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海均:女富豪們背後的兩大隱憂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12 0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藍思科技的申購,這家「小巨無霸」距離登陸創業板越來越近。資料顯示,主營業務為視窗防護玻璃的藍思科技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736萬股,發行價格為22.99元/股。因身處「蘋果產業鏈」,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而藍思科技的上市,或將催生其董事長周群飛成為中國新科「女首富」。有數據稱,周群飛的身家或將因藍思科技上市超過460億元。

  而胡潤發布的2014中國女富豪排名顯示,楊惠妍、陳麗華、張茵、吳亞軍、、馬東敏、張欣、陸倩芳、朱林瑤、陳金霞、張靜等分別位列第1到第10名。

  這些女富豪們擁有的財富令人羨慕,她們的致富經歷讓人欽佩,她們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巾幗女傑的代表,是百姓心目中的創業楷模。

  然而在讚歎欽佩之餘,從產業角度我們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些事實,他們造富所依賴的產業卻存在著隱憂。

  拿藍思科技來說,儘管被分析師稱為創業板中的「小巨無霸」,2014年的營業收入為144.97億元,比原來創業板營收前三強的總和還要高,凈利潤為 11.8億元,相當於當年創業板冠軍大富科技的2倍,但該企業只是一些手機廠商的代工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低端。招股說明書顯示,2012年至2014年,藍思科技對蘋果等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96.25%、93.1%和86.69%,如果未來蘋果、三星大幅減少或停止向公司下達訂單或採購價格,公司的經營業績將受到嚴重的不利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大量湧入中國,合資合作工廠一個接一個,依託大量的勞動力、低廉的價格,「中國製造」享譽全世界,令國人驕傲,你在國外逛街,隨便拿起一件小商品,十有八九上面的產地肯定寫著:Made in China。由此也誕生了大量依託世界500強企業生存的創業致富明星企業,但這些企業大都處於代工地位,處於產業鏈的末端。我們不經意間就會發現,2014年中國的微型電子計算機(電腦)的生產量佔全球的一半,但晶元大都用的是INTEL、AMD的CPU,國產CPU難覓蹤影,2014年全球手機市場中國手機產量佔77%,但手機的操作系統基本上都是谷歌的Andriod、晶元基本上都是美國高通公司的,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全球第一,不少城市擁堵不堪,但品牌大都是韓、日、美等發達國家的,這種情況不一而足。

  中國向來被稱為製造大國,品牌小國,以製造業聞名,卻鮮有拿得出手的品牌,這對想長久發展的製造業可不是什麼好事。縱觀國外發展百年的企業,無一不是走品牌化路線。從產品生產、技術創新、提高管理入手,將產品做到極致。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中國製造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機,唯有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而未來的中國製造,其內涵應更多體現的將是品牌和創新,而不再只是簡單地給別人做嫁衣。

  再來看2014年的富豪榜。前10名女富豪中,其產業就有6家涉及房地產。改革開放以來,在商品房政策的刺激下,央企、各地方國企,民企紛紛加入到房地產的開發中。原來開飯店的,搞物流貿易的、搞生產的、個體戶、無業遊民,甚至地方政府如稅務、財政、國土、房管,甚至廣播電視等權力部門也把自己的工作變成副業,紛紛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靠手中的大權和關係進行熱火朝天的房地產開發了。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成了最賺錢也是最熱鬧的的行業,本來只有居住功能的房屋建設成了中國最暴利的產業,還帶肥了鋼鐵、水泥、建材、電子、電器、裝修、媒體傳播、社會服務等眾多行業,更讓國外企業如三大礦山、蒙娜麗莎、 LV,香奈兒,勞力士等賺的找不到方向,寶馬賓士和路虎,更是滿街橫衝直撞,中國的人力成本也因熱火朝天的房地產項目而急劇增長。一個個城市十年之內膨脹了幾倍十幾倍,鄉鎮建成了縣城,縣城變成了地級市,地級市和省城比肩,很多省城也在和首都比規模,全國各地似乎除了房地產,沒有其他的更好的產業了。

  房地產業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已經毋庸置疑。但是,當房地產業高速膨脹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成為足以直接影響中國經濟走向和發展安全的「命脈」時,卻不能不讓人產生憂慮。經濟增長以後再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確實有問題,「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事實上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國家結局都是崩盤,世界經濟老大美國崩了,老二日本崩了,歐盟也出問題,香港也出問題。

  比如日本,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樓市步入明顯的調整周期,在樓市自身的調整動能已經非常強烈的情況下,日本緊急出台措施試圖阻止泡沫的破滅,但最終不僅沒逃脫泡沫破滅的命運,而且樓市進入一個更加漫長的寒冬和更加痛苦的深幅調整,國家經濟被重創。

  日本的經歷告訴我們,經濟發展必須擺脫房地產依賴,不能坐視房地產成為扼住經濟發展的「命脈」,更不能以房地產的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否則,經濟就像建在沙灘上的高樓,遲早會有倒塌的一天。

  最近幾年,在調控大幕籠罩下,房地產業出現明顯滯脹和下滑,整體經濟增長受到很大影響,但這種下滑更多是一種泡沫擠出,而擠出房地產市場泡沫,是為了讓經濟增長更加具有可持續性,更有質量。事實上,在房地產業調整的倒逼之下,許多地區正進行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經濟正在迎來「劉易期拐點」和人口老齡化的時間窗口,這「兩大拐點」的來臨意味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趨勢將逐步形成,也意味著儲蓄率的下降和實際利率的上升趨勢難以避免,加之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未來的經濟增長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依賴資源的集約化使用、技術的進步及配置效率的提高來實現,而這也正是結構調整的應有之義。

  未來經濟增長靠什麼?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在瑞士達沃斯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出培育打造創業創新的新引擎和改造升級傳統引擎的中國經濟增長「雙引擎」。擴大公共產品與服務,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積極培育打造創業創新的新引擎,為經濟結構調整指明方向。雖然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可能依然面臨較大困難與種種壓力,但經濟運行層面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增加,經濟增速正在逐步回穩。

  過去的成功,只能證明過去,未來要繼續創造輝煌,需要我們轉變思維。中國的富豪們應該立足自身實際,積極謀划轉型發展,一來可為自己企的升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來更可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增長探探路,積累成功經驗並貢獻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