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如何治霾?中國流傳的這些經驗都是瞎編的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3-4 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如何治霾?中國流傳的這些經驗都是瞎編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導語: 近日,一部霧霾紀錄片備受公眾輿論關注,而很多中國人藉此想象發明了許多美國人治理霧霾的「經驗」。美國空氣污染確實在顯著降低,但這些「經驗」大多是在異想天開。
  美國治理空氣污染全靠環保部門?在美國環保署未成立的1970年前,全美國空氣懸浮顆粒物濃度已經在10年間降低了20%;以「光化學煙霧」出名的洛杉磯,每年臭氧污染天數從15年間下降75天
  美國環保署(EPA)於1970年成立,而早在聯邦政府介入之前,美國的空氣污染就已經開始顯著減少。1995年環保主義者朱利安•西蒙教授編撰的《人性的狀態》中收錄了論文《美國空氣污染的趨勢》,其中考證全國的空氣懸浮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濃度已經在1960至1970年十年內降低20%、二氧化硫濃度降低36%(紐約市二氧化硫濃度甚至在7年間降低了60%)。
  1970年美國環保部門研究者發布《城市空氣質量的趨勢》,指出芝加哥、辛辛那提、紐約在1945至1960年間,空氣懸浮顆粒物濃度都降低了60%以上。
  洛杉磯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人口翻了三番,30年代至40年代車輛登記量增加了40%,並在40年代發生過著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該煙霧主要由臭氧和其他刺激性氣體組成。但是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提供的50年代至60年代監測數據顯示,每年臭氧污染的天數,從1956年(在此之前沒有進行監測)的325天穩定下降到1970年的250天左右。
  美國是「先發展再治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鋼鐵之城」匹茲堡揚塵量減少了50%,鋼鐵產業卻在穩步增長,並且在二戰迎來爆發性增長
  匹茲堡是美國著名的「鋼鐵之城」,也是「煙霧之城」。20世紀20年代,匹茲堡鋼鐵產量曾佔了全美產量的三分之一,並在二戰時得到過爆發性增長。1979年美國空氣污染控制協會發表《匹茲堡空氣污染的歷史研究》,指出在1900到1970年間,匹茲堡的空氣懸浮顆粒物濃度降低了75%。特別地,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間,匹茲堡市區的揚塵量(dustfall)減少了50%,而直到1946年匹茲堡「煙塵防控局」才擁有罰款和執法權。
  匹茲堡以及全美其他城市空氣質量的好轉,幾乎完全得益於自由市場對效率的追求、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增長。匹茲堡的企業主在沒有環保部門強制要求的情況下,為了提高燃料燃燒效率,自行引入和發展了脫硫煤、「煤改油」、「煤改氣」等技術。匹茲堡幾乎是「邊發展邊消化了空氣污染」。
  
  治理霧霾就一定要減少煤電發展?2013年燃煤發電佔美國總發電量的39%,而從1980至2005年,燃煤發電使用的煤炭總數增加61%,PM2.5卻減少了42%
  燃煤發電一直是美國最主要的發電形式,在2013年,燃煤發電佔總發電量的39%(儘管這一佔比不斷在下降),天然氣發電佔27%。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1980至2005年,美國燃煤發電所使用的煤炭總數增加了61%,GDP增加了114%,所有的空氣污染指標都在大幅度減少,例如PM2.5減少了42%。
  而在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美國東部,硫酸鹽細顆粒物(主要由燃煤發電產生)是25%至45% PM2.5的組成成分,硫酸鹽濃度在1989至2006年間下降了34%。
  
