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怕西怕猶豫不決,創業者的大忌!(轉)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5-2-6 1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個人都知道機遇對成功的重要性,然而在行為中卻往往有意無意退縮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害怕風險。
十幾年來,我們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曾接觸過許多有志創業的職業經理人,然而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們發現真正創業的人鳳毛麟角,那些資質聰穎、優秀的人最後許多都放棄了,雖說他們看到了如今這時代創業帶來的機會,但是他們更多的擔心於其中的風險,因此,再多的雄心壯志也成為了空洞的泡沫。
知道美國的李·艾柯卡嗎?
這個人其實不應該陌生的,他把一家瀕臨倒閉的汽車廠最終拯救過了,自己也成為一名汽車大亨,在說起自身經歷時他深有感觸的說,要冒一定程度的風險,這種膽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人早上出門的時候,儘管太陽明晃晃的,也一定要帶傘。可惜,在你盤算會有什麼損失的時候,時間是不饒人的。有時候要冒一下險才行,邊干邊糾正錯誤。
對此,日本的推銷大王原一平也講過,任何事情只要你堅信是正確的,事前切勿顧慮太多,最重要的是,拿出勇氣全力衝過去,過分謹慎,反而成不了大事。
記得釋迦牟尼曾有一番頗具啟示性的談話: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馬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刻飛奔出去的駿馬;第二種,馬看到別的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馬;第三種,馬要等到自己受到了鞭打才開始跑的凡馬;第四種,馬非要受到嚴厲的鞭打才開始走的駑馬。同樣,世界上也有四種人,第一種,遠遠的看見別人生病在痛苦之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種,是要等到疾病離自己不遠的時侯才會心生警惕;第三種,必須是自己的**陷入疾病的痛苦中才知道警惕;第四種,非要等自己感受到疾病的痛苦才知道後悔的人。
  有人把這個比喻又進一步發揮一下。說遇到問題時,這世界上有這樣四種人,第一種人,是發現問題就立即解決的人;第二種是要把問題等到明天解決的人,第三種,是一味發愁今天明天都難以解決的人,第四種,是問題已造成惡果再也難以解決的人。
在現代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的社會裡,把握機會,當機立斷,比一天開幾次會議來得實際。雖然綜合眾人的意見,會給你帶來相當的安全感,但眾人參與的計劃,並不一定是成功的計劃。
與其浪費時間在空談上,不如看準機會,發揮決斷能力,比其他崇尚空談的公司,你會快人一步。
任何生意交易,如果過於慎重,反而錯失良機;雖然慎重是做生意的重要條件,但絕對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進行計劃時,達到及格的標準就可著手進行。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反而造成畏縮,以致計劃遲遲未能實行。
上周,先後有兩位朋友打來電話,希望我有機會幫他們留意一下工作。
當聽筒里傳來他們熟悉的聲音時,我感覺一度有些納悶,應該講這兩人都是比較優秀的,可他們一年前不是嚷嚷著要自己創業嗎?還說什麼打工的生活過夠了,希望嘗嘗當老闆的滋味,怎麼現在反過來又要叫我聯繫重新去打工呢?
細問一下,才知道,他們原本是有創業打算的,一個想辦公司,一個想開連鎖藥店,可市場競爭激烈的現實使他們反覆考慮多時,醞釀已久的衝勁開始悄悄消退,他們擔心萬一投進去資金產生不了效益,不僅危及自身還有家庭,想起這些,他們的腳步就愈發遲疑了。
說到底,看到別人辦公司總覺得做老闆讓人羨慕,看人挑但不吃力,但輪到自己,他們害怕即將到來的風險,害怕萬一賺不了錢,自身將會無比落魄,更害怕自己要拿出一筆錢來承擔各項經營支出,媽呀,這太可怕了,原本的躊躇滿志開始在現實的嚴峻面前繳械投降。於是,他們最終選擇了放棄。
創業、創富……誘惑著許多人紛紛踏進圓夢之路,這其中有的收穫果實,有的收穫失落,記得剛開始時,情況並不是這樣,每個人可都是滿腔熱情的。
小劉和大劉開始了**化妝品的生意,他們初入市場的時候,正值國家行業整頓,對廣告法監管嚴格反商業賄賂一時間搞得風聲鶴唳,銷售一落千丈。望著手裡的產品大量的積壓擠占著倉庫的空間,每天還要交房租支付員工工資,形勢一天比一天緊,看樣子國家是動真格的了,眼看著天天賠錢,小劉這時動搖了,他以認賠5000元錢的價錢把所有化妝品虧本兌給了商店,併發誓從此不再做化妝品生意。
而大劉卻不這樣想,他審時度勢經過分析后發現,雖然國家政策對自身衝擊較大,但以往的賄賂式營銷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整天挖空心思想盡辦法用物質刺激籠絡別人總是站不住腳的,倒不如趁著機會好好領會國家政策精髓,好好請教外腦拜師學藝,認真學習優秀企業先進做法,這段時間不僅是對己,對別人也是一樣,只不過好的企業善於經營,能夠擺脫困擾,達到收支平衡。而且,大劉對自己很有信心,知道化妝品產業是個朝陽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鄉鎮農村市場的進一步擴大,行業潛力一定大有作為。於是,他變換經營方式,運用學術推廣和活動促銷等創新手段,很快,生意便有了起色,半年過後,他已找到今後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每個月的利潤都很可觀。而小劉呢,這期間老是在尋尋覓覓中尋找新項目,都未成功,時至今日,仍舊窮困潦倒,愁眉不展。
事實上,小劉和大劉的做法很有普遍性,前者把國家新政帶來的現實壓力和影響看成是洪水猛獸,只看到自身失敗和賠錢的一面,而不能從長遠角度領會這一輪的行業洗禮有助於整體行業良性健康的發展,也看不到將來會賺錢的發展前景,不能以平和、積極的心態去分析事物,而大劉的態度則是積極主動的,他更多的從將來的角度看待當前的不景氣,所以,他能頂住壓力,堅持到成功。
