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丹陽:荒淫殘暴的醜女賈南風被誰害死?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提起賈南風,我們常常想起《晉書》中描述的那個「丑而短黑,妒忌多權詐」的蛇蠍皇后。對於她相貌的種種醜化,雖則可能出自封建社會男權至上的思想與歷史學家鄙其劣跡的情緒,但一般認為她姿色並不出眾,《世說新語》〈容止〉篇亦有提到此事。其為人凶妒暴虐,也是不言而喻,這也可以從她殘殺懷孕妃嬪的事件中窺見一斑(妃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取自《晉書》)。

  但如果說她「以權詐為智,以巧譎為略」,那就實在太高看她了!後世的學者之所以認為賈南風這個女人挺有一套,不外乎五點原因:其一,她本人位居尊要;其二,她參與謀立惠帝;其三,她「任賢使能」,提拔庶族;其四,她以連環計做掉了楊駿、司馬瑋、司馬亮;其五,在她主政期間,史載「海內晏然、朝野寧靜」。

  1.蠢笨浮躁險闖禍

  

  我們不妨對以上五點逐一分析推斷,先談第一點,一般人通常有著這樣一個慣性思維:一個人的位置既然能做到比你高,即使他看起來尸位素餐,平庸無奇,他身上也絕對有值得你去學習的東西。這實際上是中國百姓長期在高度集權體制下用以精神自慰的一套意淫理論,本身並沒多大價值。(張華的一篇《鷦鷯賦》,東方朔的一句「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足可以把這套畸形邏輯批得體無完膚。)賈南風之所以能夠選為嬪妃,得益於「拼爹獲勝」,至於後來竟到了盟主後宮的地步,其策出郭槐,功在楊后。

  眾所周知,司馬氏可以成功的篡奪神器,代魏建晉,很大程度上源於賈、衛、索、陸、王、謝、桓、庾這幾大家族的極力擁戴。因此,在開國之後,「門第清望」成為上層統治階級政治聯姻所考慮的最關鍵指標,繼司馬師娶東漢名儒蔡邕的外孫羊氏女為妻,司馬昭取魏朝名儒王肅長女王氏為妻后,司馬炎也聘弘農華陰高族楊氏女為妻。賈充(賈南風的父親)既為八大門閥之魁首,又可以說對司馬昭有「救命之恩」,所以無論是出於穩定朝局的目的還是情理考量,司馬炎都沒辦法拒絕賈南風成為太子妃。

  第二,謀立惠帝的最終決策者是司馬炎,賈南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物誌》說:「一官之任,是以一味調和五味;一國執政,是以無味調和五味。」 在晉武帝看來,干戈方定,四海初平,此時已不再需要「神武應期,征討暴亂」的貔虎豪雄繼承帝位,而應擇一貌似戇愚之人行「清平無為」之治,再得兩位「朝賢素望」的託孤重臣,使之互相制衡,盡瘁國事,就足可以了。所以司馬炎才苦心孤詣的安排了「司馬衷為太子,楊駿與司馬亮為股肱」這一格局。(筆者簡評:惜哉,文長!包禍心以專輔,階緣寵幸,驕奢淫泆,據非其位。哀哉,子翼!達純和而無斷,讒巧乘間,構怨連禍,遞遭翦戮。遂使帝王雄謀,失諸內亂)

  當然,司馬炎決意立這個白痴皇帝為太子,或許還有一個更為難以啟齒的目的。那就是他所看重的,可能恰恰是惠帝的兒子司馬遹。(這叫做看孫不看子。晉庭淫穢,多有不倫之舉,據史書記載,司馬遹其母謝玖清惠貞正,本是司馬炎的小老婆,但他「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於是把謝才人派去給兒子做性啟蒙。雖然謝才人曾和司馬衷纏綿床第,玉帛相見,但十二、三歲的小孩讓人懷孕的可能性畢竟不是很大。故司馬遹有可能是司馬炎的兒子。)據傳司馬遹五歲時,皇宮失火,司馬炎登樓瞭望,小司馬遹拖著爺爺(也有可能是他父親)的衣裾來到暗處。司馬炎不解,問何以如此,司馬遹答道:「暮色倉猝,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他的回答令爺爺稱奇。此後,司馬炎在公開場合讚許孫子頗似先祖司馬懿,並強調說:「此兒當興我家。」由此愛屋及烏,更加看重其父司馬衷。

