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課本里的「太平天國」為何迥然不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1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八十多年前的《開明中國歷史講義》,順便找來孩子用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歷史》課本,瀏覽目錄,翻閱了幾章,我不由得大吃一驚:一茬茬的孩子還在被這樣的教材塑造著,怪不得女兒說「歷史課與政治課一樣沒勁」。

  該套課本的荒謬枚不勝舉,僅舉一例。

  在談及「文化大革命」時,課本稱毛澤東的出發點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維護黨的純潔性和尋求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而「林彪、江青一夥別有用心地利用和和助長了毛澤東的錯誤」。——毛澤東的接班人和妻子利用其錯誤犯罪?這就是他們解釋的文化大革命的真相。

  歷史在編篡者手裡,變成了任人驅使的奴婢。以論代史式的敘述,讓無比豐富的歷史降格為乾癟的論證材料,人類的全部歷史只是為了等待真理神的出現,並為其做註腳。他們販賣給讀者的仍是一個他們臆想的世界圖景,而非世界本身。以這樣的歷史觀看世界,要麼成為痛苦的精神病人,要麼成為狂妄自大的專制鐵粉。毋庸置疑,大多數人將在與真實世界的接觸中,被迫吐掉毒素,重新認識世界。

  將歷史課程變為認識歷史的障礙,這就是編撰者們所要做的事情。

  對照八十年前的講義和如今的課本,百感交集。前者講述客觀存在過的歷史,材料詳實而豐富,細節逼真,立論端莊,大多令人信服,文字雅正,娓娓而談,親切有趣;後者以論帶史,大多為概括性敘述,乾癟無味。

  以「太平天國」為例。二者篇幅均約略為四千字,但讀者得到的卻是迥然不同的知識。

  關於洪秀全,《歷史》課本所有的事實為:應考不中的洪秀全得到了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由此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不久稱「天王」,分封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為國都。北伐西征,攻城略地,進入全盛時期。然後發生了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相繼死去。洪秀全提拔青年將領陳玉成和李秀成,洪仁軒總理朝政。李秀成東征,湘軍攻陷安慶,陳玉成戰死,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穿插介紹了兩個重要文件:《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僅有的三個知識點為:農民紛紛起來反對封建地主剝削,楊秀清萬歲逼宮惹殺身之禍,楊秀清洪秀全拒絕賣國。

  而《開明中國歷史講義》則要豐富得多。先講廣東人朱九濤創立上帝教,洪秀全、馮雲山拜他為師;朱死後,洪秀全創立三點會,自命領袖。之後,敘述洪秀全、馮雲山與楊秀清、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等聯合傳教,入會規則,會規,天國的來由。三點會與團練衝突,隨之起義。「長毛」的由來。然後是封王、太平天國的政制,還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來介紹,如禁鴉片、禁娼妓、禁酒,如均田制、曆法等。還有軍制介紹,洪秀全的《奉天討胡檄》,還有列強的常勝軍、曾國藩及湘軍、曾國藩之《粵匪檄》。除此之外,還有捻軍馬化龍和白彥虎的回民起義。

  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歷史》課本是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章里講述,其褒貶昭然若揭,課後的「本課測評」題為「試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和局限性有哪些?」隨後的 「學習延伸」里,給學生出了一個傾向性非常明顯的題目:「有人說,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分組討論這種觀點是否有道理,為什麼?」 網上流傳的標準答案為:A.是中國歷史上農民戰爭的最高峰;B.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C.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D.擔負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務。他們所本的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的觀點:「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與馬克思的看法大相徑庭,那個德國人對太平天國進行了嚴厲審判:「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抱定什麼任務,他們沒有提出什麼口號。他們所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有當權者的驚惶還更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於用奇形怪狀的破壞,用全無建設工作萌芽的破壞來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對立。」(見《中國事件》一文)

  西方記者曾經描述過太平天國軍隊對崑山造成的破壞:「它們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自從它們在兩三年前被天平軍叛匪摧毀之後,沒有人願意出錢去修繕它們。在那些變得荒蕪的開闊平原上,人就更少了,崑山周邊的一些田地又重新長出了植物。那些以前有人耕種並收穫糧食的田地,現在完全被野草和灌木叢所覆蓋,成了野雞和其他動物的掩蔽所。」(1864年3月12日《倫敦新聞畫報》,見《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開明中國歷史講義》編者一語中的:「計太平天國與清朝抗爭先後凡十五年,軍隊所過十六省,為有清中葉以來最大的變亂。」這可否算暗合了馬克思的思想?

