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媒體人親述美國自駕體會:老美的月亮圓!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2-28 0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媒體人親述美國自駕體會:老美的月亮圓!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15年伊始,一趟籌劃已久的美國之行終於如期而至。行程共計11天,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要自己完成,不過讓小編忐忑和不安的並不是繁瑣的行程和語言上的障礙,而是在完全不熟悉的異國他鄉如何正常的行車!
  

  按理說,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是靠右行駛,總的駕車習慣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可是真的坐在車裡,剩下的就只是會控制車輛了,路牌、開車規矩還有默認的規矩都是雲里霧裡。今天,小編從車主的角度出發,聊聊在美國開車涉及到的一些細節。
  Part One:租車
  我們在這11天中,所用的車輛都是從租車公司租賃的,一共從三個租車公司租了三輛車,從網上預約到提車再到還車,有不少值得說一說的事。
  

  

  國內的大一點的機場抵達大廳都有租車公司的櫃檯,不過在機場租車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快捷,而是需要走到大廳外面各個租車公司的站牌下面等待租車公司的接駁車,大概需要坐15分鐘的大巴才能到達對應的租車公司。
  

  

  紅框內是機場附近租車公司集中區域
  在去美國之前,我們提前在網上進行了預約了,因為「試駕所租車輛」是我們的計劃之一,因此在租車時需要指定租某一款車,這讓租車過程變得很不順利,因為租車公司只能保證提供同級車輛或者價錢接近的車輛。
  

  

  我們最初是想租的,這款換代即將在3月份引入國內,關注度很高,我們計劃向關注這款車型的網友進行詳細的體驗,但這家租車公司沒有新款漢蘭達,因此只能作罷轉而租了一輛未來也將國產的Ford (福特金牛座)。
  

  

  根據淡旺季、保險等級以及租車公司的不同,美國租車費用出入較大,第一次租的Ford Taurus(3天)共計493.92美元,第二次租的現代新索納塔(3天+4小時)共計607.2美元,第三次租的道奇Charger(4天)共計359.16美元。
  

  

  整體感受上,三家租車公司的服務都還不錯,但是Hertz整體服務更勝一籌,首先是大廳工作人員數量多,等待時間很短;其次為了滿足我們的要求,工作人員反覆溝通尋找近2個小時,在最終我們選擇另一家租車公司后,服務態度仍然很熱情。當然,費用也相對比較貴。
  總的來說,如果你對具體租什麼車要求不高的話,在美國租車還是十分方便的事情,是否提前預約不是很重要,各個級別的車型都能租到,租車公司的接駁車還提供機場到租車公司之間的24小時免費接送服務。費用上,如果不租級別很高或者很個性的車,通常美國品牌的家用車租車費用並不高,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受免費保險等優惠。
  

  租車公司內車輛長時間怠速令人費解
  在租車公司的停車場,見到了很多車輛都處在怠速的狀態下,從排氣管結的冰來看,已經怠速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些車輛不下數十台,絕對不是粗心忘了關閉發動機,哪位朋友知道原因可以跟帖告訴我。
  Part Two:道路標牌
  在國外開車上路,遇到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路牌的問題,除了各國標識習慣不同外,習慣了漢字的表達對英語的提示牌反應會慢很多,這讓開車在異國的路上心裡很沒底。
  

  

  

  除了超速提示牌等以外,不管是配色還是提示方式都和國內差不多,能給駕駛員帶來不便的就是語言習慣上的不同。這會讓你反應變得比較慢,在想路牌意義時有時候會錯過出口。
  我們經過的中,城市周邊的高速限速多為55英里/小時(相當於88.5公里/小時),城市之間的高速限速基本上為70英里/小時(相當於112.6公里 /小時),不過多數車輛都超過了限速值,尤其是在城市間的高速公路上,很多貨車的時速遠遠超過了規定的55英里/小時的貨車限速值。
  

  

  在一些沒有紅綠燈的丁字路口、停車場以及鄉間公路路口,通常會有圖中的」Stop Sign「如果要轉彎或者駛入主路,一定要按照規定在路口停3秒,確保不會影響到主路上的車輛或者行人。在經過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時,誰的車先到路口並停下車,誰就先開動車。
  Part Three:駕駛習慣
  國內的交通狀況所有人都會心知肚明,即便在北上廣這些開車相對文明的大城市中,加塞、鳴笛、不讓行人等現象也很普遍,在小一點的城市這些不文明現象更嚴重,如果你習慣如此,那麼在美國開車就會很彆扭了。
  

  

  在路面上變換車道時,基本都不會影響後方車輛的行駛,也就是說如果變道會讓另外的車輛制動減速的話,絕大多數都會等下次機會。如果著急駛出主路的情況下,只要持續打開轉向燈,後方車輛都會閃一下遠光燈表示同意讓行(與國內正好相反)。
  

  除了紅綠燈位置跟國內不一樣容易壓線以外,美國很多紅綠燈在強烈時,不太容易分辨哪個燈正在亮起,可能是紅綠燈表面反光的原因。對於視力略差的人來說,很容易會發生誤判。
  此外,「轉彎讓直行」的規矩在美國被很普遍的遵守,丁字路口車輛需要轉彎時,如果他看到主路上有直行的車輛,即便離路口還有很遠的距離,轉彎車輛也會等待直行車輛全部通過後才會轉彎。
  Part Four:油價/加油
  美國油價便宜已經是盡人皆知了,但是實際看到加油站打出的價格時還是讓人感嘆不已,相對國內連續降價后的油價也已經相當相當便宜了。
  

