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4萬人身陷數百億炒黃金騙局 幾乎血本無歸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3-26 05: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4萬人身陷數百億炒黃金騙局 幾乎血本無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北京3月25日電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投資黃金被認為是風險最低的傳統理財方式之一。然而,日前,多地證監部門聯合查處的一起黃金非法經營案件中,一家從經營資質到投資方式均違法、違規的「貴金屬交易所」,卻讓福建、北京、上海、河北等地近4萬名投資者面臨幾乎 「血本無歸」的境況。

   稱炒金「可像買賣股票」,用戶10天虧逾12萬元

  據中國證監會福建省監管局披露,總部位於湖南、業務遍及全國的「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是引發多地黃金投資者巨虧的炒金「黑平台」。涉案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近年罕見。

  國家工商總局的全國工商企業信息公示系統信息顯示,2010年2月成立的湖南維財貴金屬交易所,未經任何金融監管部門審批。從成立到被查處時,「維財金」全國註冊用戶達到3.9萬人,發展了27個省級代理商。

  記者從福建省證監局了解到,僅在福建省,維財貴金屬交易所下屬的「代理公司」就以實物貴金屬交易為名,累計非法成交貴金屬期貨交易585.96億元,大量消費者陷入了投資陷阱。

  「在未取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期貨業務許可證的情況下,其擅自銷售了 可以像買股票、期貨一樣自由炒金 的黃金理財產品。」相關辦案人員介紹。

  記者獲取的一份《「維財金」交易手冊》中規定,「維財金」通過類似炒股、期貨的交易軟體銷售,投資者可像買賣股票一樣,從行情漲跌賺取差價,交易所和代理公司則按交易量收取傭金。但在實際中,這一交易方式讓「黑平台」大賺傭金,消費者頻頻巨虧。

  據辦案人員介紹,炒金「黑平台」在交易軟體的設計中,通過技術手段操縱價格,導致客戶頻繁交易,產生高額手續費「自肥」。「金價上漲時你賣不出,虧損時系統卻幫你自動下單。」41歲的浙江衢州籍投資者黃先生介紹,自己先後投入了13萬元購買「維財金」,其中一次在「短短10天里就虧掉12萬多,賬戶只剩下7000多元」。

  與投資者巨虧相對的是,這家花2000萬元註冊資金開辦的「黑平台」,卻通過黃金期貨交易向投資者收取手續費、遞延費等各種傭金達數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行為明顯超出了合法經營範圍,且有欺詐交易之嫌。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文件顯示,維財貴金屬交易所的經營範圍本應為除黃金之外的貴金屬。

    揭露三大理財欺詐手法

  近年來,我國多地連續發生貴金屬欺詐投資、非法期貨案件,涉案金額頻創新高:2006年案發的上海「聯泰黃金投資案」,是全國首例黃金非法期貨交易案,非法成交金額達239億元。2009年,浙江警方偵破涉案金額580餘億元的「世紀黃金投資案」。2015年春節前夕,河北、北京等地也有類似案件被查處。

  記者調查發現,標榜「躺著賺錢」的個人貴金屬投資,正成為理財欺詐的高發區:

  --手法一:肆意採取高槓桿,「一塊錢能炒百元金」帶來高風險。炒金「黑平台」普遍宣稱,普通消費者投入極少量本金,就能通過拆借,用更多錢「借錢炒金」從事黃金理財。

  以「維財金」為例,投資的資金槓桿高達100倍,相當於「一塊錢能炒百元金」。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是為迎合散戶「以小博大」的心理。「一旦虧損比例超過本金,立刻會被強行停止交易止損,本金全歸 黑平台 拿走。」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峰說。

  --手法二:採取高息「回購」,以保本保息誘惑消費者。今年1月31日,河北省廊坊市警方披露稱,涉及全國多個省市的黃金佳投資集團涉嫌非法集資案告破,36000餘人報案。據了解,不法分子打出銷售「迷你小金條」的旗號,勸說顧客不進行交割、將金條寄存在交易平台,每年可按銷售價給15%的年利息,實質就是高息向公眾借貸。

  --手法三:偽裝「倫敦金」「香港金」公開攬客,門檻低無資質。「僅在長三角地區,各種地下炒金公司數量至少有數千家。」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一家合法黃金交易所負責人介紹,一些地下代理公司就是租個酒店房間辦公,靠打電話攬客,經營門檻很低。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涉案金額達到數百億元,湖南維財貴金屬交易所卻只是兩名自然人註冊開設的「夫妻店」。一些「黑平台」宣稱,消費者購買的「紙黃金」來自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但實際上其根本不是「倫敦金」的合法代理商,交易行情數據也是捏造的。

    不少貴金屬交易平台僅靠地方一紙批文就能設立

  記者從監管部門了解到,福建三明、泉州、晉江三地人民法院近日已分別對福建維財貴金屬非法經營案作出判決,17名涉案人員已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金。

  早在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下發的通知已明確,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或同意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另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

  根據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我國境內從事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然而,不少貴金屬交易平台僅靠地方一紙批文就能設立,有些甚至沒有任何手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繆立義說。

  有法律人士表示,究其原因,由於給地方帶來稅收,或打著金融政績的旗號,「黑平台」多年來普遍存在,甚至被舉報后還招搖過市。「此外,參與傳播、製作欺詐理財產品的企業也沒有受到處罰。」許峰認為,與不法所得相比,不少案件的罰金仍是「九牛一毛」。

  記者了解到,據調查,「維財金」電子交易平台由上海富遠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這家為「黑平台」製作欺詐交易軟體的企業仍在經營。此外,目前在百度、新浪等搜索引擎及商業網站,「倫敦金」「香港金」等違法貴金屬產品也仍在通過競價廣告公開推廣。

  專家指出,消費者要警惕以高息理財為誘餌的貴金屬交易,監管部門也應依法依規及時約束,防止炒金「黑平台」靠侵害消費者利益做大。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VR48M6O6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