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某作家常寫童年饑寒 這是他1962年的照片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4-10 06: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某作家常寫童年饑寒 這是他1962年的照片(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你見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8歲時候的樣子嗎?今天上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發布微博:「文學虛構可以改變真實記憶,甚至作家也會迷失真我。某作家常寫自己小時候饑寒交迫,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




  莫言8歲照片

  沒錯,照片中的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不過,照片一經發出,就引來不少網友質疑。網友@裸奔的漁父:「這張照片拍得真不是時候!時間:1962年春——『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最悲慘的一段時期,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餓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公開大學演講時回憶道』。年齡:8歲——窮得光著身子到處跑,狗一樣把任何能吃的東西塞進嘴裡,十歲前不知道啥是照相!」 @天高雲淡T01:「都餓成莫小胖了啊!」

  



  孔慶東微博截圖

  是啊,多次講述童年時艱辛經歷、備受飢餓煎熬、穿不起衣服的莫言看上去跟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算不上白白胖胖,但也沒有很消瘦,身上還穿著棉襖。難道莫言自己的記憶出現了差錯?

  莫言出生於 1955 年 2 月 17 日,農曆乙未,正月二十五,屬羊。這是山東省高密縣河崖鄉平安庄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庭成分為富裕中農。

  莫言在散文《超越故鄉》中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誕生:「1955 年春天,我出生在高密東北鄉一個偏僻落後的小村裡。我出生的房子又矮又破,四處漏風,上面漏雨,牆壁和房笆被多年的炊煙熏得漆黑。根據村裡古老的習俗,產婦分娩時,身下要墊上從大街上掃來的浮土,新生兒一出母腹,就落在這土上。我當然也是首先落在了那堆由父親從大街上掃來的被千人萬人踩踐過、混雜著牛羊糞便和野草種子的浮土上。」

  對於童年的莫言來說,似乎一直與飢餓,寒冷相伴,莫言自己的文章里,曾反覆地提到「飢餓」這個詞。

  



  小時候跟現在差別好像不大……

  莫言說:「那時候,我們這些五六歲的孩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里,基本上都是赤身裸體的,只是到了嚴寒的冬季,才胡亂地穿上一件衣服。」莫言繼續說道,「那時候,我們身上幾乎沒有多少肌肉,我們的胳膊和腿細得像木棍一樣,但我們的肚子卻大得像一個大水罐子。我們的肚皮彷彿是透明的,隔著肚皮,可以看到裡邊的腸子在蠢蠢欲動。我們的脖子細長,似乎扛不住我們沉重的腦袋。」

  那時候,他們這些孩子餓得嗷嗷亂叫,每天想的就是食物以及如何弄到食物。為此,他們竟然想出了吃煤塊的主意。

  莫言回憶說:「一九六一年的春天,我們村子里的小學校里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一個聰明的孩子拿起一塊煤,咯嘣咯嘣地吃起來,看他吃得香甜的樣子,味道一定很好。於是我們一擁而上,每人搶起一塊,咯嘣咯嘣吃起來。我感到那煤塊越嚼越香,味道的確是好極了。」

  同樣的情形,莫言在另外一篇散文里寫到過:

  「一九六○年春天,在人類歷史上恐怕也是一個黑暗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幾乎天天死人。都是餓死的。村裡人也老實,餓死了也不會出去闖蕩。後來盛傳南窪那種白色的土能吃,便都去挖來吃。吃了拉不下來,又死了一些人。於是不敢吃土了……冬天,學校里來來了一車煤,亮晶晶的,是好煤。有一個生癆病的杜姓同學對我們說那煤很香,越嚼越香。於是我們都去拿著吃,果然越嚼越香……」

  不過對比一下兩篇文章,其中有些微妙的差別,其中一篇吃煤的時間是「一九六一年春天」,另一篇則是「一九六○年春天」。

  在2005年莫言獲香港公開大學博士學位的演講中,莫言也如是描述童年的經歷:「我小的時候完全像個小動物一樣,因為我出生在50年代中期,當我有了記憶力的時候,當時是中國大陸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吃飯和穿衣都非常成問題。有很多老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我們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每天一睜眼睛想到的,就是怎麼樣搞點吃的東西來填飽自己的肚子。至於穿的都無所謂了,對於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講,在十歲以前基本上都是赤身裸體,沒有那麼多衣服。一直到我20歲的時候。我每年有兩件衣服,夏天一件褂子,冬天再在這件褂子裡邊再套上一層褂子,中間鋪上一層棉花,如此而已……」