  

  結合美國當地的物價,會油價相對起來更加便宜,早餐和午餐的漢堡基本在10美元以內,如果吃美國人稱為」Chinese Food「的午餐會花費15美元左右。
  如果一輛加滿一整箱油(油箱容積按50L計算),也只需要不到30美元,所以說按照美國的消費水平來衡量,油價基本不會成為比較重要的支出,一箱油也就是相當於商場逛街時兩個人的正常的午餐費用。
  

  

  

  熟悉在美國加油流程后,其實還是很簡單的,加油時也不需要排隊,沒有專門的加油員給你加油,基本都是自己動手。唯一區別較大的是,國內是先加油再交錢,美國加油站會先凍結信用卡中一部分錢,在加油機選擇具體標號的汽油加滿后,多餘的錢會退回到信用卡。
  Part Five:高速公路
  美國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免費的,但根據不同的州的規定會有一定路段的收費公路,此次我們從出發至弗吉尼亞的562英里(約合905公里)路上就歷經了兩段收費高速公路。此外,美國高速公路的路況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好,有些路段甚至還不如國內的一些國道。
  

  很多路段的高速路路況並不好,即便是懸架偏向舒適的仍能感覺到來自路面的顛簸,這可能也是一直宣揚操控的輛在美國銷量不好的原因之一。
  

  

  

  

  國內高速路的出口基本都是在右側,美國則兩側都有,並且出口的匝道要比國內的匝道寬不少。美國高速出口的路比較寬,如果一直靠最左側道路行駛,在主路有彎道時很容易順著最左側道路駛出主路,如果有朋友將來去美國一定要看好路牌,盡量也要靠中間道路行駛。
  

  國內的高速伺服器路牌只標出了是否能夠修車、吃飯等(實際上並不準確),美國高速服務區路牌能具體到有哪些品牌提供服務,更加一目了然。
  

  美國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格局和布置都很像,會誤以為還在之前的那個服務區,多數的服務區有麥當勞、必勝客和星巴克這種品牌店面,整個服務區都十分整潔比美國的一些機場都整潔很多,整體遠超過國內又臟又貴的服務區。
  Part Six:其他: 計程車/交通事故/ 停車
  

  美國是一個社會,據統計每個家庭至少擁有一輛車,可能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去過的東部幾個馬路上計程車很少。在兩次打車時感覺到打車費用也比國內貴不少,1英里大約6美元相當於1公里20多塊錢,而且還要給司機大約15%的小費,打一次車甚至比租一天車還要貴一點,著實的不划算。
  

  很多受損車輛都停放在路邊,即便是受損不嚴重能夠行駛的也同樣如此,個人推測應該是和當地的保險政策有關係,可能車主不用過多的參與車輛的修復過程。
  

  

  

  停車,是在美國遇到的比較麻煩的環節。很多城中的寫字樓只能停放內部車輛,路旁邊的咪表和自助機器只能在當地人的協助下才能使用。在城中心的某些地方也存在著一些「黑停車場」,存在肆意漲價的現象,沒有小票也不負責車輛安全,價格在15-20美元一天。在停車時,要注意是否有額外的停車要求,避免不必要麻煩。
  不知道這種無人看守的自助停車場在國內會遇到什麼情況,當地所有的車輛都按規矩車頭朝外挺好,駕駛員也都「老老實實」的排隊在機器上繳納費用,一小時1.25美元。
  

  其實美國東部天氣很不錯,沒有太多的塵土,馬路上的私家車大多都不像國內那麼亮晶晶的,都比較臟,在城中洗車店也不太多。
  

  我們在、匹茲堡等幾個東部城市一路上看到德國品牌的車輛很少,品牌的車會相對多一點點,基本都是,諸如大眾Passat、Jetta、寶馬3系等車型幾乎可以忽略。路上行駛最多的還是美國品牌的車,其中道奇RAM和福特F150這種皮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福特Taurus、豐田Avalon這種車型數量也較多。
  

  在我們停留的底特律這個汽車之城,美國品牌+日本品牌的車幾乎佔了9成還要多,並且老車佔據了相當一大部分,在路上很容易就能看見20年前的Mustang和Challenger。
  最後的感想:
  11天的行程,對於美國真實的用車情況只能是管中規豹,不過從中我們還是看到了美國這個發達汽車國家在某些方面的做的確實比我們要好,不光是行車相關規定很詳細,處罰措施也很嚴格(如闖紅燈要罰款約270美元)。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整體水平以及收費站的細節也悉數反應出一個成熟汽車市場的水平。
  駕駛員的整體駕駛習慣也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文明現象遠沒有國內那麼多,低廉的油價更是令我們羨慕不已。
  我們國家在汽車用車急速膨脹后,相繼出現了擁堵、污染等很多問題,並隨之帶來限行、限號、地域歧視等額外的社會問題,這些因汽車而來的問題,應對和解決方法真的可以向發達國家多學習借鑒。我國的人均資源遠比美國要少,這就更需要我們提前設計、早做規劃。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SzCSNIO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7: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