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襲罔替——清代十二家鐵帽子王 (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5-3-14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清一代共分封過十二家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在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 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極異母兄長,清朝開國時期聲名顯赫的創業功臣。

  

  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 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爺」。

  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爵位永遠不會被降級。 豫親王多鐸,祖第十五子,多爾袞同母弟。初為正黃(后改正白)旗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晉為豫親王,掌管禮部,並輔佐皇帝對明廷、朝鮮、蒙古進行過多次戰役。

  肅親王豪格,太宗皇太極長子。早年便以軍功著名。初為鑲白(后改鑲黃、正藍)旗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肅親王。皇太極去世后,在承繼王位的鬥爭中,與多爾袞結怨。

  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天聰二年(1628)生,順治元年(1644)十月清遷都北京后,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為多羅承澤郡王,順治八年(1651)晉和碩承澤親王。因碩塞生前立有很多戰功,其死後爵位由其子博果鐸(如圖)世襲,並改王號為和碩庄親王。

  鄭親王濟爾哈朗,清太祖同母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12歲喪父后,由其伯父努爾哈赤養育,原封貝勒,與其兄二貝勒阿敏同掌鑲藍旗。崇德元年封為和碩鄭親王,並掌管刑部。

  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早年即因戰功封為鑲紅旗貝勒,老汗王努爾哈赤去世后,他力主擁戴皇太極繼位,並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碩成親王,后因與皇帝政敵有瓜葛受責降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于軍中,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禮親王代善之孫。他的父親薩哈廉因與長兄岳托共同擁戴皇太極繼位而受器重,晉封貝勒,並於後來掌管禮部事務,在當時諸王中以聰穎智慧著稱,但其命運不濟,崇德元年(1636)五月去世。圖為末代順承郡王訥勒赫。

  除了這八位,清朝還有四位「鐵帽子王」,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係而受封,屬於恩封。怡親王允祥,允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謚為「賢」,又特別在謚前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廟,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

  恭親王奕訢,奕訢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遺詔命皇四子奕詝入繼大統的同時封奕訢為親王。咸豐即位后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訢的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后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

  醇親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恬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廟,「稱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其子載灃襲爵。

  慶親王奕劻,奕劻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磷的嫡孫,光緒十年命其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封慶郡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