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投石問路 卻狠狠砸了美國的腳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5-4-9 1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福布斯中文網/日期: 2015-04-08
  美國的決策者居然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著實讓人揪心。他們決定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問題上與中國對著干,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輸得一塌煳塗,顏面盡失。

  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決定是自越戰以來美國最嚴重的外交政策失誤,我想現在不會有多少人對此有異議。總的來說,在那時之前的40年裡,美國可以被稱為溫和的霸主。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作為軍事威脅的蘇聯分崩離析和作為經濟威脅的日本走向衰落,美國成為獨霸全球的超級大國。然而,對伊拉克的非法入侵實在是考慮不周,小布希(George W Bush)毀了一切。在過去12年裡,美國的權勢和威信一路下滑。

  很多人認為,美國正在衰落。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即將被取代。正如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將近20年前(1997年)所寫:「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支撐全球政治影響力的四大重要權力維度——軍事、經濟、科技和文化——與美國匹敵。」這句話在那時是正確的,現在依然是正確的。伊拉克戰爭后,美國的硬實力可能已經大幅削弱,但約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反覆提醒我們:美國仍然擁有至高無上的軟實力;因此「美國世紀將在中國的崛起中生存下來。」

  中國確實是新興大國,但約瑟夫·奈是對的:中國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想法是痴人說夢。順便說一下,該想法主要在外國學者權威中盛行,而在中國,至少我在思想領袖身上沒有看到這種想法。他們對前方的艱巨挑戰有著清醒的認識。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美國的時候,中國人並沒有載歌載舞。就人均來看,中國仍然是中等收入國家,而且中國能否在2030年如願成為高收入國家的問題,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儘管如此,中國無疑是正在崛起的大國,也是百年來第一個崛起的大國。以前的大國崛起——無論是16世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紀的荷蘭、18和19世紀的英國和法國,還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德國、日本、蘇聯和美國——是一部欺凌、血腥和壓迫的歷史,難以令人釋懷:因此中國的決策者和思想領袖堅稱,他們追求的目標是中國「和平崛起」。

  中國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仍然有待觀察。這是21世紀的關鍵問題,答案可能將決定人類是否將面臨災難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現有模式是否將被打破,代之以一種更加安全和繁榮的21世紀全球新秩序。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信號好壞參半。中國與幾乎所有的鄰國都存在領土糾紛。我曾對印度的學生說,我個人並不擔心中國會變成帝國主義強權,但那時我住在瑞士。如果我是印度、印尼、越南等國的公民,我可能會有不同看法。大體上來說,離中國越近,不安感就越強烈。

  除了領土糾紛以及在東海和南海零星發生的海上衝突以外,最令中國南方鄰居擔憂的,或許是中國政府在發端於青藏高原的河流上修渠築壩,把河水引向人口更多、工業化程度更高的中國北方地區,而這些河流本來滋養著南亞和東南亞數十億人口。印度學者布拉瑪·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說,水可能成為亞洲的「新戰場」。

  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眼下,我們絕對不能把中國稱為心懷叵測的帝國主義霸權;但它也不是人畜無害的熊貓。

  基本上來說,最終結果將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是北京如何應對國內的問題和挑戰——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環境、人口、性別和文化。中國的很多決策者和思想領袖都強調,在所有這些領域裡進行深入改革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的事情。第二個決定性因素是外部世界(特別是現有大國,尤其是美國)如何對中國的崛起作出反應和調整。

  在中國的各項政策中,值得給予密切關注和積極評價的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所謂的「一帶一路」。它的規劃具有從根本上重塑世界的作用,為加強全球的繁榮、互聯、就業和創業提供了機遇。可能的其他好處包括一帶一路將整合進全球經濟區域,尤其是至今被邊緣化的中亞。撒馬爾罕可能再次成為經濟中心!

  中國是一個脆弱的崛起中大國。與美國不同,中國高度依賴全球資源(能源、礦產、食物)和國際市場。新絲綢之路的設想非常高明,既服務了中國的國家目標,又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中國和亞洲其他所有國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改善基礎設施的巨大需求,規模達到數萬億美元。中國希望在美國主導的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其地區分支機構等現有國際組織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遭到老牌大國的拒絕,於是中國提出新設一個由中國推動的國際多邊組織——亞投行(此外還有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在有些領域,或許應該遏制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但在其他領域,應該歡迎和鼓勵中國。亞投行顯然是後者。我曾對美國一位高官說:「你們一直要求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方』,而亞投行的設立極具現實意義和建設性,這就是我們能想象到的利益相關方肩負起責任的例子。」

  美國向其盟友施壓,敦促他們不要加入亞投行。幸好,有40多個國家無視美國的要求,其中包括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英國因為這件事情遭到了嚴厲的公開批評。在歐洲,德國、法國、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挪威等國迅速跟進,亞洲國家也很快簽約(日本除外,但可能最終會加入),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兩個地區也想參與進來,就連以色列都表達出了興趣。亞投行快車正在啟動,怏怏不樂的美國尷尬地站在月台上。

  美國反對亞投行,結果鎩羽而歸,導致顏面盡失。正如上文所說,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不僅削弱了美國的硬(經濟)實力,還有損美國的軟實力、領導力和威信。

  福布斯的讀者們,尤其是美國商界成員,應該設法確保這樣的錯誤不再發生。這個世界正處於不斷變化的時代,充斥著不確定性和動蕩。為了積極容納中國的崛起——擺脫長期以來西方的帝國主義壓迫和排斥——作為現有霸主的美國必須展現出負責任和開明的領袖素質。亞投行對於美國來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慘敗,削弱了美國的地位。希望美國吸取了適當的教訓。我們仍然需要「美式和平」。

  譯 于波 校 李其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