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半島走向統一? 金正恩拋出一國兩制!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5-2-5 1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2月4日,朝鮮外交部下屬的裁軍與和平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金藝珍(Kim Ye Jin)在環球時報發表了署名文章《解決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問題的萬能處方》稱「通過『一國兩制』來實現半島統一,是最和平及合理的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唯一途徑」。

  

  文章都說了什麼?

  此文一出便立即引發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毫無疑問,朝鮮外交部下屬研究機構的研究員敢於撰寫和刊發此類文章,必然是得到了朝鮮高層的授意,具有強烈的官方色彩。雖然朝鮮方面在此時拋出該文的具體目的未知,但「通過一國兩制來促成半島再統一」理念的提出,無疑進一步豐富了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日成所提出的「以聯邦制統一朝鮮半島」設想的內容,以及「實現祖國統一三項原則」的具體內涵,為僵持了近70年的朝鮮半島困局的化解提供了又一個選項。

  從全文的內容來看,這篇文章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思路基本繼承了金日成「聯邦制」的設想,是其在新時期背景下的版本升級。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體制對抗下朝鮮半島統一的危險」,強調了半島一方如果將自己的意識、制度強加給對方只能帶來戰爭,分析了在當前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朝鮮半島如果持續陷於體制對抗,只能給朝韓雙方,給周邊國家,以及東北亞區域的長期利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文章的第二部分著重強調了「通過『一國兩制』來實現統一是唯一的途徑」,並論證了「兩制」是可以共存的,但特彆強調了,「一國兩制」並非照搬照抄他國的經驗,而是基於朝鮮半島當前的現實,基於過去的協定,尤其是「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三原則。

  文章的第三部分分類剖析了「『一國兩制』促統后對東北亞的積極影響」,包括在區域和平上由火藥桶轉向緩衝帶、在政治軍事上能夠化解對峙的土壤,成為中立國家、在經濟上為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區域帶來巨大的利益等。

  

  金正日的「聯邦制」設想的2.0版本,異與同

  1972 年5月3日 金日成發表著作《關於祖國統一三項原則》,即不依賴外來勢力,不受外來勢力干涉,自主實現祖國統一;不訴諸武力,和平實現祖國統一;超越思想、信念和制度差異,謀求民族大團結。在此基礎上,金正日在1980年10月10日提出了「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方案。「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的設想在當時也被成為 「一國兩制」方案,該方案主要包括兩點內容:「第一,朝鮮半島將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種制度的方式實現統一。第二,統一后的高麗聯邦共和國將永遠是一個中立國家。」同時,金正日還划設了兩大前提:「第一,以聯邦制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以和平協定取代目前的朝鮮半島停戰協定,從朝鮮半島撤出所有外國軍隊。第二,統一后的高麗聯邦共和國實行外交中立化。」此外,在施政方針上,金正日還明確提出了「根據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的原則實現祖國統一的最現實、最合理的途徑,是照舊保留北方和南方現存的思想和制度,北方和南方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聯邦國家......聯邦形式的統一國家,以北方和南方同等名額的代表和適當名額的海外僑胞代表組成最高民族聯邦會議,最高民族聯邦會議組織聯邦常設委員會來領導北方和南方的地區政府,管轄聯邦國家的全盤工作......最高民族聯邦會議及其常任機構——聯邦常設委員會,作為聯邦國家的統一政府......」

  可見,新版本的「一國兩制」基本全盤繼承了前者的核心內容,但是,二者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第一,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金正日拋出「一國兩制」時,韓國正處於國內局勢劇變的背景下,全斗煥軍政府正面臨著嚴重的國內衝突,而金正日領導下的朝鮮則處於較為穩定的國內環境下,且經濟發展並不遜色,甚至還略微領先與韓國。而此刻金正恩領導下的朝鮮,不僅在經濟上無法與韓國相提並論,甚至連政治的穩定性都有待進一步的觀察,二者已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具體提法的差異。在金正日版的「一國兩制」中,明確提出了「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種制度的方式實現統一」,而在新版中,只突出了「兩種制度共存」的概念,甚至連如何實現「兩種制度共存」的概念都沒有涉及。更關鍵的,新版中雖提到了「中立國」,但有意淡化了老版所糾結的核心問題,即「統一后的朝鮮半島將是一個沒有外國軍隊駐紮,並且不與任何國家結盟的自主、和平、中立的國家」。

