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松」解惑——為何「打虎」常逢周五(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曾有人問,案件查辦信息經常在周五傍晚發布,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報又是在周一,這是不是「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蒼蠅」的頻率?

 
 

  話說當習總書記變成習大大,當吃過慶豐包子的習大大又變成「包子哥」,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中紀委和中紀委工作人員的去神秘化自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從神秘走向公開的「打虎」。

  中國人有一種非常謙遜內斂的傳統,低調是美德。前些年,很多領導都認為只需要默默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外的宣傳保持著傳統模式,通稿、社論、新聞聯播、重點專欄,中規中矩,不求出彩,但求無過。稍微「出挑」的宣傳方案就很難被通過。

  七八年前,有一次,搞宣傳的「武松」為了能推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之聲頻道的「廉政第一線」,做成一期與中紀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電話連線」,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最終在領導臨外出前一刻獲得批准,喜出望外,激動得差點流淚。

  2012年到2013年,中紀委宣傳部門與人民網·共產黨新聞網合辦了「反腐倡廉在線訪談」,中央紀委全會文件起草組、信訪室、巡視辦、黨風室的工作人員幾次走進直播間回答網友提問,視頻直播,讓公眾近距離了解了中紀委工作的一些具體情況。當時參加訪談的年輕「武松」既認真又興奮,要把組織交給的任務完成好,還要把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說清楚說明白,一場訪談下來,聚光燈下的「武松」們汗流浹背,但臉上卻是一番創造了歷史的飛揚神采。

  不久,中紀委的宣傳部門繼續邀請專家、學者在新華網參加訪談,邀請地方紀委官方微博參加新浪微博的「黨風廉政系列微訪談」,在微博上與網友進行互動訪談。每次一個多小時的互動,收到的網友提問一兩千條。中紀委與地方紀委的「武松」通力合作,實現了通過社交媒體平台與網友的互動交流,這樣的事,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每一次從神秘走向公開的前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少不了開明領導的支持,也離不開幕後「武松」們執著的努力。

  


  

  2013年9月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上線發布,這是中紀委從神秘走向公開的里程碑。一個萬眾矚目的綜合性政務門戶網站,要有政治立場,要權威準確,還要辦出新銳媒體的效果,壓力可想而知。那段日子,網站的「武松」們以單位為家,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琢磨如何工作。

  初期,網站「吸引眼球」,主要靠案件信息發布,這是絕對的獨家新聞,殺傷力極大。在打響頭炮之後,網站積極向多元發展,曝光台、每月E題、讀書、學思踐悟、聆聽大家等,迅速依靠各自的特色成為了響噹噹的金牌欄目。網友看到的是繽紛多彩的網站,而在後台支撐的是十八大后「武松」們工作的巨大變化和成果。從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到反「四風」、拓寬舉報渠道,從落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到紀檢機關的「三轉」、中紀委自身內部的機構調整,從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到嚴查「燈下黑」……網站為群眾推開了一扇窗,架設了一座橋。

  曾有人問,案件查辦(現稱紀律審查)信息經常在周五傍晚發布,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報又是在周一,這是不是「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蒼蠅」的頻率?「武松」很無奈地說,想得太多了,每周通報在周一很正常,但周五發布「打虎」信息,可沒有特意這樣安排,只是巧合。不追求形式,時間服從工作。

  紀律審查信息的發布非常講究,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嚴格保密。接到指令前,各環節都處於待命狀態,但誰也不知道將要發布的信息是什麼。發布的時機要根據當時各種因素,比如被審查對象是否已被帶走,重要的涉案人員是否已經被「控制」,等等,要及時向社會公開,但也絕不能造成打草驚蛇,影響辦案。負責這項工作的「武松」必須隨叫隨到,有時加班很晚剛回家,正想休息,一個電話來,又得匆匆趕回單位。

 
 

  從神秘走向公開,不僅是利用新媒體、新手段,在傳統媒體方面,也有很多新突破,比如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對刊物進行改版,調整機構,充實了一線采編力量,一批優秀的記者展露才華,大顯身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與互補,最大化整合調動資源,進一步放大了宣傳的效果。

  再比如專題紀錄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大量曝光細節,不遮不掩,實事求是,讓觀眾盯著屏幕追著看,讓網友刷屏朋友圈看了又看。「武松」說,老百姓想看的,愛看的,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既然片子受歡迎,也可以像美劇一樣,這季播完了,明年還有下一季。

  今年元旦,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客戶端上線試運行,這順應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形勢和公眾的需求,但也是對「武松們」又一次難度係數不低的挑戰。負責這項工作的某「武松」說,要不出錯,還要做得精彩,早出晚歸、不辭辛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智慧與靈感。這項新的挑戰只能在學習中摸爬滾打,不斷總結,不斷前行。很累,但值得。

  

  「打虎」為什麼要從神秘走向公開?昨天,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一篇文章《一論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條體會: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是對13億人民的承諾與交代。走向公開,就是為了打破曾經存在於紀檢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壁壘,消除隔閡,不給虛假信息和誇大炒作以空間和機會,傳播正能量,讓公眾真實地了解打虎、支持打虎、監督打虎,讓公眾了解「武松」的定力、信心與決心,讓「武松」更好地完成歷史的重任和人民的囑託。

  中紀委的「武松」小夥伴們,拿出了滿滿的誠意,正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行動,讓「打虎」從神秘走向公開。這份誠意,想讓您知道,在作風建設的路上,在反腐敗複雜、艱苦的路上,您可以與「武松」一路同行,您也可以與「武松」並肩作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