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德加•凱西,20世紀美國著名的預言大師,一生中擁有諸多傳奇的經歷。他在哲學、文明、身體、夢境、局勢等解讀有其獨到的見解,過去許多的預言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卻預言「中國會是基督教的搖籃」,這卻是很令人費解的。以下摘自英文原文資料:
Decades befor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s thinking about the enormous impact that China would have upon the global stage, Edgar Cayce predicted great things for China and its people. On one occasion, Cayce told a group of people that eventually China would become 「the cradle of Christianity, as applied in the lives of men.」 (3976-29), suggesting that the personal application of spiritual principles would become paramount to the Chinese people. Cayce then went on to caution that it would take a long time to manifest but that it was the country』s destiny: 「Yea, it is far off as man counts time, but only a day in the heart of God – for tomorrow China will awake.」
On another occasion, when a thirty-six-year-old book publisher asked about the destiny of China in 1943, just prior to his own trip to the country to serve in the capacity of a missionary, Cayce promised amazing changes in the country that would lead to more democracy and greater religious freedom. He also suggested that eventually the height of civilization would move from the West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se will progress. For, civilization moves west.」 (#2834-3) .
大致意思是:
要讓世界其他地區思考到中國將會對全球舞台產生巨大影響的時候,還要好幾十年的時間,埃德加.凱西預言了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巨大事件。在一個場合凱西告訴一些人中國最終將"成為基督教的搖籃,應用於人們的生活中",指出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個人精神準則的應用將是最主要的。凱西也繼續謹慎地說這還要花很長時間顯示出來,但這就是這個國家(中國)的宿命。"沒錯的,對於人們來說也許很長,但在上帝的心中只有一天的時間——明天中國就將會醒來"
另一場合,當一個36歲的圖書出版者在1943年詢問凱西關於中國命運走向的時候,凱西指出了這個國家(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中國將會變得更加民主,擁有更加偉大的宗教自由。他也指出最終文明的頂點將會由西方轉移到中國。
上述凱西的預言,如果放在他當時的年代,即20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說,西方人是很難相信的。中國人更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是傳統意義上的佛教大國,怎麼可能成為基督教的搖籃呢??想必現在仍有很多人發出此天大疑問。但是在今天看來,本人卻發現凱西的預言將會成為現實!
解讀這個預言之前不妨先看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論述。
「「著名的國學大師、佛學家、翻譯家季羨林以九十八歲的高齡逝世。季羨林大師和其徒錢文忠教授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發現了佛家與基督教之間的聯繫,那就是「佛家的未來佛彌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彌賽亞是同一人」。
1、彌勒和彌賽亞
彌勒是音譯,不是意譯。彌勒作為一個曾為古代文明世界所普遍信仰的人物形象,他最早的基本含義是兩個:朋友,和平。這都跟太陽有關,彌勒是類似歐洲太陽神神話傳說中阿波羅這樣的神,雖然我們普遍認為彌勒信仰源於印度,但實際上,它是古代包括希臘羅馬在內的所有文明世界里所共同接受的一個信仰,因而也是佛教當中的國際性極強的一個信仰分支。彌勒和彌賽亞的關係緊密。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亞北非、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埃及在內的廣大地區流行著一種未來救世主的信仰,當時人們普遍相信,有這樣一個神給人無窮的希望,他在未來會許諾、保證給你一種幸福。這種信仰就是基督教聖經《舊約》當中彌賽亞的信仰。
據季羨林大師和其徒弟錢文忠考證,早期佛經的原本大多是「胡本」,是用中亞和古代新疆的語言文字寫就的,並不是規範的梵文。因此,「彌勒」很可能是從吐火羅語的metrak翻譯過來的,這個字和梵文的maitri(慈悲,慈愛)有關。而西方等待的神叫「彌賽亞」,英譯文Messiah,是從希伯來文Masiah(有時寫為mashiach)翻過來的。Maitri和Masiah二者音近,莫非東西方等待的是同一個神?
吐火羅語中彌勒就是希伯來語當中的彌賽亞,同一個詞,只不過在西方要讀彌賽亞,而在我們這邊就念彌勒,這樣類似的情況在人類文明史上很多見。
公元前1000年左右開始盛行的彌勒信仰,實際上就是匯聚了當時文明世界所有善良美好的東西。彌勒的幾種精神內涵:一是慈悲,所以彌勒也叫慈氏,是慈氏菩薩,這個取的是意譯;二是光明;三是希望。所以彌勒信仰從一開始就是人類整個文明世界的一個優秀文化凝聚體,在佛教當中找不到除此之外的第二個菩薩或者佛具有如此廣闊而深厚的國際文化背景。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就是人們認為彌勒菩薩只在大乘佛教才有。他們認為小乘佛教是沒有菩薩的,小乘只有羅漢,菩薩是大乘佛教一個特殊的佛教思想。但實際上,彌勒信仰牽扯到整個一部佛教文化史。小乘佛教里就有彌勒,大乘佛教里當然有彌勒,在密宗佛教裡面也有彌勒。在巴利文的最早的經典當中,就已經有關於彌勒佛的大量記載。從小乘到大乘,彌勒佛逐漸地豐滿和發展起來,實際上彌勒佛在佛教發展史上大概跟觀世音的信仰一樣,基本上是處在小乘和大乘轉變的關鍵,他的成佛象徵著佛教進入大乘階段。可以說,彌勒佛吸取了當時文明世界,包括印度在內所有關於希望、未來、友誼、和平、光明這樣多種含義,通過中亞傳入中國內地。傳入后,它馬上就在中國文化中擁有了自己非常特殊的生命。
2、彌勒和彌賽亞的相似之處?