  第三,韓國的態度的不同。從拒絕朝鮮提議的朝韓共同組隊參加莫斯科奧運會,到久久無法就北南總理會談達成協議,全斗煥政府在面對金正日政府的促統努力時多為排斥和拒絕。相較之下,朴槿惠一直以來積極努力的推動半島的統一進程,新年以來,韓國先是積極回應了金正恩關於朝韓首腦會談的建議,后又明確表態「只要朝鮮願意,她不會設先決條件而同朝方舉行首腦會談」。最近,朴槿惠再度聲明:「目前首先要為朝鮮回應對話提議創造條件,韓朝合作要先易后難,力爭早日為統一準備開展實質性對話。」

  朝鮮為何在此時提出新版的「一國兩制」方案?

  在筆者看來,各方無需過度解讀金葉槿的這篇文章,它之所以選擇在此時刊發,無外乎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它是金正恩促統努力的延續

  金正恩掌權后,朝韓雖然曾發生過多次摩擦,但不能因此否定金正恩在改善南北關係,促進南北和解問題上的努力。14年8月14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就曾發表聲明,「希望借8月15日民族解放69周年這一契機,打開北南關係改善的新局面。」 之後,朝方還在韓國前總統金大中逝世五周年之日,派高層人士赴開城工業園區敬送花圈。10月4日,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黃炳誓、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崔龍海、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養健等朝方高官突然訪韓,出席了仁川亞運會閉幕式,並於韓方達成了舉行第二次高層會談的意向。在2015年的新年賀詞中,金正恩還專門提出了「北方和南方要按照已達成的協議,超越思想和制度,根據民族共同的利益解決統一祖國的問題」。本次「一國兩制」文的刊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之前這些努力的延續。

  第二,今年是70周年,統一是最大夙願

  正如金正恩在2015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的,「新的一年2015年是祖國解放70周年和朝鮮勞動黨成立70周年的意義深遠的一年......我們一定要實現偉大的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一生的願望、民族的最大夙願——祖國統一,在這塊疆土上建成有尊嚴的、富強的統一強國......祖國解放70周年的今年,全民族要聯合力量打開自主統一的康庄大道!這是全體朝鮮民族要積極響應的鬥爭口號。要在朝鮮半島消除戰爭危險,緩和緊張局勢,營造和平環境」。因而,拋出 「一國兩制」理念可以被視為是對70周年一種的紀念。

  第三,吸引眼球,換取援助

  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恐怖主義猖獗難滅、中東亂象無人可解、歐盟經濟壓力空前......習慣了被聚焦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朝鮮總感覺有那麼點被遺忘的失落,因而,不排除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更多的關注。再加上,該方案的提出至少能讓朝鮮在擺姿態上獲得先手,而韓國方面或多或少也都會給予一定的回應,再考慮到朴槿惠政府的近段時間以來在統一問題上的熱忱態度,那麼,朝鮮的積極表態,恐怕能換取比過去更為豐厚的物質、資金援助。這是朝鮮慣用的伎倆。

  為什麼是環球時報?

  讀者一定會很好奇,為何朝鮮選擇中國的環球時報來刊發此文。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1、是對中國政府的示好。過去一段時間,中朝關係一度陷入了低谷,但隨著中國領導人向金正恩的32周歲生日表達了祝賀之意后,兩國關係開始趨向緩和,朝鮮在此時選擇中國的媒體來刊發文章,一方面是肯定了中方在朝鮮的國家關係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作為對中國緩和關係之舉的一次回應。

  2、影響力是關鍵。既然要在中國刊發,朝鮮自然希望能選擇影響力最大的報紙,那麼,這就非環球時報莫屬了。作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以及爭議性最大的報紙之一,環球時報的影響力無報可出其左右。

  3、官媒中的「異類」。環球時報作為人民日報社下屬的一家報紙,它是官媒不假,但在市場化、靈活度、自由度和發聲的勇氣上,都遠遠高於其他的官媒,選擇環球既可以體現「官方」的身份,又能夠一定程度的弱化「官方色彩」。

  4、報紙的氣質與文章契合。環球時報作為一家充滿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擁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氣質的報紙,它在定位上與朝鮮的這篇文章非常的契合,在環球上刊發此文,無疑是最為匹配的一個選擇。

