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抓住了中國的戰略思想漏洞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2-6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那小兵:前段時間王洪光將軍有一篇《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就拖累中國》,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您可以為大家解讀一下嗎?

  安德魯:好的,王洪光將軍和劉亞洲將軍都是我喜歡的作者,他們代表了中國最高的軍事思想水平。首先,我認為王將軍對於朝鮮半島和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歷史事件梳理的比較清晰,這是大多數中國學者們所忽略的,這種忽略恰恰來自多少年來中國歷史課教育的偏廢。但是,我也要指出,王將軍自己也僅僅是從歷代漢族政權角度去反思這個問題的,而對於蒙古人和滿清人對朝鮮的用兵歷史和戰略思維並沒有提及,我則認為這才是最值得關注的部分。為何我這麼說?中國漢族王朝歷代首先顧及的是正北和西北的威脅,只有這兩個方面安定下來才會圖謀控制朝鮮,真正與朝鮮發生戰爭聯繫的漢族政權也只限於隋唐和明朝,其餘時間都是各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與朝鮮之間的關係為主,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朝鮮,用蒙古人或滿清人的思維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這對於當代中國思考朝鮮戰略地位非常有啟發。蒙古人曾九次征伐朝鮮,打得非常辛苦,最後仍然只是獲得了藩屬宗主國地位,卻徹底佔領了南宋,可見朝鮮一直非常難纏。滿清皇太極征服蒙古后才開始征伐朝鮮,滿清人認定這是征服明朝的第一步,恰恰這時明朝經歷的援朝抗倭的慘勝不太久,加上李自成農民起義造反等連鎖反應,滿清得手得比較容易。滿清一直堅持控制朝鮮,甚至到了晚清依然派袁世凱駐軍朝鮮。在這些游牧民族眼中,朝鮮就是個「小中國」,打朝鮮就能獲得對華戰爭經驗,並且消除後患,算是一種「正能量汲取」。當然,俄國沙皇和斯大林也有類似的想法,先佔蒙古,再占朝鮮,夾擊中國東北,最後南下中原,當年斯大林策動金日成南進就是抱有這種動機的。尤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后也開始以這種思維謀划侵入中國,這也是它搞滿洲國的動機。

  相比之下,中國人不習慣這種「從北向南進攻」的思維方式,依然是「從南看北」考慮朝鮮地緣問題,於是產生出許多誤區。首先,中國人喜歡把朝鮮看成是「屏障」,這才固守著所謂「唇亡齒寒」的老觀念,也正是這種老觀念一直讓中國人採取被動守勢戰略。中國人和朝鮮人都是農耕民族,他們都喜歡用城池把自己圍起來,然後世世代代種田繁衍子孫,互不干涉內政,老死不相往來,最多只是相互贈送禮品而已。我認為這點上應當學習滿清對朝鮮的戰略思想,主動出擊,不要老是和朝鮮扮演「大羊和小羊」的關係角色,而要把自己變成一隻狼,因為當今中國面臨的都是狼,俄羅斯是北方宿敵,只是不再稱為「匈奴」或「韃靼」了,它依然具有打一場閃電戰了斷中國潛力,也有這種動機;日本一旦脫離美國的韁繩也會成為一隻狼。歷史總是充滿著無法預料的變數,如果一味等待事情發生才去應對,中國一定會繼續吃虧。回顧過去六十多年中國的對外戰略問題,我認為有兩個大戰略性錯誤,一是沒有堅持駐軍朝鮮,二是沒有堅持駐軍越南,要是換成斯大林統帥中國恐怕絕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背後根本原因就是毛澤東的農民思維方式。美國不但駐軍日本,也駐軍韓國,並且掌握韓國軍隊最終指揮權,為何中國卻不能呢?難道中國為朝鮮流血還不夠多嗎?結果,金日成家族利用了中國這個戰略思想漏洞,已成了尾大不掉的勢力。

  許多中國人說「希望朝鮮不搞核試驗,學習中國搞經濟改革」,這些人依然沒有學會理解金家王朝的本質,這麼一個孤家寡人的君主獨裁者,搞任何開放都意味著政治自殺,希望它改革無非是飲鴆止渴。金氏王朝死抱著一個信念---「不被狼吃就得從羊變成狼」,搞核武,單方面撕毀停戰協議,這些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中國依然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普京佔領克里米亞來要挾烏克蘭不可加入北約,就是試圖讓擁有核武的對手自己遠一些,而朝鮮把核試驗場安在離開中國四十公里處,以此綁架中國,一旦它對中國反戈一擊更是後果不堪設想,中國卻對此沒有做出果斷應對。與中國的僵化朝鮮戰略思維不同,朝鮮為自己營造了一個進退自如的套路,它企圖把中國當成自己的一個籌碼,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也用「投靠美國」作為威脅中國的工具,兩面通吃,其用心可謂陰險之極。因此,我認為中國必須改變這種被動的格局,不能再白白贈送援助,要用援助換取駐軍平壤的權力,用武力威懾限期金家王朝放棄核武計劃,然後以對等方式和美日韓談朝鮮統一條件,掌握東北亞政治主導權。從長遠戰略來講,扶植韓國這樣一個與中國式農耕文化傳統相近的國家抗衡日本和俄羅斯更有把握,把韓國納入中國經濟發展一體化也不是不可能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