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中筠:朝野的共識與分歧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今天似乎比歷年聚會來的人都多,濟濟一堂,說明《炎黃春秋》的欣欣向榮。在座的都是憂國憂民之士,有的在朝,有的在野,很多人是過去在朝,現在在野。我自己認為是在野。

  現在朝野有沒有共識?我想至少有一個共識,就是大家都不希望發生動亂,都希望能夠和平地進行深化改革,渡過社會轉型期。但是通過什麼途徑,用什麼手段達到這個目的,分歧好像很大。很多事令人想起明朝顧憲成與王錫爵的對話。顧在野,王在朝。顧說:「內里以為是者,外間以為非,何也?」就是在很多是非問題上, 「朝」與「野」的看法完全相反。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本好書,很受讀者歡迎,或者一篇文章,大家都說好,爭相傳閱,忽然就聽說「挨批」了,被禁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又比如,現在領導下決心反腐,很得人心,但是民間以各種行動表示擁護,熱心支持,要為此做出貢獻,卻忽然獲罪。有記者因揭發貪官(事後證明完全準確,貪官已落網),記者卻被勒令解僱。有人被請去「喝茶」了,有人給「上手段」了,甚至有人給抓進去判刑了。那麼依靠誰反腐?是孤家寡人,還是依靠全社會的正義和健康的力量?我一直認為腐敗已經這樣病入膏肓,不依靠真正的法治、不依靠民眾的強大力量,是難以樂觀的。現在有種種跡象,可能不幸而言中,在頑強的利益集團的阻力面前,以聲勢浩大開始的反腐有半途而廢的危險。

  現在有兩種「高危職業」,一是律師,一是媒體。我們要建設法治,但是律師動輒得咎,不但不能依法履行維護公民權利的職責,本身安全還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還有一種高危職業是媒體,有良知的,有志於報道真相,為民喉舌的媒體經常因言獲罪,遭到各種封殺和打擊。《炎黃春秋》在多數報刊下滑的情況下,訂數大幅增加,這固然令人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多數報刊不景氣的現象並不是正常現象,總的說來,言論空間是在縮緊。有不少曾經擁有許多讀者,輝煌一時的報刊,一再遭受風霜雨打,逐步凋零,這種情況令人擔憂。我寧願《炎黃春秋》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中的一株。

  有一個基本分歧是:提倡憲政民主會不會「亂」?我看到有些文章就拿這個嚇唬人。有的文章舉利比亞、伊拉克的例子,說「西方」把卡扎菲、薩達姆搞掉了,所以就亂了。言下之意,我們如果要憲政民主就是中了「敵對勢力」的陰謀,就會發生像利比亞那樣的亂局。這實在是倒因為果。至少中國人還不至於羨慕卡扎菲、薩達姆統治下的生活吧。社會矛盾尖銳化是客觀存在,中國最需要的是培養理性的、有現代意識的公民,而不是愚民、順民。實際上,愚民、順民並不能保證社會安定。沒有明確的公民意識,沒有法治觀念,在某種契機下,順民很容易變成暴民。建立公民社會是當務之急。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對「公民」如此犯忌,提倡公民教育會獲罪。如果把最講理、有良知、有正義感、主張溫和漸變、培養公民社會的人都打壓下去,一旦有事,順民陷入絕望,那才會無序大亂,是十分危險的。

  關於歷史定位問題。凡居高位的政治人物,也包括部分社會精英,都在乎身後名。也就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站在歷史的哪一邊。中國百年多來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追求憲政民主,有的犧牲生命成為烈士,許多人受到過不同的迫害和牢獄之災。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們是公認的英雄人物,至少是正面人物,而鎮壓他們的是反面人物。例如慈禧之於戊戌六君子,還有民國時期坐國民黨監牢的「七君子」。黃炎培先生去向蔣介石要求放人,當面對他說,他們是「君子」,你把他們關起來你就是「小人」。現在有人為倡導憲政民主而坐牢,用不著過百年再回顧,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正義的一邊,是非立判,當代就有公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