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黎明:怎麼看中國用戶對社交媒體不滿?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2-10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性的調研公司凱度集團在2月3日發布了2015年度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間,中國用戶對社交媒體的滿意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在今年度的調查中,只有64.7%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給自己帶來了正面影響,這一比例比去年度的調查下降了12.1%。同時,有12.2%的用戶認為,社交媒體使其生活質量惡化了,這一比例幾乎比去年翻了一番。

  這項調查覆蓋中國60 個城市,6.6 萬個實名樣本,7.11 億次微信文章點擊行為和200 萬條原創微博內容。應該說調查工作相當紮實,結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同時也該知道,調查數據背後的東西,尚需我們的本土研究者再加解讀。

  有35.7%的用戶認為,社交媒體導致自己閱讀紙質書的時間變少了;24.9%的人擔憂個人隱私缺乏保障;21.1%的用戶認為社交媒體減少了自己的睡眠時間,影響健康……這些,真是中國用戶滿意度下降的原因嗎?問題並非那麼簡單。社交媒體已普及多年,而中國用戶突然「特別不滿」,主要原因必定出自「去年」那個特定時段。

  「閱讀紙質書少了」和「影響健康」的理由背後,其實是對社交媒體內容質量的不滿。紙質書和網頁並非截然對立關係,況且,不管論深度還是廣度,書本較開放的新媒體、自媒體平台均無優勢;「網信」較紙質書還獨具不可取代的功效,至少,不互動的紙質書上找不到音響影像。所謂上網帶來的視力下降、睡眠不足等問題,實際上水分不小。第一,沒和其他獲得信息、實現溝通的方式進行實證對比;第二,用戶於此完全自控,本可「不成問題」。

  用戶感覺值得費眼勞神,那是信息內容令其難以自拔,此時用戶滿意度其實很高;當用戶感覺信息內容不再值得留戀,他才引入「性價比」概念,開始抱怨社交媒體「影響健康」。

  中國用戶不對「周老虎事件」中的社交媒體不滿,不對汶川大地震后救災時期的社交媒體不滿,不對「山西黑磚窯」、「廈門PX項目」等事件后的社交媒體不滿……儘管一些使用自媒體的「好記者」被打擊,用戶也不對傳播薄熙來打王立軍耳光消息的社交媒體不滿,不對散布「法拉利車禍」信息的社交媒體不滿。畢竟許多「遙遙領先的預言」,一度滿足過用戶對信息的需求;畢竟社交媒體曾經完勝過權威傳媒,而制裁那些真實新聞的炮製者,並非社交媒體自身的過錯。

  社交媒體內容質量下降,當然有用戶自身的因素,有社交媒體平台與機構的責任,然而,權力監管因素才是應予特別關注的問題。不管怎麼說吧,用戶滿意度大幅度下降,總不能算成個管理成就。

  社交媒體平台賬號登記全部採取實名制,對降低內容質量的作用明顯。先進文化在網上,更先進的文化在硬碟里,網際網路的開放度越低,硬碟里的先進文化就越多。換句話也就是說,社交媒體上內容質量下降。

  國內外以往發生的事件,早已證明網路實名制下私人信息的泄露難以避免,毫無疑問,落實實名制勢必加重許多用戶的擔憂。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媒介與消費行為研究總經理沈穎介紹,與去年相比,社交媒體用戶更加註重社交隱私的保護,更有29.9%的用戶屬於高度保護隱私型,不參與社交互動。沈穎掌握的情況,與凱度集團的調查結果相吻合。這種新狀況,是管理出來的。

  推特、臉書等社交網站風靡韓國后,韓國放送通信委員將此類網站排除於實名制對象以外,理由是社交網站屬私人領域,不適用實名制,結果導致韓國的網路實名制在法院判決其違憲前已名存實亡。我們這兒很像迎難而上的樣子,甚至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的豪邁意味。最終結局如何?而今連「裁判」還沒出生,都是過一時算一時罷了。

  串聯與凱度報告無關的其他信息,發現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在英國,最重視個人隱私信息的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有報告指出,90%受訪的學生時常更改社交媒體的隱私設置,年級稍長的上班族中僅有66%的用戶關注隱私,退休人員當中僅有43%。而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稱,對隱私保護的顧慮程度與用戶的年齡有關。在10至19歲的網路用戶中,有65.9%的人「比較願意」或「非常願意」在網上分享社交信息。

  英國人是越老越不在乎泄露個人信息,而我們這兒是人小不怕泄密,人越老,膽越小。其中奧秘何在呢?看官不妨各想各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