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韋小寶作風」,少點為妙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2-7 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鹿鼎記》是我到現在為止的最後一部小說,所寫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宮、朝廷、荒島……韋小寶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市井小流氓,我一生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半個。

  揚州我只到過一天,生活也無體驗。

  我一定是將觀察到、體驗到的許許多多人的性格,主要是中國人的性格,融在韋小寶身上了。

  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適應環境,講義氣。

  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生長,妓院是最不注重道德的地方;後來進了皇宮,皇宮又是一個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在教養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為了求生存和取得勝利,對於他沒有什麼是不可做的,偷搶拐騙,吹牛拍馬,什麼都干。做這些壞事的時候,他從來不覺得良心有什麼不安,他根本不以為這些是壞事,做來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蠻人,決不會以為吃人肉有什麼不應該。

  韋小寶不識字,孔子與孟子所教導的道德,他從來沒聽見過。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或者,孔子與孟子是歸納與提煉了中國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統地說了出來。韋小寶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宮中的野蠻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會接受中國社會中所公認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會後,接受了江湖人物的道德觀念。不過這些道德規範與士大夫、讀書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極少,但只要信奉了,通常不敢違反。江湖上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義氣」兩字,從春秋戰國以來,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敢忽視。

  中國社會中另一項普遍受重視的是情,人情的情。

  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中華民族所以曆數千年而不斷壯大,在生存競爭中始終保持活力,給外族壓倒之後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或許與我們重視情義有重大關係。

  一個人群和諧團結,互相愛護,在環境發生變化時盡量採取合理的方式與之適應,這樣的一個人群,在與別的人群鬥爭之時,自然無往而不利,歷久而常勝。

  善於適應環境,在生存競爭上是優點,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惡的。就韋小寶而言,他大多數行動不值得讚揚,不過在清初那樣的社會中,這些行動對他很有利。

  如果換了一個不同環境,假如說在現代的瑞士、芬蘭、瑞典、挪威這些國家,法律相對公道而嚴明,社會的制裁力量很強,投機取巧的結果通常很糟糕,規規矩矩遠比為非作歹有利,韋小寶那樣的人移民過去,相信他為了適應環境,會選擇規規矩矩地生活。雖然,很難想象韋小寶居然會規規矩矩。

  在某一個社會中,如果貪污、作弊、行騙、犯法的結果比潔身自愛有利,更應當改造的是這個社會和制度。小說中如果描寫這樣的故事,譴責的也主要是社會與制度。就像《官場現形記》等小說一樣。

  中國人的重視人情與義氣,使我們在生活中平添不少溫暖。在艱難和貧窮的環境中,如果大家再互相敵視,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充滿了冷酷與憎恨,這樣的生活很難過得下去。

  在物質條件豐裕的城市中可以不講人情、不講義氣,生活當然無聊乏味,然而還活得下去。在貧乏的農業社會中,人情是必要的。在風波險惡的江湖上,義氣是至高無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與義氣講到了不顧原則,許多惡習氣相應而生。拉關係、組山頭、裙帶風、不重才能而重親誼故舊、走後門、不講公德、枉法舞弊、隱瞞親友的過失……合理的人情義氣固然要講,不合理的損害公益的人情義氣也講。結果往往就是一團烏煙瘴氣,「韋小寶作風」籠罩了不少地方。

  對於我們目前的處境,「韋小寶作風」還是少一點為妙。

  當然,像西方社會中那樣,連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也沒有多大人情好講,一切公事公辦,絲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沒有人情;只講原則,不顧義氣,是不是又太冷酷了一點呢?韋小寶如果變成了鐵面無私的包龍圖,又有什麼好玩呢?

  小說的任務並不是為任何問題提供答案,只是敘述在那樣的社會中,有那樣的人物,他們怎樣行動,怎樣思想,怎樣悲哀與歡喜。

  以上是我在想到韋小寶這小傢伙時的一些拉雜感想。

  ——引自《解放日報》2015 2 7 「周末讀書」作者:金庸

  青囊客評曰:原來金大俠也是不喜歡韋小寶這個人物的,並將其定位在「最沒道德的」尺度上。金大俠將這個人物的主要環境設計在妓院和皇宮這兩個「最沒有道德」 的場所,以作為人物性格形成的理由。也算是作者的苦心孤詣了。不過金大俠的這個解釋,倒是點明了如今貪官產生的環境,官場——正是集妓院與皇宮之大成的地界,所以一旦進入官場,想要不沒道德也不成了。如今只打沒道德的「韋小寶」,卻不剷除培養「韋小寶們」的「土壤」。結果是一個韋小寶進秦城,千萬個韋小寶在成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