佛經與聖經都提到類在末劫時期會有救世主降世拯救眾生。佛經認為末法時期會有未來佛彌勒下世救渡眾生,而聖經認為末劫來臨之時,會有彌賽亞降世拯救眾生。《聖經》《以賽亞書》(43:11)中卻又有這樣的句子:「惟有我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這裡提到的耶和華就是指彌賽亞。如果佛經與聖經是可信的,那麼怎麼會出現兩個救世主呢?除非佛經中的彌勒就是聖經中的彌賽亞,否則佛經與聖經的說法不是矛盾了嗎?
經過比較發現佛經中提到的彌勒與聖經所寫的彌賽亞卻有不少相同之處,下面將一一列出,並願意與喜歡探討真理的朋友共同分享,誠望有提出切實有據的異議。
⒈彌賽亞、彌勒發音相似,同為至尊彌賽亞即Messiah,是天的主神,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彌勒佛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彌勒是姓,譯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譯作無能勝,乃眾王之王、眾王之尊。
彌賽亞、彌勒的出現都有輪相伴,輪的形狀相似。在唐三法師義凈奉制譯《佛說彌勒下生 佛經》中有「俗作輪王,出家正覺」、「說法度眾生,令離諸煩惱」等句;《長阿含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出世……其時金輪寶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具足,天匠所造。輪徑丈四,王召四兵,此金輪寶,隨所願求向東,輪寶即向東轉,轉輪王率四兵隨之,金輪寶前有四神引導,輪寶止時王駕亦止。時東方諸小王見大王至,皆捧珍寶以示歸順。余南、西、北三方亦如是。」
在《聖經》《以西結書》(1:15-21)寫著:「我正觀看活物的時候,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輪的形狀和顏色好像蒼玉。四輪都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像輪中套輪。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並不調轉。至於輪輞,高而可畏;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升,輪也都升;靈往哪裡去,活物就往那裡去;活物升,輪也在活物旁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那些行走,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這些也站住。那些從地升,輪也在旁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
由此我們知道不論佛經還是聖經,一致描寫了這樣的景,即隨著救主的出現都伴有輪。並且輪也多有類似;一個是四個兵相隨,有四神引導,另一個是四個輪輞,四活物引導輪輞,活物的靈在輪中。一個是「輪徑丈四」;另一個是「至於輪輞,高而可畏」。一個是「隨所願求向東,輪寶即向東轉」「輪寶止時王駕亦止」;另一個是「那些行走,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這些也站住」。
3、彌賽亞、勒彌降世救人的最初階段都不被人認識
傳世布袋和尚為勒彌化,他在後梁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示寂於奉化岳林寺東廡下石凳,留有辭世偈,「勒彌真勒彌,分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自不識」。
《聖經》《約翰福音》(1:10-11)「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聖經》《路加福音》(17:24-25)「因為人子在他降臨的日子,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
布袋和尚的辭世偈告訴我們,勒彌降世救人時,儘管他不斷告訴我們他是救主,可是世人卻少有人識;而聖經中救主降世救人時,他的光要瞬間照亮世界,如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可是世人卻並不認為他是救主,並且他要先受許多苦,遭到世人棄絕。由此我們知道,勒彌與彌賽亞拯救眾生時起 都不被人認識。
4然後要迎來新天新地
佛經與聖經都描寫了救主降世拯救眾生之後,我們會迎來新天新地。
《勒彌下生經》:「國土咸富盛,無罰無災厄;彼諸男女等,皆由善業生。地無諸棘刺,唯生青草,履踐隨足,喻若睹羅綿。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諸樹生衣服,眾彩共莊嚴;樹高三拘舍,花果常充實。時彼國中人,皆壽八萬歲,無有諸疾苦,離惱常安樂。」
《聖經》《以賽亞書》(65:19-20)「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以賽亞書》(65:23-25)「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聖經》《啟示錄》22:2「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樣』或作『回』),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佛經與聖經對新天新地的描寫都提到進入新天新地的人長壽,常安樂,無罰無災,花果充實,美味充足,物與物之間極為和諧,沒有爭鬥。」」 。。。。。。
季羨林大師上述的發現是有重大意義的。
無獨有偶,美國另一神奇預言家珍妮在她一生中認為的最有意義的四次連續幻象出現后,這樣說到:「20世紀地球東方某個地方出生了一個嬰孩」、「這將是一個新基督世界的建立。他將在人們中傳播上帝的智慧,把每一個宗派和每一種教義融合起來」、「拯救人類的希望在東方,西方只代表著事物的終結」等等,也明確預言了東方將會有新基督世界的建立。
再結合華夏諸多神奇預言如《推背圖》、《武侯百年砧》、《燒餅歌》和現實反應出來的真實情況等,便可以對凱西的預言做出最終的解讀了:
即當下的中國確實出了這樣一位大聖人,他不僅是佛教預言的末法時期彌勒佛祖下世,也是基督教預言的末世聖君彌賽亞下世。既是佛家的彌勒佛,當然有度化諸多佛弟子的任務;又其同時也是基督教的聖人,所以也同時負責對基督教徒的度化。所以才有了凱西關於「中國會成為基督教的搖籃」之預言,實乃因為這個教主太不平凡,也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因為他是三教合一的大聖人。《武侯百年砧》有言:「三教聖人同住世」即謂此。上天有好生之德,看來末世中國出了這樣的一位三教合一的大聖人,也是上天為拯救眾生而早已安排好的了!「萬教合一,世界大同」看來也為時不遠了!
而對這些關於預測聖人出世最精闢的概括與總結,莫過於佛門老居士悟真的天界師父所述的那樣,即是:「歷代中外諸聖賢,著書預測立遺言,佛歷三千聖人出,彌勒佛祖東土現。宣昶瑋即彌勒佛,應運出世中華園,普度眾生出苦海,脫胎換骨進樂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