  韓國政府在統一問題上的立場

  與朝鮮主張建立「一國兩制」或較為鬆散的聯邦制國,讓朝韓雙方都享有獨立的管轄權不同,韓國政府一貫主張建立緊密度更高的聯邦制國家。對於本屆政府,朴槿惠今年3月在德國的德累斯頓發表演講時明確提出三大倡議,即「優先處理南北關係中的人道主義事務、為韓朝共同繁榮建設基礎設施、恢復南北民眾之間的認同感,以期作為朝韓構建互信的第一步,為統一奠定基礎」。對此韓國聯合通訊社是這麼解釋的:朴槿惠的三大倡議為韓朝實現統一勾勒出了一幅路線圖。首先,」優先處理南北關係中的人道主義事務,答應韓方願意增加對朝人道主義援助項目」。其次,「為韓朝共同繁榮建設基礎設施,韓國可以在通信和交通基建等領域投資,向朝方提供金融、稅收等經濟領域的培訓,朝鮮應向韓方開放地下資源開採權,以實現互惠互利,韓方還可以積極推動韓國、朝鮮、中國以及俄羅斯多方合作的經濟項目,包括鐵路建設」。第三,「恢復南北民眾之間的認同感。朴槿惠呼籲南北加強非政治性交流,提議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建造『世界和平公園』,在首爾和平壤設立『南北交流合作辦事處』。可見,韓國政府在統一問題上也有清晰的定位和立場,朴槿惠政府究竟會如何回應朝鮮的「示好」,值得期待。

  過去70年,朝韓兩國在統一問題上的那些嘗試

  金日成時代:不曾放棄的武力統一半島夢

  朝鮮戰爭后的整個金日成時代,朝鮮始終沒有放棄與韓國絕對對立的總體姿態。今天攪得全世界都不安寧的朝核危機的種子,正是在金日成時代埋下的,而其最初動機,正是準備以核戰爭為備戰水準積極謀求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後來叛逃的朝鮮勞動黨前書記黃長燁曾對記者說過:「我們(朝鮮)很早就開始了核武器的開發。金日成1958年視察地下兵工廠時,反覆強調要做好核戰爭的準備,從那時起就制定了(擁核)計劃。一旦有了核武器,首先可以鎮住韓國,更是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時防止美國干預的手段。」

  后金日成時代:內外交困中謀求對話

  金日成去世之後掌權的金正日面臨著與父輩不同的國內外政治形勢。外部環境上,蘇聯解體,中韓建交,韓國經濟的騰飛,都使得最初所設想的通過武力由朝鮮統一半島的構想越來越不可能;內部環境上,蘇聯解體使朝鮮失去了最重要的援助來源和貿易依賴,在金日成去世后「苦難的行軍」更是使朝鮮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數百萬人民餓死。這些都使金正日不得不謀求與韓國方面改善關係,原先鐵板一塊的堅冰漸顯鬆動之勢。

  2000年6月 13日至15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和韓國總統金大中在平壤舉行了歷史性會晤,這是朝鮮半島分裂55年後朝韓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雙方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在《北南共同宣言》中,兩位領導人同意進行互訪。金大中還因為促進朝鮮半島和平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而獲得當年諾貝爾和平獎。

  2000年9月悉尼奧運會上,韓朝雙方的180名運動員將身著深藍色夾克和淺棕色長褲,在白底、藍色的朝鮮半島地圖的旗幟引導下一起入場。這是韓國和朝鮮分裂半個多世紀來第一次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同時入場。韓國媒介說,這將成為雙方打開體育交流渠道的「劃時代的契機」。

  2005年,開城工業園開始正式運營,工業園本著同一民族的原則,由韓方出資本和技術,朝方出土地和勞力,雙方進行合作建設。

  2007年10月2日,韓國總統盧武鉉步行穿過38度線進入朝鮮,然後乘車抵達平壤與金正日會談,最終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

  2009 年9月26日至10月1日,根據韓朝紅十字會2009年8月會談達成的協議,數百名韓朝離散家屬在金剛山地區舉行了2007年10月以來的首次會面。據韓國媒體報道,韓方一直希望離散家屬會面能實現常態化和機制化。2012年7月,韓國政府發表「促進離散家屬交流計劃」,表示將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包括民間渠道在內的韓朝離散家屬交流。這是韓國政府根據2009年「南北離散家屬生死確認和交流促進法」推出的計劃。