  《歷史》課本編撰者基於自己的歷史觀,對人物愛憎分明,甚至常常修改史實。

  比如,洪秀全的死,《開明中國歷史講義》這樣表述:「同治四年,曾國藩弟曾國荃攻陷南京,洪秀全服毒自殺。」《歷史》則如此行文:「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太平軍將士同圍攻天京的湘軍展開激烈巷戰。最終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前者客觀,後者充滿深情,且完全顛倒了因果關係。饒有興味的是,啟功於書信里記述,時間到了1973年7月28日,他還在「承命查洪秀全卒之病因,是病死還是自殺」。

  《歷史》迴避宗教問題,使讀者無法理解太平天國的實質及其事變根由。為了凸顯洪秀全滅楊秀清的正當性,特意以「學想之窗」的方式,講述了楊秀清逼宮的事情。問題在於,若不講太平天國「神道設教」,就無法理解洪秀全的成功及內亂。朱維錚先生指出,馮雲山被捕后,楊秀清、蕭朝貴模擬洪秀全馮雲山「神道設教」方式,假託天父天兄附體,用神諭收拾會眾人心,宣稱洪秀全乃上帝次子,洪秀全不得不當眾承認他們有代上帝或耶穌傳話的特異功能,造反的神諭也由楊秀清蕭朝貴二人假託天父天兄名義發布;封王后,天王洪秀全即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正軍師,發號施令都由兩正軍師共同署名,表明天王自始就徒有其名。他認為,東王楊秀清實際上控制了太平天國,剷除楊秀清,洪秀全的獨裁皇帝夢才能做成,這才是理解天京內訌的鑰匙(見《重讀近代史》,中西書局2010年8月版)。

  更荒謬的是,《歷史》課本說,洪秀全「斷然拒絕」英國參贊幫助太平天國消滅清朝平分中國的要求,「這與清政府開門揖盜的賣國行徑形成鮮明對照」。一個王朝的擁有者比他的反抗者更願意賣國?這得有多大的想象力才行啊。郭世佑先生說得好:「其實,在晚清歷次對外戰爭中,既沒有哪個督撫官員投降過侵略者,也沒有哪個最高統治者蠢得要賣國,……賣國對他們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他們有那麼愚蠢嗎?」(《歷史的誤讀》,三聯書店,2014年3月版)

  對失敗的原因,《開明中國歷史講義》一針見血:幾個領袖的結合沒有「主義」,全靠感情,一有誤會,便找不到「感情」這個東西了,互相殘殺;農民沒有享受到均田制的好處,卻引起大地主的反感;上帝教教義不合民眾習慣,焚毀儒、佛、道的廟宇神像,引起知識分子的反感;帝國主義者幫助清朝。《歷史》課本給出的卻是:領導者被勝利沖昏頭腦,進取心逐漸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長;領導集團內部矛盾越來越尖銳,以致發生內訌;英法聯軍配合清軍襲擊太平軍。

  《歷史》課本濃墨重彩的太平天國兩條功績「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在《開明》講義里,前者為負面,後者無一字提起。他們著重的是歷史本來的意義,不以根本沒有實施的文字評判其價值。

  有意思的是,編者宋雲彬還是中共黨員,也試圖用階級鬥爭觀念和反帝思想敘述歷史近代史,但畢竟還未被徹底格式化,因而還能呈現出個人著史的輕盈與活潑,那股自由的氣息,不受拘束的氣質,為本書增添了極大的魅力。

  慶幸的是,女兒的歷史課沒有獲得高分。我希望她有興趣讀一遍重版的《開明中國歷史講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