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治通鑒》里的10大金句 ,值得看看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5-3-22 1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治通鑒綱目發明

  《資治通鑒》是中國古代最權威、最重要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被視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書,即使在現當代,也有重大影響。今天,特摘選其中10句名言佳品供大家品讀。

  1.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

  第2卷周顯王十年

  【譯文】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注】司馬光根據秦國商鞅實行變法,立木為信的史事,作信譽是治國之本的議論。信譽是為政的重要原則,是治國理政的法寶。只有取信於民,人民才會擁護你、支持你,國家才能和諧,政權才能穩固。得民心者得天下!

  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第14卷漢文帝前十年

  【譯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於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係親疏,嚴格執法,無所迴避,這樣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權勢而觸犯法律。

  【注】將軍薄昭殺了漢朝廷的使者,文帝不忍以國法殺他。司馬光對此事發表執法要嚴格,不分親疏的意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格執法不分親疏,刑可以上大夫。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不管什麼人,不管職位多高,都必須遵法守法,違法必究應該成為執政者的為政之道。

  3.「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第18卷漢武帝元朔元年

  【譯文】「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鬥是細枝末節。那些致力於戰伐爭勝、窮兵黷武的人,到頭來沒有不悔恨的。

  【注】臨淄人主父偃上書漢武帝談了九項事,這是其中有關治國的一件。既不能好戰,窮兵黷武,又要居安思危,保衛太平。

  4.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是之謂大丈夫。

  第3卷周赧王五年

  【譯文】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注】蘇秦、張儀以合縱、連橫的政治權術遊說各國,爬到富貴的高位,魏國人公孫衍也以能說會道著稱。有人問,他們算得上是大丈夫嗎?孟軻說,富貴不能淫蕩,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5.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干。

  【注】這是荀況論述如何做到以禮義稱王時講的一句話。

  6.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第25卷漢宣帝元康三年

  【譯文】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注】太傅疏廣、少傅疏受請求辭職,漢宣帝同意並賞賜黃金。疏廣、疏受回鄉后變賣黃金,與親朋故友飲酒取樂,有人勸他們用黃金為子孫購置產業,疏廣談此錢財太多的害處。

  7.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第229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譯文】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注】唐德宗將中書省所撰寫的免罪文給陸贄看,陸贄看后,向唐德宗談了自己的這些看法。

  8. 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鑒,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第210卷唐玄宗開元元年

  【譯文】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與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地處理政事,也並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賢才的時候,掌權的並非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見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於過多地考慮情面的緣故。

  【注】這是左拾遺張九齡給大臣姚元之的信中講的用人原則,要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選人用人不應過多考慮情面。

  9. 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第228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譯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憂患,也許還會引起意外的變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財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傷害,根本也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幹也就會墜毀了。

  【注】陸贄上奏唐德宗,認為理政就應該抓住根本,不能損害百姓。

  10. 正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第291卷後周太祖顯德元年

  【譯文】正派的女人不會跟從兩個丈夫,忠誠的臣子不會事奉兩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紡紗織錦的巧手,也稱不上賢惠了;做臣子不忠誠,即使再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經虧缺了。

  【注】司馬光論述一臣不事二主的見解。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皆封建倫理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7: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