  莫言的童年生活如此艱辛,飢餓伴隨左右,又沒衣服穿,因此照片中出現的莫言穿著棉襖,看上去很健康的樣子難免讓網友心存疑慮,懷疑莫言對童年經歷描述的真假。

  不過,對於這張照片,莫言曾親自講述了童年時拍這張照片的過程和經歷。在他的散文《從照相說起》中,他這樣描述這次經歷:

  這是我二十歲之前惟一的一次照相,時間大約在1962年春天,照片上的我上穿破棉襖,下穿單褲,頭頂上似乎還戴著一頂帽子。棉襖上的扣子缺了兩個,胸前閃閃發光的,是積累了一冬天的鼻涕和污垢。褲腿一長一短,不是褲子的問題,是不能熟練地扎腰所致。

  照片上,我旁邊那個看起來蠻精神的女孩,是我叔叔的女兒,比我早四個月出生。她已於十幾年前離開人世,似乎也沒有什麼大病,肚子痛,用小車往醫院推,走到半道上,脖子一歪就老了。照相的事,儘管過去了將近四十年,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那時我正讀小學二年級,課間休息時,就聽到有同學喊叫:照相的來了!大家就一窩蜂地竄出教室,看到教室的山牆上掛著一塊繪著風景的布,布前支起了一架照相機,機器上蒙著一塊紅表黑里的布。那個從縣裡下來的照相師傅,穿著一身藍衣裳,下巴青白,眼睛烏黑,面孔嚴肅,抽著煙捲,站在機器旁,冷漠地等待著。

  先是那個教我們唱歌的年輕女老師手裡攥著一卷白紙照了一張,然後是校長的老婆與校長的女兒合照了一張。照相時,師傅將腦袋鑽到布罩里,從裡邊發出許多瓮聲瓮氣的神秘指令,然後他就高高地舉起一隻手,手裡攥著一個紅色的橡膠球兒,高呼一聲:往這裡看,別眨眼,笑一笑!好!橡膠球兒咕唧一聲,照相完畢。真是神奇極了,真是好看極了!

  我們圍繞著照相師傅,都看迷了。在無人照相的空間,與我們同樣圍著看熱鬧的老師們,相互攛掇著,張老師讓李老師照,李老師讓王老師照,都想照,看樣子也是怕花錢。

  這時我堂姐走到照相師傅面前,從口袋裡摸出三角錢,說:我要照相。圍觀的學生和老師都感到很驚訝。照相師傅問:「小同學,你家大人知道嗎?堂姐說:俺嬸嬸(她稱呼我的母親為「娘」,稱呼自己的母親卻叫「嬸嬸」)讓我來照的。馬上有人在旁邊說:她父親在供銷社工作,每月一次發工資呢!於是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

  那天我堂姐穿得很板整,讀者朋友可以從照片上看出來。別忘了那是1961年,絕大多數農村孩子都穿不上一件囫圇衣裳,能穿得像我堂姐那樣的很少。我堂姐是個非常乾淨整潔的女孩,同樣的新衣裳,我穿上兩天就沒了模樣,但她穿一個月也不臟。

  我堂姐昂著神氣的小頭,端端正正地站在照相機前,等待著照相師傅發號施令。這時,好像是有人從後邊推了一把似的,我一個箭步竄到照相機前,與堂姐站在一起。照相師傅的頭從黑紅布里鑽出來,說:怎麼了?怎麼了?老師和同學們都獃獃地看著我,沒人說話。我驕傲地對照相師傅說:我們是一家的!照相師傅大概不相信這樣一個小怪物跟這樣一個小姑娘會是一家的,就轉回頭去看老師。我的班主任老師說:沒錯,他們是一家的。我堂姐也沒提出反對,這件事至今讓我感動。照相師傅的頭在黑紅布里說:往前看,笑一笑,好!他的手捏了一下橡膠球兒,說:好了!

  過了好久,我把照相的事忘得乾乾淨淨時,一個晚上,我們全家圍著一張桌子,稀溜稀溜地喝著菜湯,就聽到大門外邊有人在喊叫我的大號:管謨業!管謨業!家裡人都看著我,他們聽到有人喊我的大號,肯定都覺得怪怪的。我扔下飯碗跑出去,一看,原來是我的班主任老師。她將一個白紙包遞給我,說:你們的照片出來了。我拿著照片跑回家,竟然忘了請老師到家裡坐坐,也忘記了說聲謝謝。就在飯桌上把紙包剝開,顯出了三張照片和一張底版。照片在眾人的手裡傳遞著。

  母親嘆息一聲,說:看你這副邋遢樣子,照的什麼相?把你姐姐都帶賴丑了。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Wr3KZmB9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