  司馬衷「父以子貴」,僭居儲位之後,雖然也有數度險些被廢,不過助他渡過難關的,也並非賈南風,而是太監張泓。一次,尚書和嶠和大臣衛瓘委婉進諫,表示太子無能,應另立人選:「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末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被這麼一說,晉武帝心中也不踏實,於是把朝堂之上積壓已久的密封文件送給太子斷決,以考察其處理政務的能力。

  賈南風這個又蠢又傻的黑娘們嚇壞了,心想:「如果老公被廢,那我就從太子妃變成普通的王妃。本來我嫁給這位二傻子,就是圖他登位九五之後,自己可以獨霸六宮。如果這份『答卷』弄不好,豈不萬事皆空?!」於是不假思索的找到了「金谷二十四友」給她當槍手,在文件上面旁徵博引,批註的滿是典故和成語。這種極其缺乏心計的舉動首次昭示出賈南風的輕率浮躁和政治弱智。

  試問,司馬炎自幼在父親司馬昭、伯伯司馬師、祖父司馬懿的諄諄教導下,心思何等細膩機敏?眼見幼稚園水平的兒子一夜之間變為「社科院教授」,還能不起疑?!

  多虧張泓及早發現,並指桑罵槐的責備她說:「太子弱智低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你僱人在御批文件上寫那麼多高深玄奧的文言文,必定會被皇帝看穿,最終會怪罪下來。不如就讓我直接簡明扼要的寫兩筆,是那個意思就可以了。」(原文:給使張泓曰:「太子不學,而答詔引義,必責作草主,更益譴負。不如直以意對。」)

  賈南風大喜道:「便為我好答,富貴與汝共之。」於是,張泓打好草稿后,讓低智商的太子照貓畫虎抄了一遍。最終,「帝省之,甚悅。先示太子少傅衛瓘。」

  2.智障兒童歡樂多

  第三,賈南風也的確任用過一些人才,譬如張華出身庶族仍被提拔主政,裴頠和王戎都沒有太過盤根錯節的政治背景,也被加以高官顯爵。但光憑她提拔平民學者這一點,並不代表她就真正懂得禮賢下士。(每個王朝草創初期,政治資源都比較豐富,因此特殊利益集團中的大佬們「吃完了肉」,往往都會向下面扔幾塊骨頭。這並不代表他們多麼悲天憫人,多麼崇信「共治理論」,實在是無狗可使,不得不拿官位來換!)

  古往今來的二流政客都有著這樣一個通病,(這種癥候在這個傻了吧唧的黑娘們身上更顯沉重)那就是:讓賢能的人去做事,卻讓拙劣的人去糾正他;讓明智的人去考慮問題,卻使愚蠢的人去評價他;讓德才兼備的人去謀划,卻令骯髒邪惡的人來詆毀和猜忌他。(使賢者為之,則與不肖者規之;使智者慮之,則與愚者論之;使修士行之,則與污邪之人疑之。

  俗話說:美女的姿色,是醜陋者的災殃;公正的賢士,好比奸人的癤子;遵循道義的官員,是骯髒邪惡之輩的禍患。現在賈南風雖然任用張華、裴頠和王戎,卻令自己那些毫無本事的親戚郭彰、賈謐、賈模之流蟄居其後,在暗處控制並算計他們,遂至內訌不斷。這樣還想要成就大事,簡直如同痴人說夢。

