫道:「此人是我國一切不幸的源頭,今天,他終於可以滾回老家,再不能專斷擅權,為害美國了。如果有一個時刻值得舉國歡慶,顯然就是此刻。政治邪惡與合法腐敗,將伴隨華盛頓的黯然離去而退出歷史舞台。」當時的政治漫畫家對華盛頓也毫不手軟,有人甚至把他的頭像安在一頭驢身上。而作為開國元勛,華盛頓能做的,只是退訂《費城曙光報》而已。

  央視名嘴畢福劍因為私人飯局上對毛澤東一句大不敬的謾罵,時下已經持續發酵為一起熱點公共事件。雖然在各方力量的倒逼下,畢福劍已經於9日晚間公開致歉,知情人士更是隨後透露,畢福劍已被央視內部停職,其名字已經從央視主持人名單中消失,但是透過這一事件,很多人也丈量出了整個國家的成熟度和寬容度。至少與美國報紙主動出擊謾罵甚至無底線調侃領導人不同,在中國,一眾官方媒體正在不遺餘力做的,恰恰是將槍口對準出言不遜者,以維護領導人的尊嚴和形象。包括《環球時報》、中國青年網、《法制日報》、新華社、《中國紀檢監察報》在內的官方媒體已經悉數發聲表態,其中時刻揮舞著的語言暴力大棒令人毛骨悚然之餘,也恍若回到了文革大字報的年代。

  



  2013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時間線拉回到文革時期,大字報普遍被用作打倒學術權威、地富反壞右和走資派的工具。關於大字報,曾經有一段入木三分的描述——「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大字報幾乎有一個固定格式,先是以語錄開篇,接著寫一通形勢大好,然後筆鋒一轉,抓住被征討者的隻言片語,或斷章取義,或張冠李戴,或無中生有,或牽強附會,再佐以「砸爛」、「橫掃」等「革命」語言,隨意上綱上線,任意口誅筆伐,預置被征討者於死地而後快,用當時的時髦語言說就是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以今人的視角來看文革時期的大字報,大多的觀感是不可思議和荒誕不經。但是更不可思議的是,現代化的今天,還依然有不少媒體在踐行文革年代的腐朽工具論,最近的典型,就是因辱毛言論而遭遇圍剿的畢福劍。「不雅視頻」外流后,首先發聲的是帶有半官方性質的《環球時報》。從該文論調來看,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似乎並無不妥之處。畢福劍有錯,因為作為社會名流還在飯桌上眉飛色舞戲謔智取威虎山的解放軍,對毛澤東說嚴重不敬之語,導致轟動性視頻流到網上,自己應負很大責任。告密者有錯,因為在不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把一個名人私下有爭議的言論發到網上,這一做法不應該受到鼓勵,不管它的實際流行度有多高,也不管遭曝光的名人自己對此負有多少責任。

  然而,時隔不足12小時,共青團中國主管網站中國青年網的一則署名肖玉的評論《畢福劍欠全國人民一個道歉》,就將《環球時報》製造的平衡打破。不僅語言充滿文革氣息,而且直接將槍口對準了畢福劍,一副除之而後快的決絕姿態。「用下流的語言取笑人民領袖和英難,竟然出自一名共產黨員、口口聲聲說當過兵的人、央視的名嘴之口,與其身份和所處位置極不相符,讓人大跌眼鏡……毛澤東是一個時代的偉人,是共和國的締造者。沒有毛澤東沒有共產黨,畢福劍還能像現在吃香喝辣交杯問盞、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罵娘,打著百姓舞台的旗號、裝傻賣乖在全國人民面前充『姥爺』?」