  《清潔空氣法案》是治理空氣污染的聖經?《清潔空氣法案》包括許多事與願違的方案,例如企業被要求加裝污染控制裝置,使得新的天然氣發電廠除污成本高出老式燃煤發電廠8至33倍,鼓勵了高污染燃煤電廠的繼續運作
  由於美國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清潔空氣法案》和環保部門給人帶來「有成效」的假象。但1970年通過的《清潔空氣法案》包括了許多無效的,甚至事與願違的方案。例如,工業廠房被要求進行新來源審查(NSR)——當一個企業想要建立新廠房或修改現有廠房時,必須安裝「國家最先進」的污染控制裝置。
  發電廠受該法影響最大。一座新的天然氣發電廠,根本無需附加任何污染控制裝置,就可以比舊有的燃煤發電廠降低85%至97%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一些老式的燃煤發電廠,只需花上低至每噸300美元就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但是,NSR要求新的天然氣發電廠也得加裝污染控制裝置,這使得新的天然氣發電廠要付出每噸2500美元至每噸10000美元,才能消除氮氧化物污染。這要比老式燃煤發電廠除污成本高出8至33倍。
  NSR原本想要控制空氣污染,卻事與願違增加了建立新的清潔電廠的成本,鼓勵了老燃煤電廠的繼續運作,反而是延緩了控制空氣污染的進程。
  
  美國制定環保新規消滅了高污染企業?《清潔空氣法案》損害了東部高硫煤生產者利益,他們推動修訂法案通過,讓全國煤炭生產者加裝昂貴的硫煤洗滌器,反而延長了高硫煤企業的壽命
  使用低硫煤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強制規定了燃煤發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標準。發電廠沒有意見,有意見的反而是煤炭生產者。低硫煤大都產自美國西部,而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煤炭含硫量很高,因此使用西部低硫煤顯然損害了東部煤炭生產者的利益。
  東部煤炭生產者沒有試圖降低法律的標準,而是成功說服1977年修訂的《清潔空氣法案》加入一條規定,即全國煤炭生產企業安裝硫煤洗滌器,即使開採的原煤已經含有極少的硫——這幾乎是最昂貴的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的方法。新規保護了高硫煤的市場,反而延長了這些原本應該會被市場淘汰的企業的壽命。
  環保法律規定的標準就一定可靠?《清潔空氣法案》規定汽油必須含有乙醇,這一規定反而提高了臭氧的排放水平,遲遲無法修改是由於中西部農民的巨大利益訴求
  環保新規下,企業也可能成為標準的受害者。同時,出於巨大直接的商業利益,環保新規也有漏洞可鑽,企業有可能參與制定法律。
  1990年修訂的《清潔空氣法案》規定汽油中必須充氧劑(含氧化合物),看起來是為了降低一氧化碳和臭氧的水平。但事實上,市場上最主要的一種充氧劑是乙醇,乙醇主要來自美國中西部的玉米,中西部農民與農業企業說客聯合說服了國會通過新法。2005年,這一添加乙醇的要求被廢除,因為證據表明充氧劑實際上是提高了臭氧的排放水平,但是迫於壓力,2006年聯邦政府又保證美國汽油中至少要包含400萬加侖的乙醇,並且在2012年上升到了750萬加侖。每加侖乙醇生產者可以獲得21美分的聯邦政府補貼。
  
  環保署監管嚴格就能治霧霾?環境署還推行嚴格的汽車尾氣檢查維護項目,但加州狀況最差的5%的汽車產生了50%以上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道路感測器測試比汽車尾氣檢查高效得多
  美國許多城市都有嚴格的汽車尾氣的檢查和維護項目(I/M),大量的證據顯示,它們不僅無助於減少污染排放,反而將大量的錢浪費在檢查清潔車輛上。一小部分年齡久遠的車輛產生了大部分的汽車尾氣污染,例如,1994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加利福尼亞州關於CO與HC排放的行車遙感測試》顯示,該州狀況最差的5%的汽車產生了50%以上的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示,2001年南加州的感測器測試超過1200輛車兩次,結果顯示超過60%的車輛幾乎不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高排放集中在極少數車輛上。事實上,道路污染感測器檢測技術已經出現超過25年,高污染車輛經過道路感測器,會被記錄下來,接著車主會因為「面臨處罰」或者「受到獎勵」而去更換自己的汽車部件,這比I/M項目要高效得多。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TMu5tzb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