現實中,許多人在創業過程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如果我們遇到一點點挫折時就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懷疑,甚至半途而廢,那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這就像下面這則故事對我們的啟發一樣。
有一位年輕人,想向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求學。
有一天,蘇格拉底將他帶到一條小河邊,「撲通」一下,蘇格拉底就跳到河裡去了。年輕人一臉迷茫:難道大師要教我游泳?看到大師在向自己招手,年輕人也就稀里糊塗跳進河裡。沒想到,當他一跳下來,蘇格拉底立即用力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裡。年輕人用力掙扎,剛一出水面,蘇格拉底再次用更大的力將他的腦袋有按進水裡。年輕人拚命掙扎,剛一出水面,還來不及喘氣,沒想到蘇格拉底第三次死死地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裡……最後年輕人本能地用盡全身力氣再次拚命掙扎出來,他本能地拚命往岸上跑,爬上岸,他指著還在水裡的蘇格拉底說:「大,大師,你到底想幹什麼?」沒想到蘇格拉底理都沒理他,爬上岸像沒事一樣就走了。年輕人追上蘇格拉底,虔誠地說:「大師,恕我愚昧,剛才的一切我還未明白,請指點一二。」此時蘇格拉底似乎覺得年輕人尚有可教的可能性,於是,站定下來,對他講了一句著名的話:「年輕人,如果你想向我學知識的話,你就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一樣。」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於斐老師指出,心理學上有一個叫「期望強度」的概念,意即一個人在實現自己期望達成的預定目標過程中,面對各種付出與挑戰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曰其慾望的牢固程度。正像蘇格拉底對年輕人啟示一樣,追求成功也是如此:要成功,必須有強烈的成功慾望,就像我們有強烈的求生慾望一樣。
如果一個人的期望強度太脆弱,將無法面對殘酷的現實或自身的缺點的挑戰而半途而廢。只有那些一定要成功的人,他們應有足夠牢固的期望強度,所以能排除萬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直到成功。
成功學界流行一個著名的觀點:成功來源於你是想要,還是一定要。如果僅僅是想要,可能我們什麼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成功來源於我一定要。
美國賓州大學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對人類的消極心態作過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種特別模式的心態會造**們的無力感,最終毀其一生。它們是:
一、永遠長存。即把短暫的困難看作永遠揮之不去的怪物,這是在時間上把困難無限延長。從而使自己束縛於消極的心態不能自拔。
二、無所不在。即因為某方面的失敗,從而相信在其他方面也會失敗。這是在空間方面把困難無限擴大,從而使自己籠罩在失敗的陰影里看不到光明。
三、問題在自己。即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的打擊自己,使自己無法振作。這裡的「問題在我」,不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代名詞,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的貶損自己,削弱自己的鬥志。
另外,把話說回來,由於工作關係,我結識一些大中小企業的老闆,也與北京、廣州的一些獵頭公司關係不錯,想必他們也知道我有這些資源,因此,儘管年紀也快四十,但還是硬著頭皮希望借著我的人脈求得工作。
害怕風險的想法讓他們覺得從老闆身上得到錢要比自身花錢出去辦公司穩妥安全得多。
在電話交流中,當我詢問一旦有意向工作崗位時,他們期望報酬是多少,結果,報出來的數字讓我一楞一楞的,他們以往薪水的底細我是知道的,他們希望今後的待遇都超出了原先2倍以上。我一下沉默了,耳旁傳來一位朋友的回答,既然是去打工,那肯定是賺錢第一了。哥們,拜託了。
我在想,他們考慮得也太簡單了,不說以往他們的資歷和經驗是否還符合現在快速變化的市場實際,也不論他們的認識和理念是否能與當今的企業創新和變革接軌,當初他們在原公司都做到了一定職位,與老闆的接觸交流機會多,雙方的性格、為人等都十分熟悉,手下團隊也幾經磨合,各項工作開展起來順風順水也就不難理解了。
如今到了一個新的單位,面對新的老闆新的同事,彼此熟悉了解也需要時間成本,萬一想法與執行起來有差距,業務指標完不成他們又該如何面對老闆交待呢?而且,尚未對一個公司做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就報出很高的待遇,也勢必吊高了老闆的胃口。一旦市場環境變化,老闆的付出不能很及時從你那邊得到回報,你那位置還坐得穩么?也許在我二位朋友看來,如果不要求一定的待遇,不是面子上說不過去么?以後碰到熟人怎麼炫耀?再說,他們畢竟以前就是總監之類角色了。
說來說去,他們考慮的面子問題會害了他們。
我想,市場上打拚了這麼些年,人脈、資源、關係等也都有所積累了,只要有勇氣,妥善對待風險,創業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要有暫時降低生活質量的心理準備。就象我,是拿出了多年的積蓄來創辦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當然,這需要有勇氣,有激情,更需要面對挫折時的堅韌和執著。
如果審時度勢覺得勝算不大,或吃不了創業初期面臨的痛苦,那麼繼續做職業經理人也不賴。只是過分的追求待遇,反而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在創業時,其實面子是不重要的,關鍵是要有好的心態。
因此,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於斐老師真誠提醒你,在這個時代,謹小慎微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對於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把法國作家辛涅科爾的話銘刻在心吧。要知道,機會是永遠不會給你100%安全感的,過分謹慎成不了大事,這點真應該記住才是啊。


於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