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華裔家庭劇首播遭詬病 網友吐槽"膚淺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2-11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華裔家庭劇首播遭詬病 網友吐槽"膚淺"(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查看最新華裔動態!
  講述華人新移民家庭在美國打拚的ABC喜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也稱「菜鳥移民」)2月4日首播后引起觀眾熱議。有人為一部以華人為主角的電視劇終於登上主流電視台黃金時段而歡呼,有人對劇中描述的華人孩子在兩種文化中成長的經歷深有體會,有人稱讚該劇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觸及種族問題,讓人在輕鬆一笑之後進行反思,也有人認為劇中人物形象流於刻板,內容膚淺不能觸動人心。
  

>> More Videos
[align]
  

  《初來乍到》中的小演員(圖片來源:搜狐視頻)
  據美國《僑報》報道, 觀眾因年齡、人生經歷、家庭背景不同而對該劇有不同的感觀,以下是幾位華人觀眾的評論:
  關家活(Patrick Kwan)(在美國成長的年輕ABC):我有親身體會
  這部劇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在唐人街一個華人家庭中成長,初中時到上東城一所白人學生占絕大多數的學校讀書。在學校餐廳吃午餐那一幕我有親身體會,當時在Wagner JHS 167中學,我們可以到外面去吃午飯,也可以留在學校餐廳吃學校的午餐。對我來說,走去附近的非華人的餐廳,從菜譜中點菜,然後思索著該坐到哪裡,跟白人孩子,亞裔孩子,還是黑人孩子一起坐?那是一個很大的適應過程。
  我喜歡這部劇,因為它敢於討論種族問題,而且我覺得幽默是一個把問題帶入公共討論並引起美國主流社會重視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人物形象有可能刻板,但在這種語境中,他們是用搞笑方式捅出嚴肅問題、激發人們反思刻板形象的工具。
  鄺治中(Peter Kwong)(研究美國華裔歷史的學者):內容流於膚淺
  我對電視劇這種表現手法一直都不寄予過高期待,這部劇的內容流於膚淺,不能觸動心靈。
  我相信作者在自傳中寫了自己的真實經驗,但編成電視劇后變得表面化,沒有深刻的情感。這部劇沒有把一個中國小孩在美國生長的痛苦經歷表現出來。
  人物形象落於俗套,對華人、黑人、白人、西裔的描寫都是刻板印象。例如,華人的形象是負面的:來美國開餐館,不尊重顧客,只為了賺錢,搞弄虛作假的東西,觀眾無法對角色產生同情之感。
  劇中描寫白人家庭婦女淺薄,亞裔不喜歡美國食物,貶低美國人吃飯的水準,在餐館後面做工的是西裔,黑人小孩有反社會情緒,等等,雖然有些東西是真實的,也不是不能講,但要用人性化的方式。
  陳作舟(少年時移民來美國):不太真實
  這部電視劇好的地方是試圖打破華人的刻板印象,劇中的華人家庭雖然也是開餐館,但開的不是中餐館而是美國餐館,並且還僱用美國人,不過劇中的白人形象不太好,有評論說這部劇可能因此吸引不了白人觀眾。
  美國主流電視台播放的第一部以亞裔為主角的電視劇是在20年前(基於喜劇演員Margaret Cho的脫口秀節目),現在有了另一部,亞裔應該捧場。
  作為一部描寫華人新移民家庭的劇,它讓人感覺不太真實。主角——華裔男童Eddie從小喜歡Hip Pop,喜歡黑人文化,有多少華裔孩子是那樣子呢?也許有一小部分,但不太多。
  媽媽的角色不太符合華人主婦的形象,可能編劇故意使用諷刺手法,但還是讓人感覺不太自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會經常碰到這樣的華人媽媽。例如,當Eddie在學校打人,父母被叫到校長辦公室談話時,媽媽反而憤怒地指責校長種族歧視。有幾個中國人會這麼做呢?
  歐陽蕭安(Liz Ouyang) (第二代華裔):不像新移民
  劇中有一個情節講述華裔男孩Eddie帶著中餐到學校遭同學嘲笑,很真實,的確有很多華裔孩子因為中餐重口味而被其他族裔的孩子笑話,甚至被罵種族歧視字眼Chink,這個情節拍得很好。
  雖然劇名是《初來乍到》,但這個華裔家庭不像剛剛來美國,而像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相當美國化,講流利的英文,了解美國文化。如果是新移民,夫妻之間的對話會用中文,他們的生活會艱苦很多,所以這部劇有點「文不對題」,如果更換劇名會更好,不然會讓人對新移民的生活狀況產生誤解。
  劇中的人物形象,與其說是刻板,不如說是描寫得不準確,這方面需要改進。我還會繼續收看,主要關注Eddie的成長。
  這部劇能持續多久,要看它的觀眾是誰。部分亞裔觀眾可能無法產生認同感,而白人觀眾要看他們是否對一個新移民家庭有好奇心。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ROtIVaMh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