  第四,賈南風不思徐圖緩進之謀,空懷僥倖行險之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后,國丈楊駿專權,賞罰誅殺,一任己意。賈南風看不過去了,非要弄死這位肉中刺。雖說楊駿的女兒楊芷曾經對她有再造之恩,不過政治鬥爭向來講求心狠手辣、六親不認,賈南風想要跟老國丈斗一鬥法,並無不可,卻大可選擇一些安全係數高的招術來使用。譬如《韓非子》中提到的「敵國廢置」、「參疑內爭」、「倒言反事」、「信賞盡能」等等,都是連消帶打的上乘功夫。這套組合拳打下來也許很費時間,但假若持之以恆,其成效在十年以內已頗足觀。

  可惜賈南風不忍辜負大好韶華,急功近利,竟想出了讓司馬瑋、司馬亮二王帶兵進京剷除楊駿的餿主意。

  董卓之禍,歷久彌新。殷鑒不遠,在夏之後。賈南風卻對此視而不見!果然,在楊駿被殺之後,岐盛和公孫宏(非公孫弘)就一同勸諫司馬瑋:「我們再干一票,把黑娘們也給一鍋端了,天下就是我們的了!(應因此兵勢,進宮誅除賈後等人,以安天下。)」

  萬幸的是司馬瑋年輕識淺,並沒有董卓的「奸詐雄武」,聽到建議后猶豫不決。再加上老成持重的張華及時獻計:「楚王既誅二公,則天下威權盡歸之矣,人主何以自安!宜以(司馬)瑋專殺之罪誅之。」並親派殿中將軍王宮高舉騶虞幡出殿解兵,大聲高呼「楚王矯詔擅命,諸君勿從」。眾人一聽,「皆釋仗而走」,楚王司馬瑋頓成光桿司令,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司馬瑋膽子稍大,或是重臣張華根本無心穩定朝局,十個賈南風也早就斃於此役。

  最後,我們不妨探究一下「海內晏然、朝野寧靜」這八個字有多少含金量。據陳高慵先生編寫的《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所錄,唐憲宗當政時期(805—820),國家人口由4000萬銳減到了2500萬。至於那1500萬人口因何消失,實在令人訝異不解。然而就是這樣「殺人於無形」的十五年,仍被史官以春秋筆法頌為「元和中興」。《舊唐書》贊其曰:「我有宰衡,觀德耀兵。元和之政,聞於頌聲。

  若以這種標準加以衡量,那麼只要當權者在位期間,禍害死的人數沒有達到全國總人口數的一半,就都可以稱為「太平盛世」。由此可見,「海內晏然、朝野寧靜」這八個字在史學家的筆下就更為廉價。(即便是這種廉價版的所謂「清平世界」,也是宰輔張華嘔心瀝血、廢寢忘食,苦心經營出來的,沒賈南風什麼事)

  通過以上種種分析,足以證明賈南風不僅治國無方,搗鬼也無術。或許是與太醫令程據在床上作戰時所產生的快感促使她得意忘形、妄自尊大!公元299年,為了讓自己的養子韓慰祖上位,賈南風竟公然污衊太子司馬遹謀反,並派屬下以葯杵敲碎了司馬遹的腦袋。

  3.逼人殉死太齷齪

  一直潛伏待變的趙王司馬倫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矯詔敕令三部司馬說:「中宮與賈謐等殺吾太子,今使車騎入廢中宮。汝等皆當從命,賜爵關中侯。不從,誅三族。

  於是,數千名職業軍人聞風響應,瞬間把皇后居住的雕樑畫棟圍得水泄不通。齊王司馬囧率先破門而入,一腳將賈南風踹倒在地,喝道:「有詔令逮捕皇后!」

  賈南風大喊:「本宮無罪!」

  司馬囧道:「擅廢太子,何謂無罪!」

  賈南風明白大勢已去,便平心靜氣的問道:「今日挑頭造反的是誰?」

  司馬囧道:「梁王司馬肜和趙王司馬倫!」

  乍聞起事者有趙王司馬倫,賈南風頓時如遭五雷轟頂,這倒不是這個獨夫悍婦畏忌一死,著實因為當初勸諫自己早殺太子以絕眾望的人,正是趙王的謀臣孫秀。她此刻方才意識到自己被司馬倫擺了一道!良久,破口大罵道:「系狗當系頸,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表示後悔自己沒有早點除掉司馬倫這條老狗。

