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公」到底多少億,讓數據擊倒「胡扯」!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7 1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公」公開不僅要各部門各地區零散進行發布,也應讓公眾對「三公」整體情況有所了解。所以從鄉、縣、市、省到全國三公經費數字,這理當成為最為基本的公共信息,公眾應隨手就能查到。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6日表示:「關於中央財政三公經費,去年中央的是71億多,比前年減少了8億,今年預算按照不多於去年來安排的。中央財政2萬多億支出,地方財政15萬億支出,按這個倍數來估算,全國的三公經費大概是400多億。有人說是3000億,那是胡說。」

  「全國三公經費3000億」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此次樓繼偉部長並不是專門回應「3000億」,而是回應記者提問「三公經費節省出的錢都去哪兒了」時,順帶提到了一下。

  400多億並不是很準確的數字,因為樓繼偉部長也表示,「中央是代編地方預算,地方自己編預算,中央來作匯總」,他拿中央來舉例,說去年比前年少的8個億收回總預算平衡,「這是一個財政上的常識。」「全國三公經費400多億」的說法,只是他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附帶估算的,還特意加了一句「我只給你估算啊,不知道全國到底是多少」。

  樓繼偉用「收回總預算平衡是財政常識」,回答了媒體「節省出的三公經費去哪兒」這個問題,消除了許多人心中存在已久的疑問。而且他在回答過程中,沒有完全就事論事,而是主動通過列舉數據,回答了問題之外的問題。這種對媒體的積極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但輿論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胡扯」兩個字,這中間存在社交媒體的放大因素。但嚴格來講,這並不算輿論失焦,也不能全怪媒體斷章取義,因為同樣按照公開數據推算,可能會得出不同的「三公」數據。

  2014年10月7日新華社就報道: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十月,反映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專項整治工作成果的材料陸續匯總到中央,「成績單」顯示:「三公」經費較活動開展前壓縮530.2億元,下降27.5%。

  壓縮530.2億元,下降27.5%,簡單一除,可知壓縮之前的總額是1928億元;壓縮之後是1397.8億元。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這是15個月,按比例折算,一年12個月的三公經費總額至少也在1000億元以上。

  上述推算可能是不嚴謹的,未必準確,但同樣,按比例折算出「400多億」也是比較粗糙的。那麼全國三公消費精確的統計數字到底該是怎樣呢?

  近年來,隨著「反四風」等活動的開展,中央和地方的三公經費逐年都在壓縮。這顯然是可喜的現象。但壓縮了幾年三公經費,具體效果如何,目前又是怎樣的水平,仍缺乏專門的數據支撐。既然全國和各地三公經費都已要求公開,建議權威部門統計一個總數並公布,用數據打消各種猜測。

  「三公」公開不僅要各部門各地區零散進行發布,也應讓公眾對「三公」整體情況有所了解。所以從鄉、縣、市、省到全國三公經費數字,這理當成為最為基本的公共信息,公眾應隨手就能查到。用數據擊倒「胡扯」,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