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太宗搞笑的試題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2-18 2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太宗搞笑的試題

古韻天香格格

           【格格講壇】唐太宗搞笑的試題——話說嵌名詩之四十七


野史《格格春秋》上有一首詩,據說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的。《格格春秋》上說,此詩之所以未被正史載錄,是因為它說的不是什麼正事,完全是一派戲言,正史若照實複製,恐怕有損聖主的光輝形象。也正是因為其通俗易懂且詼諧幽默,所以才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據有關史料記載,此詩在明代還經常被文人騷客提起,至清朝初年在關中地區仍被作為童謠傳唱。下面,格格就把該詩粘貼於此,供喜歡格格「大作」的朋友們品鑒:



沙彌佳麗巧相逢,

先訪玄齡後魏徵。

一言天下蒼生事,

二道吏治綱紀風。

再移後宮問長孫,

更惹主家現嗔容。

路遇本無心境非,

目不斜視走西東。



讀了這首詩,有的朋友也許並不清楚其中都講了什麼,可能還會埋怨格格故弄玄虛:哪裡有那麼好理解哦!一點都不通俗嘛!格格又在糊弄人喲!格格說:朋友們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為怪,格格完全理解。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誰也不能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唐朝去。況且,格格也還有許多該做的事情沒做哦:從幾十年前上小學開始,老師就教導格格要弄通古文必須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如此說來,朋友們還是沏上一壺濃茶,靜下心來聽格格慢慢侃吧!

李老總這首詩里共寫了五個人:一個年輕和尚、一個俏麗佳人,再就是房玄齡、魏徵和長孫皇后。因為年輕和尚與俏麗佳人是兩個假定的對象,所以,大可先把他倆放置一邊。而剩下的三個重量級人物,格格就要逐一報出他們的簡歷。

據《格格春秋》記載,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也就是說他祖籍是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他生於公元579年,卒於公元648年8月18日。公元626年6月,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是扶保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五大功臣之一,唐朝初年名相,以足智多謀著稱於世。

魏徵字玄成,生於公元580年,卒於公元643年2月11日,巨鹿郡(一說今天的邢台市巨鹿縣,一說今天的河北省館陶縣)人,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軍,入唐為太子洗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擢升諫議大夫,前後陳諫二百餘事,后封鄭國公。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生於公元601年3月15日,卒於公元636年7月28日,謚「文德」,故史稱「文德長孫皇后」。在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

《格格春秋》上說,公元626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倆人一個是他哥哥、一個是他兄弟。把這兄弟倆殺了,李世民逼著老爹李淵把皇位「禪讓」給自己,正兒八經的做起了皇上。當了皇上,就想考察考察手下這些幹部。因為在他爹當皇上那陣兒,幹部作風問題確實不容樂觀,行賄受賄屢見不鮮。這年臘月,李老總在幹部花名冊上隨便找出一位,秘密派手下親信去賄賂他,給他送了一匹絹布。結果,這個幹部把絹布收下了。如此一來,他的受賄罪便成了板上釘釘的鐵案。李老總為嚴肅紀律,就要把這個「犯有受賄罪的貪官」殺了。這時,民部尚書裴矩說話了,他對李老總說:犯受賄罪是該被處死,可老總你是私下故意派人行賄哦!這是引誘人家去犯法喲!這樣做恐怕不合乎古人所說的「用道德教育人民,用禮節制約人民」的精神吧!裴部長這麼一說,李老總也覺得這事做得不怎麼地道。《格格春秋》上說,殺兄奪位的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聖主,其中包含著諸多的政治因素,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善於納諫,知錯必改。這個「誘賄案」過去沒幾天,也是在公元626年臘月,又有一個幹部給李老總打報告,提出了一條「合理化建議」。這個幹部在報告中向李老總提出了一個甄別奸佞之臣的好辦法:皇上您在跟群臣談話的時候,故意假裝生氣來試驗他們,那些堅持自己觀點不動搖的必是大大的忠臣;而那些怕惹您生氣而改變立場的,就是定了型的奸臣哦!這次,李老總不那麼想了,他說:我這個當領導的好比水源,而手下的幹部就像水流,水源渾濁卻要求水流清澈,那勢必登天還難哦!用做假的手段去考察幹部的忠誠,不但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還會白白惹人恥笑。行了哥們,拜拜吧!

