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建設銀行唱衰」為何笑彎總理的腰?(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5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都說兩會焦點多,不過今年兩會笑點卻更多。從呂新華的「任性」開始,到今天的建行行長「唱衰」,無一例外在場的人與不在場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笑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在兩會的發言時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期,推進改革過程中會伴生很多問題。當張建國說到「銀行是弱勢群體」時,現場哄堂大笑,包括參加討論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笑了。從新華網微博中的配圖,很明顯總理已經笑彎了腰。

   
 

 
     對於建設銀行行長的唱衰表現,總理既然都笑了,或許在看新聞的你或許也言不由衷吧。但是追根究底,一個行長能在兩會中拋出一個看似很玩笑的嚴肅話題,想必一定有言不由衷的苦衷。筆者身邊有不少銀行工作的朋友,從去年開始,銀行的整體福利待遇進行了大幅度下調,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汽車行業的飽和,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都對銀行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在與一些銀行工作人員接觸中,聽到一種抱怨——如今銀行已經成為弱勢群體了。乍一聽,甚是詫異,從內到外,銀行怎麼也不像弱勢群體啊。論資產,銀行財大氣粗;論收入,銀行員工收入排在各行業前列;論形象,銀行網點裝潢氣派,銀行職員衣著光鮮;論行為,雖然客戶號稱 「上帝」,但銀行可以對「上帝」收取各種費用……這些,哪有弱勢群體的樣子呢?可是,細聽一些銀行工作朋友的訴苦,又發現銀行有時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堅強。

    對於總理的笑,或許那一刻,總理與大家的感受一樣,覺得銀行成了弱勢群體很是無厘頭,所以才會笑彎了腰。銀行到底是不是弱勢群體?筆者覺得,不論弱勢還是強勢,都是一種不平等、不對等的關係。在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主體應是平等的,因此,誰弱勢、誰強勢,都是不應該的。現實情況是,銀行在一些不該強勢的地方太強勢了,而在一些不該弱勢的地方又被迫弱勢了,當然,其中的責任也不都在銀行身上。面對小企業、小客戶時,銀行的確有些強勢。發放貸款,往往是小企業求著銀行,銀行的目光則更多投向大企業、大項目。銀行支持中小企業時,姿態總有一種「慈善家」的味道,彷彿是格外的關照。對個人客戶也如此,如今很多銀行大力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積極為「高端人士」服務,VIP客戶不用排隊,資產越多手續費越能減免。而對那些每月按時取工資的工薪階層和退休大媽,銀行似乎就沒那麼熱情了,至少排隊、手續費都是免不了的。曾有人把某大銀行的英文縮寫戲稱為「愛存不存」,這儘管是一種調侃,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對小客戶的心態。

    不過,強勢的銀行也真的有弱勢的一面,最典型的就是在媒體話語權方面。只要客戶投訴銀行,在媒體眼中,大多都是銀行不對。在如今幾乎沒有免費午餐的時代,銀行對服務進行收費總好像是「拿人手短」。最近上市銀行披露前些年的一些舊賬,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業務凈收入佔到其凈利潤總額「半壁江山」,這本是值得稱道的亮麗業績,但卻被媒體與「亂收費」聯繫在一起,並得到網民廣泛呼應。

    面對媒體,銀行為何總是這樣被動和弱勢?銀行的話語權因何缺失?當然,這其中有銀行自身的問題,如收費不透明等等,不過,銀行在媒體面前的弱勢,還與媒體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如今媒體普遍市場化,不能光唱讚歌,而需要「為民代言」來顯示輿論監督力量,以吸引眼球、贏得讀者。然而,輿論監督具有很大的風險,被監督對象的打擊報復乃至拳腳相向都屢見不鮮,因失實報道引發的賠償訴訟更是時常聽到。所以,媒體開展輿論監督也較為謹慎。比較而言,銀行卻是一個較為 「安全」的監督對象——一方面,銀行收費等問題引發市民不滿,媒體批評銀行能佔領「替老百姓說話」的道德制高點;另一方面,銀行又普遍注重自身形象,對批評意見大多虛心接受,至少不會打擊報復,銀行與媒體對簿公堂的事情也很少。媒體批評銀行,既能贏得掌聲,同時又很安全。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儘管有些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比銀行差得多,但媒體還是喜歡批評銀行。

    客觀地說,媒體對銀行的批評,有些並不客觀。比如,大家以訛傳訛地說銀行收費從300多項增加到3000多項,卻沒有注意到,如今電話費、水電費都能通過銀行代理收取,這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又如,媒體只看到滑鼠鍵盤一點,業務輕鬆完成,卻沒看到銀行在網點渠道建設與運營、產品開發、系統研發與維護等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只要批評銀行,就能贏得掌聲,這不是正常現象。銀行轉型發展,需要更好的市場環境和更理性的輿論環境,當前,新聞系統正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新聞媒體在關注銀行服務的時候,也應更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升金融知識和金融素養,客觀反映真實情況,而不能簡單地跟著情緒走,跟著大眾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