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不放棄,鄉村就不會「破落」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3-1 08: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實質上,很多鄉村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階段性特徵和必經階段的產物。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推動發展和改革來解決。

  春節長假期間,上海大學博士生王磊光寫的《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網路上瘋傳。「返鄉的交通不再那麼擁擠,故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有失落;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質的壓迫,而知識在鄉村顯得無力」……許多網友表示「感同身受」,但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

  金錢沖淡親情、利益打壓婚姻、生活碾壓知識……這些現實細節的記錄,的確戳中了許多人的痛點。於是,有人感嘆「故鄉不再是過去的故鄉,故鄉人也不再是過去的故鄉人,那些寧靜、純樸、樸素與原始,再也難以找到蹤跡」。王磊光的返鄉筆記里透著一股對鄉村未來的迷茫和擔憂。

  其實,博士返鄉筆記引起爭議,折射的正是社會劇烈轉型中,兩種不同的存在感、現實感。鄉村裡雖然有「失落」和「迷茫」,但更有「奮起」和「發展」。我們要用全面、發展的眼光來打量。當前,城市化浪潮不可阻擋,城市生活為很多農村年輕人所嚮往。過年回鄉的他們聚在一起,談的多是怎麼找項目,怎麼發家致富。即便文化生活也是更加豐富和多元,網路已經延伸至鄉村,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鄉村和城市的鴻溝愈來愈窄。

  這些年來,受市場經濟的洗禮,鄉村在文化、習俗、人情等方面都出現了巨大變化。比如,「走親戚像完成任務」、同學會變成了炫耀會、人情變得冷漠、「知識無力」的現象確實存在……曾經具有凝聚力的鄉村開始「原子化」。但這是發展中的問題。比如過去,在鄉村,讀書幾乎是唯一改變命運的通道。而今,鄉村民眾的出路多了,打工、創業都能致富。改變命運、實現夢想的機會多了、機會相對均等了,單純的知識已不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手段和途徑了,擁有技術、生意頭腦等也是有效手段。在此意義上講,產生「知識無力」的「鄉愁」也在情理之中。

  著名法國哲學家彭塔力斯有個著名概念叫「社會鄉愁」,它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思鄉」,認為鄉愁「是生活的一種隱喻」。社會劇烈轉型中,人們的「鄉愁感」之所以格外強烈,就是因為轉型前的一代人生活在當下,卻容易對時代和空間滋生一種陌生感,一種異鄉感。如今,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鄉村正發生深刻變革。從價值觀念到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的劇變難免讓人充滿「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說:「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要驅散對鄉村未來的迷茫,需要篤定對鄉村未來的信心。實質上,很多鄉村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階段性特徵和必經階段的產物。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推動發展和改革來解決。沒有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富足。當前,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新農村,就要不遺餘力地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這樣,才能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鄉村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你不放棄,鄉村就不會「破落」,與其在「鄉愁」里憂慮,不如抽身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