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遊記唐僧三徒弟影射了哪三位帝王?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5-3-27 1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到底有多少種寓意,很是值得研究。此前,筆者已從儒、道、釋等哲學層面做過分解,那麼他們在史學層面有影射性嗎?答案是有!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層面,《西遊記》的主體結構即是「三重歷史神化-還原」。《西遊記》之所以採用神話體裁,除了佛、道本身的虛幻性之外,還在於(1)它要同時雜糅統合發生在漢、唐、明的三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西天取經事件;(2)它要在批判封建、批判宗教、批判現實的同時避王者諱。這樣,神化便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具體到神化手段,小說主要採用了兩種:一是時間跳躍;二是空間循環。比如,利用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500年,從唐朝退回到東漢的500年刑期(這裡的500年是大約數,三次取經的時間差實為600-700年)。

  

  且看小說第14回,當唐三藏行至五行山時,太保向他介紹說:「這山舊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國,改名兩界山。先年間曾聞得老人家說,王莽篡漢之時,天將此山,下壓著一個神猴……」為什麼原本平順的文字陡然突兀呢?而且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作者究竟想要說什麼?再看看唐僧騎的馬,先是白馬,后是白龍馬,這更讓讀者的思緒不得不從唐朝飄到東漢,洛陽的白馬寺即是為紀念白馬馱經而建。

  那麼王莽與取經,與白馬有何關係?稍作思考我們就能明白,東漢明帝正是因為從王莽篡漢意識到儒教的危機,希望藉助佛教加強鞏固自己的統治,所以才派僧人西域拜佛求經的。當然劉庄給自己找了另外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說自己夜裡睡覺時忽然異香滿室,紅光如晝,只見一個金人,身長六丈,相貌莊嚴美好,全身金光燦爛,在金鑾寶殿上飛來飛去。醒來,原是一夢。之後明帝便派蔡愔等十八人尋訪佛道。這就是著名的「明帝夢金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有三類:一類是神化美化統治者;二類是妖化醜化統治者;三類就是《西遊記》式的揭批皇帝新衣的本質。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將五行山的神話還原出三重歷史真相了:

  針對劉庄,王莽就好比是降下五行山的如來,漢家幾代帝王是不同時期的孫悟空,西漢前期的是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漢平帝及後來的劉秀、劉庄就是被壓在山下的孫悟空。悟空拜師贖罪即是劉庄決定派僧人取經,借用佛教之力重新收復人心。

  針對李世民,如來就是西域突厥,兩界山就是他征西途中不可逾越的死亡邊境線。由於遲遲不能取勝,所以他決定改弦易轍,以唐僧一行作詐降,待摸清西方的實力,解除敵人的防範,再圖之。

  針對朱元璋,如來就是天竺國的時任佛教教主,五行山就是佛教的清規戒律——五戒。他取經是希望能向西方滲透儒教的物慾理念,促使教主修改佛法,為自己享受天下美食、美女提供理論依據。

  需要說明的是,小說在起初階段初始是用悟空同時影射三位皇帝,之後再轉由八戒、沙僧分別影射。另外,影射與原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從以上三位皇帝我們還會發現這樣的規律:漢明帝是意識到儒不行了,求助於佛;唐太宗是意識到儒和道皆不行了,求助於佛;明太祖是意識到三者不行了,求助於西方更新型的佛。為什麼呢?因為西漢董仲舒之後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李淵、李世民則儒、道並舉,尤重道。朱元璋與佛家的淵源就不用提了,17歲出家,做了7年和尚。他即位后便極力建寺度僧,並先後兩次派僧人西域取經。第一次是洪武3年(1371 年),朱元璋命慧曇率領使節團一行二十餘人訪問西域各國。然而,次年當慧曇到達僧伽羅國(今斯里蘭卡)就生病,不久圓寂。第二次是洪武10年,朝廷又派出佛徒三十人,再次出使西域。往返6年,於洪武15年歸國,從印度取回《莊嚴寶王》、《文殊》等經。但小說認為,朱元璋取經的真實目的不是虔誠向佛,而是由於自己受到僧侶出身的限制,不好意思大肆享受酒色,才決定從西方尋求唯「物」主義的新佛經。

  為什麼可以判斷《西遊記》影射了朱元璋派僧人取經呢?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小說中唐僧名為僧人,實為使節。取經只是他幾十項任務中的一項。比如當唐僧達到某國時,即便不順路,即便冒很大的風險,也總要專程去首府,與該國國王交換外交度牒,不但高調宣稱自己是來自東土天國、孔孟故里,還常常沒事找事幫他們降妖捉怪,昭示中國宗教的神奇功力、人文關懷。顯然這是明朝才出現的創舉,所謂以僧為使,傳播東方文明。此前漢朝的僧人是單純向西方取經請教,玄奘取經更是未經官方許可的個人學佛。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要將玄奘的民間行為改編成官方委派的原因,讓唐僧取經的故事具有歷史普遍性和當朝影射性。

  當理清小說蘊藏的三重歷史背景之後,唐僧師徒的史學寓意就不難尋找了,朱元璋姓朱,與豬八戒的豬諧音,二者的長相也同樣醜陋。由於朱元璋小名重八,所以將五戒改成了八戒。沙僧呢?他來自流沙河,流與劉諧音。這裡作者用了間色法,前面已經有了朱與豬的對應,如果再以流僧命名就太過直露了,而從流沙到劉姓仍不難聯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改編時,特地將南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改成了流沙神。流沙神在自我介紹的詩中還曾說:「遭貶流沙東岸上。(第22回)」他頸下懸掛的九個取經人的骷髏則是象徵了東漢取經時死在途中的僧人。

  至於孫悟空的寓意,不用改姓換名就能看出,他主要影射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曾像悟空一樣跳進水簾洞稱王(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曾求道煉丹;也曾夢裡塗改判官的閻王簿;也曾兵敗兩界山……

  關於悟空、八戒和沙僧與三位帝王的近似之處,還能找到很多,幾乎相當於他們的傳記。相對而言,悟空的象徵意義更加寬泛,除了帝王之外,還影射中國歷史上所有信奉宗教的臣民。從悟空的出生可以看出,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飲食男女,是儒、道、佛等宗教將他的人性一步步愚化、退化,直到成為如來身邊一個俯首帖耳的連畜生猢猻都不及的木偶菩薩。《西遊記》批判宗教的態度非常徹底,大有連根拔除之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