這就是唐太宗的明智之處。《格格春秋》上說,也正是因為李老總有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才有了魏徵這個鄉巴佬的直言敢諫。魏徵不傻!要碰上那一不高興就翻臉的東家,他也不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更不會專揀東家不愛聽的說。通過對「誘賄事件」的深刻反思,李老總倒覺得有必要拉近和下屬之間的距離。可具體該怎麼做呢?李老總想來想去,就想出一個腦筋急轉彎試題:一個年輕的和尚與一個絕色美女在同一條路上相對而行,和尚向東,美女向西,眼看就要走到一起了,下面會發生怎樣的事情?試題想好了,李老總暗自得意:縱觀華夏歷史,有哪一個皇帝能如此和臣下打成一片?據《格格春秋》記載,李老總把「正確答案」封在一個盒子里,放到了祭祀祖先的神龕上。

《格格春秋》上說,李老總選定的第一位考生是宰相房玄齡。儘管這道考題怎麼看都像道遊戲題,可剛當了半年宰相的房玄齡哪敢把聖君的話當成戲言哦!在他的心目中,李老總不是個人,而是一尊「高大全」的金神,從他嘴裡蹦出一個字來那也叫聖旨,哪怕他說出連市井小兒都不能啟齒的話也得被奉為聖音。既然老總給出了題目,那你就只有認真作答的份,你怎麼就知道老總不是在考察你的才幹?可是,房玄齡儘管足智多謀,儘管聰明透頂,卻怎麼也不敢輕易說出年輕和尚與美女碰到一起的結果是什麼。說錯了便是褻瀆天威哦!而老總出了考題又必須給出答案,這可怎麼辦喲?房總管腦子轉了三百六十圈,終於轉出個眉目:哦,這是老總教育我要好好工作,時時體察民情啊!有了這樣的思路,答案也就跟著來了,他說:佳人碰見年輕和尚,必當是在離寺院不遠之處。可以這麼想:這名女子體諒父兄耕作的勞苦,要去廟裡求菩薩保佑,讓老天給個豐收年;或者還可以這麼看,她的丈夫正在為國戍邊,他要去求菩薩保佑丈夫平安歸來。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是年輕和尚為女子真情所動,主動做起義務導遊,領女子進廟上香。據《格格春秋》記載,雖然房玄齡的答案差點讓李老總掉下淚來,但他還是強忍著搖了搖頭。

李老總沒想到自己的一句戲言竟讓房大總管當了真,答題結果竟和「正確答案」想去十萬八千里。李老總的任性勁也上來了:我就不信在滿朝文武中找不出一個知音!下一個考誰呢?魏徵。《格格春秋》上分析說,李老總之所以選定魏徵,是覺得這個土老帽沒那麼多花花腸子,說話直來直去。像這樣的幹部,拿到試卷就會匆匆作答,用不了五分鐘就會交卷。可是,李老總想錯了,魏徵也把這次考試當成了非常重要的業務考核。若是治國理政、選賢任能或為政得失方面的內容,魏徵倒不怵頭,可老總出的題目卻是這麼偏、這麼怪,讓人沒法把握尺度,根本沒法答對。但身為諫議大夫,那可是老總的高級顧問哦!連看起來如此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出,往後還怎麼端這個飯碗?魏徵憋出一腦門子汗,壯著膽子說:絕色佳人的回頭率總是極高的,年輕和尚撞見佳人更會兩眼放電,接下來的情況必然是聖人所無法啟齒的。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老總給出這個題目是告誡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能拜倒在石榴裙下。李老總沒想到一句戲言竟被這個看起來傻傻的鄉巴佬引申到這樣的高度,儘管認識層面很高,但還是離「正確答案」相去甚遠哦!

據《格格春秋》記載,通過這兩場考試,李老總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把滿朝文武考個遍也不會得出「正確答案」!不過,既然是做遊戲,索性就玩個痛快,別人說不出正確答案,我找老婆去!李老總興之所至,還真就去問了長孫皇后。而長孫皇后還真是無所顧忌。不過,她說出的也不是李老總設定的「正確答案」。剛聽完考題,長孫皇后就火了。火氣一大,把李老總痛痛快快地罵了一通。她說:什麼和尚不和尚的,你這是在說自己吧?你見了美女可不象沒發過情的和尚,簡直就象一頭大叫驢!怎麼,剛當了半年皇上就嫌老娘是黃臉婆了?嫌我老不要緊,我這就死給你看!

這都哪兒跟哪兒啦!

《格格春秋》上說,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李老總覺得不能再繼續考下去了,還是趕緊把「正確答案」從供奉祖宗的神龕里取出來吧!讓大家看了,也好儘快明白自己的心意。等「正確答案」啟封之後,眾人都呆住了,大約五分鐘之後,喝彩聲雀起。李老總說:大家只要認認真真的工作就行了,遇事不必要想那麼多。

那麼,一個年輕和尚和一個絕色美女在同一條路上相對而行,和尚向東,美女向西,眼看就要走到一起了,究竟會發生怎樣的結果呢?據《格格春秋》記載,李老總給出的「正確答案」是這樣的:相遇之後,仍然是和尚向東,美女向西,並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因為他們是並不相識的路人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