  之後,賈南風被廢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並於公元300年服毒自殺。趙王開始粉墨登場。

  司馬倫入主中央伊始,在如何處置「后黨心腹」張華這個老臣的問題上犯了難。難就難在到底要給張華羅織一頂怎樣的帽子!時言張華「體良精粹,近次夫子」,那麼給他安個調戲婦女、包養小三的罪名怕沒人會信。惠帝曾經讚美張華說「壯武公華竭其忠貞,思翼朝政」,那麼貪污公款罪也不太合適。最要命的是張華這個人勤政愛民,在朝野口碑俱佳,沒辦法發動群眾給他挑刺。

  司馬倫憋了三天三夜也沒想出個罪名來,最後急眼了,乾脆扯著脖子問張華:「太子被害,你為何不跟著一起殉節自殺?!」

  這是一句多麼裝孫子的問話啊!「一朝天子一朝臣」本來是皇權更迭的鐵律,張華其罪,不在蠹政害民,無非是在政治上站錯了隊而已。如果司馬倫能夠明明白白的說一句:「現在一切由老子說了算,我就是要打擊『皇后幫』!」話語雖然粗俗,卻不失梟雄惡漢、光明磊落的行徑,也叫張華死的心服口服。

  而司馬倫卻偏偏選擇最虛偽下賤、卑鄙無恥的方式構陷忠良——節義高標,以道德殺人!

  動蕩不安的西晉王朝,僅僅只維持了十八年的體面而已,而在這少得可憐的太平歲月中,又有近十年是張華在維持!(當時就連黃口小兒都知道「微子不去,殷商不亡;張華不死,國綱不亂」。)按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張華只要對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何必因為一個惡毒婦害了一個懵懂頑童而殉節自殺?

  退一萬步講,如果太子被害一事真的需要有人自殺殉節,司馬倫這個幕後幫凶之一為何不早早的一頭撞死!

  更為可笑的是,司馬倫在以「不能死節」的罪名逼害張華之後,轉眼間就廢掉了晉惠帝,自己登上了皇位。

  回顧有晉以來的權力鬥爭史,被軟刀子殺死的又豈僅是張華而已哉?!每當舊王罹難,新主誕生之際,總有幾個烈士被「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情畫意誆騙至亡,殊不知推行這套理念的人,骨子裡對「忠孝仁義」根本不屑一顧,而單一信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套誆害人命的把戲上承漢武,下接康乾,不斷衍化完善,遂變成了荼毒來葉的「殉死」教育!(演繹自《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資治通鑒直解》、《詠德賦》等

  所謂「殉死」教育,其道有六:

  一,將利與義憑空對立,一味強調「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宣傳低級奉獻精神,大造空中樓閣。而罔顧大眾是否溫飽、是否有能力「急公好義」等客觀因素。

  二,以「罷黜百家,獨尊一術」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治國理政之始終,實行流氓政治、庸德教育(又稱弱智教育),令學子「所聞所學,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凍餓而死」。

  三,斷章取義。以片段化、格式化的教材案例,誘使學生不能「弘思遠益,應權通變」,從而陷入易走極端的管狀思維。令其一遇變故,不知所措,自怨自艾,至於自絕。

  四,溢美現實,空談理想,無的放矢,虛擬激勵,而不授人以立身之道。(如此一來,當莘莘學子步入社會之後,由於心理落差,則憂國憤世、偏激狹隘者不絕如縷。)令廣大青年死於潛規則與厚黑學的雙面夾擊。

  五,虛情假意,禮賢下士,以所謂的「隆恩厚德」潤澤屬下,將部曲一一化為「敢死之士」,令其為一己霸業從容赴難。

  六,外寬內忌,皮裡陽秋,製造假象,騙人致死。

  這是下層百姓常常被帝王之術騙死,卻還不明所以的原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