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村教育短板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呼籲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解除他們生活上的窘迫狀況,鼓勵和培養本地優秀教師長期在家鄉任教,穩定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才能更好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長城網3月8日)

  今年兩會上,呼籲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促進教育公平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代表熱議農村教育短板,比如不少農村地區仍存在辦學條件差、教學設施不到位,除了硬體設施上的不足外,幾乎所有的代表委員都談到,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最核心的就是教師隊伍建設。

  我們常說「寒門出貴子」,越是貧寒家庭,越希望通過考試改變命運,千百年來這是家喻戶曉、人人盡知的道理。猶記得上世紀80至90年代中期,雖然高考升學率低,卻被寒門子弟視為知識改變命運的黃金年代,全國重點大學里農村學生的比例佔到了20%至40%,很多農村學生用知識改變了命運,並成為社會的精英。

  但在以後的近20年中,高校擴招了,農村教育條件改善了,學生反而上名校難了,寒門再難出貴子了,原因何在?一是從家庭條件看,農村孩子先天就輸了,有人總結出清華本科生的典型形象是這樣的: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務員和教師,每年與父母起碼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國遊學的經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城市裡的孩子從幼兒園裡就被父母不惜血本上好幼兒園,重點小學、中學,無論是家長素質還是受教育的環境,農村孩子都奢望不及。

  二是,從教育資源上看,農村硬體條件雖然有了改善,但與城市比還是差得遠,大多僅限於蓋了一座教學樓,幾台被贊助的電腦。教育軟環境的改善,則無明顯進展,農村教師資源仍舊匱乏,農村教師待遇低,年齡結構趨於老化,人才留不住,成為突出問題。村裡的老師到鎮上去了,鎮上的老師到縣城去了,縣城的老師到市裡去了,沒有好老師,教學質量從何談起?另外農村老師進修、職稱晉陞等機會較少、住房婚嫁等現實困難,也都是許多人放棄教師崗位的重要原因。

  寒門如何出貴子?責任不在孩子,而在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以及農村的生存環境。如何讓寒門學子的夢想實現,如何讓改革的成果惠及他們,不僅關係我們整個社會的公平,也關係到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因此只有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在政策上作出保障,切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在績效工資、補貼、住房等方面給予其充分保障,才能穩住教師隊伍,留住人才,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