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訪哥大新聞學院領軍人舒德森:新聞是必要的,報紙不是

[複製鏈接]

30

主題

30

帖子

224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2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ndaowenan 發表於 2015-3-18 1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介社會學學者之壹,著名新聞史學家、政治傳播學學者,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早年獲得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於1976-1980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自1980至2009年任教於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
        他的著作《發掘新聞——美國報業的社會史》、《新聞的力量》、《新聞社會學》乃新聞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目。更有意思的是,他的《為什麽民主需要不可愛的新聞界》和《好公民:美國公共生活史》分別於2010和2014年在中國出版後,成為學術暢銷書,不僅引發非新聞專業的學者們寫書評發討論,也吸引了眾多學界以外各行各業的人們競相閱讀。
        他書中的這句話轉載者眾:新聞擴大了整個社會可以共同思考的內容,它通過作為「培育民主政治的場所」的公共領域,和通過新聞得以維持的「想象的共同體」這兩種方式,促成了共同的社會世界的日常反思與再建構。
        近日,舒德森第壹次到訪中國,訪學上海。這座城市其實與他頗有淵源。他在復旦大學的公開講座中開場就提到,他的父親是壹名美國空軍雜誌編輯,1944-1945年曾來到上海,作為美軍人員參與了日本對中國投降的相關工作。
        舒德森此行時間短,日程滿。但依然擠出早餐時間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訪談中他侃侃而談,更多展現的是史學家的嚴謹和社會學家的洞察力。
        他在此地暢銷的著作中究竟有哪些內容觸動了中國人的思潮脈搏?
        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下,美國乃至全球紙媒哀鴻遍野,是壹種過渡性的假象還是顯露了真實的危機?
        新聞是反映世界的信息,還是兜售黨派觀點的宣傳?
        政府資助與媒體獨立是矛盾的嗎?
        未來的記者什麽樣?
        美國新聞學重鎮——哥大新聞學院的領軍人物邁克爾·舒德森,為澎湃讀者壹壹道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