  2014 年8月14日,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聲明,呼籲採取實際行動改善北南關係,消除阻礙北南和解和統一的障礙。聲明說,雖然北南關係存在各種困境和障礙,實現民族的自主統一仍是全民族一致的願望和意志,希望借8月15日民族解放69周年這一契機,打開北南關係改善的新局面。聲明呼籲朝韓雙方在8月15 日民族解放紀念日之際共同努力,以實現民族完全的自主獨立和祖國統一,並隆重迎接民族解放70周年。

  朝方同時表示願於8月18日韓國前總統金大中逝世5周年之日派高層人士在開城工業園區向韓方送花圈。對此,金大中和平中心15日回復朝方,希望將日期改為17日。按計劃,韓國最大在野黨新政治民主聯合議員朴智元、前統一部長官林東源、已故前總統金大中的次子金弘業等5人將於當地時間17日下午前往朝鮮開城接收朝鮮為紀念金大中逝世5周年而贈送的花圈。

  2014年10月4日,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黃炳誓、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崔龍海、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養健等朝方高官訪韓,並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朝鮮同意韓朝舉行第二次高層會談,時間為10月底或11月初。

  一波三折的對話之路

  當然朝韓關係的改善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也經曆數次起伏,甚至演變為重大的區域政治危機。

  2008 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後,調整對朝政策,李明博在回憶錄中透露,金正日至少五次向自己提議舉行首腦會談,都遭到拒絕。提出「無核、開放、3000」政策,即在朝鮮棄核和開放前提下,幫助朝10年內將人均國民收入提高至3000美元。朝方強硬回應,全面否定韓新政府對朝政策,點名抨擊李明博,限制雙方官方往來,在西海岸發射多枚短程導彈。7月,一韓國遊客在金剛山旅遊區遭朝哨兵槍擊身亡,金剛山旅遊項目暫停。7月底,韓國政府提出「相生共榮」政策,呼籲南北建立「和平、經濟、幸福共同體」,朝對此予以猛烈抨擊。11月,朝方關閉朝紅十字會駐板門店聯絡處,切斷南北紅十字會直通電話,中斷開城旅遊項目,嚴格管制南北陸路交通,驅逐開城工業園區部分韓方人員,嚴厲譴責韓參與聯大三委涉朝人權決議共同提案,朝韓關係進一步趨緊。

  2010年5月25日,朝鮮因韓國海軍「天安號」警戒艇沉沒事件宣布全面凍結朝韓關係。27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宣布了7項措施,以應對韓國就「天安」號警戒艦沉沒事件對朝鮮採取的制裁措施。

  2010年11月23日14時30分許(北京時間13時34分),韓國和朝鮮在有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的韓國西部延坪島附近發生交火。雙方都指責對方首先開炮。

  2011年5月30日,朝鮮國防委員會發言人發表聲明說,鑒於韓國政府反朝活動日益加劇,朝鮮軍隊和人民同李明博政府「將不再接觸」,並將切斷朝韓東部地區的軍事通信線路,關閉金剛山地區的通信聯絡所。

  

  金正恩與朴槿惠共同營造新氣象

  當朝鮮和韓國分別進入金正恩時代和朴槿惠時代之後,在李明博時代一度被冷落的朝韓關係又有回溫的跡象。2015年初,朝鮮通過板門店向韓方發去《致全民族呼籲書》,要求貫徹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提出的「統一任務」,呼籲韓國不要追求體制對抗。新年以來,就首腦會談與朝韓對話韓方已三次作出回應,雙方都發出積極信號,朝韓關係如何發展,再受關注。

  新年伊始,韓方似乎改變了對朝態度。金正恩倡議朝韓首腦會談后,元旦當天韓國立刻作出了積極的、肯定的首次回應。第二次是朴槿惠12日在青瓦台舉行開年記者會上表明只要朝鮮願意,她不會設先決條件而同朝方舉行首腦會談。19日,朴槿惠再次強調:「目前首先要為朝鮮回應對話提議創造條件,韓朝合作要先易后難,力爭早日為統一準備開展實質性對話。」有跡象表明,朴槿惠雖然會鞏固和強化韓美同盟,但在對朝政策上可能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

  對於後續各國及各大媒體的反應,以及朝鮮新「一國兩制」所帶來的影響,獨家網將持續跟進播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