  這還不算,對於畢福劍何去何從,該文作者也試圖趕在央視處理結果出爐前建言獻策。其一,莫道委屈,外人也不應遷怒於所謂的「告密者」;其二,歌星影星因吸毒、嫖娼生活小節應當下課,像畢福劍這種碰政治高壓線的人更應該下課;其三,即便是私人聚會,即便是個人空間,也不是什麼人、什麼事都可以拿來調侃,任意戲謔的,所以畢福劍欠全國人民一個道歉。概而言之,告密者沒錯,錯的是口無遮攔的畢福劍。而且,敢說就要敢承擔,所以下課、道歉一個都不能少。

  雖然此文在中青網的鏈接很快失效,但是造成的惡劣效應已經迅速蔓延開來。在網路輿論場,很多意見領袖,尤其是右派陣營群體,由此聯想到了文革大字報時代的你死我活。緊隨其後,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法制日報》以及新華社也相繼刊文,前者立論「畢福劍也許沒法律責任,但要承擔其他責任」,後者將畢福劍與出言不遜的王思聰捆綁在一起,奉勸此二人「別拿粗鄙當個性」。此兩文,雖然言辭激烈程度不及中青網,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圍觀民眾的驚恐和不安,文革時期你死我活的記憶隨之被調動。

  事實上,在畢福劍之前,每遇有高級別官員落馬,比如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之流,黨報官媒陣營總是容易掀起一場口誅筆伐。以至於,一時間,害群之馬、叛徒、國妖、蛀蟲、軍中敗類、兩面人等等修飾詞爆棚。《解放軍報》在一則評論中更是直言,「事實證明,形式主義圖虛名、招實禍、誤黨、誤國、誤軍。徐才厚之流搞的假大空那一套,必須徹底糾正和革除。形式主義可以欺騙自己,卻糊弄不了敵人。平時花拳繡腿,戰時必然折臂斷腿。」有觀點認為,這是比畢福劍不雅言論更為可怖的語言暴力和另一種意義上的「不雅」。

  更為諷刺的是,從薄熙來到徐才厚,再到周永康,在其位時永遠是官媒報端、網端的「偉光正」形象,劣跡敗露后,昔日的光環旋即被摘除,充滿酸腐氣息的固化宣傳報道被大字報式的批評文稿取代。不得不說,官方媒體的集體聯動,是佔領輿論高地的必要舉措,也是高級別官員落馬後媒體自發的操作導向。問題在於,殺氣騰騰的報道是否合時宜?長此以往,會否陷入到另一種固化宣傳模式中去?

  回到畢福劍事件中來,一個大前提都可能是不成立的。因為與貪腐官員違反黨紀國法不同,畢福劍在私人場合的幾句戲言,是否真的有必要無限度地上綱上線,還是頗具爭議的。至少在官方色彩不那麼強烈的報端,還能看到不少要求給畢福劍鬆綁的聲音。比如有觀點認為,「我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其實呼喚的,正是一種可貴的公民理性。鼓勵告密者,恰恰暴露了腐朽文化隨時都回潮的可能性。用北大教授賀衛方之言,處分畢福劍是鼓勵無恥的背信棄義和告密,破壞人際基本的信賴。

  眼下,很多人在擔憂「二次文革」的到來,尤其是在眾多毛左勢力的煽動下,這種擔憂更加濃烈和真實。值此關頭,身為黨報官媒,不僅未能做到有效地平息和安撫民眾情緒,還不遺餘力地以文革大字報式的評論文章推高情緒,實屬事倍功半之舉。

  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也就此發文,對畢福劍的出言不遜進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批駁。在中紀委機關報看來,畢福劍把個人和小圈子的快樂建立在嘲弄調侃領袖和軍隊之上,建立在損毀黨的形象之上,而看起來他卻很享受這種感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是嚴重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況且,言論自由不等於自由言論,更不能無原則無底線。尤其是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用黨的紀律和規矩這把尺子去量量自己的言行。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現在就是要嚴明紀律。批駁之外,其文也如悠悠大眾一樣,對究竟如何處理畢福劍拭目以待。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WwfFZXOr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5: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