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少孩子被父母禍害得有家難回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3-10 0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少孩子被父母禍害得有家難回 (2014-09-25 07:08:19)
標籤: 不良父母孩子控訴廣秀答疑雜談 分類: 教子話題  
多少孩子被父母禍害得有家難回





傾訴1:

      從我有記憶起,母親一直遊手好閒,對我隨意打罵,從7歲起該母親做的家務活都由我來承擔,在我16歲時,因為一件小事沒聽她的,她刻薄辱罵甚至剝掉我的衣服,我徹底爆發了,和她打了一架,自殺!沒死成!但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離開這個家,永不回來!現在我至不惑之年,她也老了,偶爾走動,我自認不是薄情的人,可內心對她冷漠,沒有絲毫情感。我給自己起個名字:幸福從來靠自己。」

傾訴2:

我小時候最痛恨的人是我媽,她對我的教育就是打罵,各種惡毒的語言。她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你給誰誰舔溝子(四川方言,屁股)都不要你。」在她的淫威下,我沒有變得自卑懦弱還真是個奇迹。其實,我在學校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單位是區級優秀幹部。如今我已年過四十,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說實話, 對她好都很勉強,只是基於道義,只是基於道義。如果聽從我的心聲,我連理都不想理她,覺得虛偽,覺得憋屈。不過,遇上這樣的媽還是有好處的,碰到個素質高點兒的婆婆,會由衷覺得婆婆好,不存在婆媳相處問題,呵呵!

傾訴3:

我媽是名小學老師,有著強烈的控制欲。在我的記憶中,她總是誇獎別人的孩子多聰明多漂亮,對我卻是批判批判再批判,批判我的衣著,指責我的學業,她善妒、自私、重男輕女、把自己標榜成聖人,家裡來親戚,表面上熱情好客,客人一走就翻閑話。

在我成長過程中,母親沒有給我留下絲毫溫暖的記憶,我對她無法忍受,內心充滿叛逆,一心想著通過學習逃離家庭,遠離母親。慶幸的是,我做到了,嫁到了外地,慢慢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即便如此,母親見到我依然指責,對我的子女教育夫妻相處等事無巨細都指手劃腳,還抱怨我不夠孝順,沒有人情味,讓我心裡極度不舒服。

每當看到歌頌母親,勸子女們孝順的文章,我都特別矛盾,我很想讓自己好好愛母親. 也會給母親錢或者買衣服等。可當她一如兒時一樣一味地數落我,批判我時,我會立馬豎起堅硬的外殼,頂撞她。我至今都不願意看著母親的臉說話,因為怕會透露出我的不耐煩和厭惡。我驚痛於自己對母親的冷漠,但讓我給她愛,太難了,我真的做不到啊……



【答覆】: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紀伯倫認為: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大文豪雨果更是深情地寫道:「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在我看來,被這些文人墨客由衷讚美和倍加推崇的母親,指的是心智健全的「真愛之母」,她既賦予孩子生命,又賦予孩子充沛的情感.融生育和養育之恩為一體。這種真愛之母是人類心靈的家園,是每個孩子內心最深的呼喚與期待。有幸擁有「真愛之母」的人是幸運又幸福的。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能碰到「真愛之母」,沐浴著母愛的光輝長大的孩子只是一部分。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就如同上述跟帖的傾述者一樣,碰到的是人格畸形,缺乏關愛能力的父母,他們給予孩子的是無休止的辱罵﹑暴力和各種言行累積的傷害,更有甚者會將魔爪伸向未成年的親生子女,對他們實施性侵或者猥褻。
孩子不幸遭遇到如此不堪的父母,成長的過程會變得格外凄苦和艱辛。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帶給他們的傷害,心理陰影,包括他們因此而形成的人格特質會與他們如影隨形,嚴重影響到他們日後的婚戀與發展。
他們中的一部分那樣痛恨父母,那樣辛苦地逃離家庭,但婚後卻會身不由己地複製父母的婚姻,重蹈父母的覆轍,在自己的婚姻中延續父母的悲劇,因為, 很多孩子對父母是「有樣兒學樣兒」的,所以,在父母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很可能還父母及自己的妻兒以暴力;在父母辱罵中長大的孩子很可能對年邁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兒出言不遜……所謂「父母榜樣」和「不良父母貽害三代人」揭示了一幕幕家庭悲劇的的源頭. 當我們從社會版新聞中看到已經成年的孩子辱罵虐待父母,揮刀砍向父母,甚至製造出令人髮指的滅門慘案時,當我們在評議這些孩子有違人倫和法律的惡行時,是否也該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副樣子,他們的父母在其中是否存在失職失當之處?
他們中還有一部分傾盡全力遠離不良父母,竭力清除原生家庭的傷害,努力將自己的婚姻和事業經營得相對完美,小心翼翼地避免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轍,自己卻終其一生都籠罩在被父母傷害的陰影下,內心存在一個無法癒合的情感坑洞,承受著「有家不想回」的悲哀;飽受著「想愛父母卻實在愛不起來」的情感折磨.
  心理專家武樹坤在其所寫的《是「誰」傷害了我——探究心理疾病根源》一文中說:「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處在了父母內心世界的海洋里。甚至有的孩子一生也沒有游出父母這個潛意識的海洋。父母在你還是嬰兒的時候,以各種理由不陪伴你;在陪伴你的時候,以各種理由無視你的需求;在回應你的需求的時候,以各種理由強加上自己的願望和意志;在你萌發自己的意志時候,以各種理由攻擊和壓制;在你因遭受父母的攻擊和壓制而沮喪的時候,告訴你這就是愛的表達。--- 你的存在取決於父母的喜怒哀樂。父母的內心世界提供給孩子最初心理成長幾乎全部的心理營養。如果父母沒有一個健康的心靈,那麼孩子一生的功課就是要塑造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豆瓣網上有個「父母皆禍害」小組,創建於2008年1月18日。擁有近7000名成員,小組成員多為80后子女,他們用「禍害」一詞形容50後父母,對父母充滿了反感與痛恨。看似大逆不道,但他們在創建宣言里強調:「反對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積極手段,為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
   所以,不是每對父母都配得上「爸爸」﹑ 「媽媽」這樣甜美的稱呼的,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發自內心地愛戴孝順自己的父母的.不是每對父母都能夠享受到孩子由衷的愛和尊重的,這與倫理道德無關,這種感情更多的是基於內心,取決於父母的素質和對待孩子的方式。
   為了不與辛苦養大的孩子反目成仇,為了不被辛苦養大的孩子視為「禍害」,為避免家成為孩子不敢碰觸的雷區,父母成為孩子「最無法諒解的人」,為了每個家庭的和諧,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對父母這個職業充滿敬畏,以虔誠之心,努力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在嚴格的自律和反省中追求心智的成熟,與孩子一起成長和進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