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鍋或許是最適合冬天的美食了,無論是外食聚餐,還是在家招待朋友,吃火鍋通常是省事又討好的選擇。然而火鍋也有爭議,健康派說吃火鍋不衛生,眾人都拿自己的筷子在一個鍋里涮;老饕派說涮火鍋毫無技術含量,沒什麼好吃的。但對鍾愛火鍋的人來說,家人朋友圍爐而坐,邊吃邊談,那種熱氣騰騰的感覺想想都覺得幸福。甚至看到過有玄乎的評論,說火鍋其實是象徵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感和重視團聚的氛圍。這就深了,按下不表。
火鍋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發展至今,不光中國各地的特色火鍋層出不窮,在國外也是花色紛呈。不過雖然百鍋千味,但總的形式通常只有幾種:一類是湯底中只有湯料,主料全部涮食,比如重慶火鍋、北京涮羊肉;另一種鍋內部份材料已熟,爐火用於保溫及涮食配菜,例如酸菜魚火鍋、燒雞公火鍋等等;也有將佛跳牆、薑母鴨等「煲」 算為火鍋的。下面就推薦給大家幾種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火鍋,周末如果要在家請客吃飯,不如就選火鍋吧!

推薦一:重慶【麻辣重慶火鍋】
四川重慶一帶的火鍋不光形制與北方不太相同,蘸料亦有特色。川味火鍋的味碟與北方醬汁濃厚的蘸料不同,由香油、蒜泥混合調和而成。油碟的作用不在於調味,辣湯中涮熟的食材在油碟里過一下再吃,能稍稍解辣,更能降火。雖然川味火鍋最大的特點在於辣,但對於不能吃辣的食客而言,也有鴛鴦鍋可供選擇。
用料:
【涮菜】:牛肉片、年糕、西蘭花、土豆粉、藕、平菇、土豆、黃瓜
【鍋底】:火鍋底料、豆瓣醬、蔥、姜、蒜、香菜、辣椒、花椒
做法:
1、先熱鍋,然後到適量的油,開大火,熱油;
2、然後分別倒入辣椒、花椒、蒜、姜、蔥梗,爆炒至香味;
3、倒入3勺豆瓣醬炒至香味,放入火鍋底料炒至香味;
4、加入開水,燒至沸騰;
5、加入鹽,味精,香菜和蔥段即可;
6、依次加菜,開始燙火鍋咯。
推薦二:北京【香辣羊蠍子火鍋】
北京的羊蠍子和涮羊肉是北方火鍋的代表。涮羊肉相傳源自於蒙古軍隊,用的是炭火銅鍋,清湯湯底,傳統的蘸料自然是麻醬,近年來還出現了沙茶醬、香菇醬等諸多變種。
用料:

其中【香料包】含:


做法:
1、羊蠍子清水浸泡出血水。然後鍋中放入冷水,蔥段、薑片;
2、撈出羊蠍子控干備用。料酒和羊蠍子大火燒開去血沫香辣;
3、我比較喜歡用xx撈的火鍋底料,一般會開包直接倒入保鮮盒;
4、放入約1勺香辣底料,潤一下鍋;
5、放入羊蠍子炒勻,放入老抽、生抽、烹入料酒;
6、再放入冰糖入鍋;
7、香料混合倒在香料包中;
8、把香料包投入鍋中;
9、最後放入小米椒;
10、加足量熱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蓋蓋,燉至大概2小時左右,待肉質軟爛即可。

推薦三:廣州【粥底火鍋】
廣東人把吃火鍋叫「打邊爐」,元代呂誠有詩云:「十月暖寒開小閣,張燈團坐打邊爐。」 廣府還有一種特別的火鍋——粥底火鍋,用粥替代湯料來做火鍋湯底。待粥煮到滾開,下各類配菜,煮出來肉菜都帶著撲鼻的粥香。
用料:
1、粥米(普通大米也可);
2、海鮮一種或多種(鮑魚、海蝦、海蟹都可);
3、蔬菜若干種(西紅柿不可少,葉子類和塊莖類都可以有一些)
4、雞湯一鍋;
5、肉類若干種(推薦各類小海鮮、還有培根之類的,不要肥牛肥羊之類會有血水的哈~)
做法:
1、淘米煮一鍋白粥(可以煮的稠一些),同時準備煮好一鍋雞湯(雞肉也可以留下作為鍋底哈),雞湯我的煮法是先在鍋里放油,下火腿炒香,再下雞肉炒變色,直接加足水燉2小時就可以,燉雞湯的作料只需要鹽和一個草果就好。這一步可以頭一天晚上做,燉一鍋雞湯喝不完第二天正好做到火鍋里。
2、小鮑魚請賣家收拾乾淨,回家切成小片,用薑末和料酒腌一會兒,鍋里放橄欖油下鮑魚片炒白,備用。
3、在煮好的白粥里加入雞湯,加入炒好的鮑魚片,繼續煮到粥很稠的時候就可以了。
4、準備涮品:蔬菜洗乾淨,肉類切好擺在盤子里,魚蝦洗乾淨放盤子里。
5、開始涮吧!這版粥底火鍋相當湊合,但是相當順序一般是先煮肉類,再煮海鮮,然後煮蔬菜。美味啊~牛肉是上一餐去吃烤肉點多了覺得有點肥沒有吃完打包帶回來的,涮火鍋很不錯呢。

推薦四:日本【壽喜燒】
日式火鍋(お鍋)也稱鍋料理,較中式火鍋更為清淡,比較符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除了經由台灣改良的涮涮鍋以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日式火鍋莫過於牛肉火鍋壽喜燒(鋤焼き)了。日本各地壽喜燒風味不太相同,關東湯底用醬油、糖與味醂等煮成,湯汁濃郁,而關西的口味則要清淡許多。
用料:肥牛、老豆腐、金針菇、香菇、大蔥、蓬蒿菜、蒟蒻絲、雞蛋、黃油
做法:
1、老豆腐切小塊先鍋裡面煎一下;
2、大蔥切斜片,金針菇、蓬蒿草洗凈瀝干,香菇切點小花上去;
3、準備好了就開始做了。黃油切一塊再加熱的鍋裡面融化塗開;
4、放入牛肉煎一下,並在牛肉上撒少許糖5、接著倒入醬汁(酒、日本醬油、少許水);
6、把牛肉推到一邊,放入香菇、金針菇、豆腐、大蔥、蒟蒻絲,再在中間放一把蓬蒿菜,蓋上鍋蓋燜一會兒;
7、開鍋就可以享用了,記得配上新鮮的生雞蛋液一起吃哦,真的是滑嫩多汁;
8、剩下的食材第二次放入的時候記得要把前一鍋的蔬菜都吃完了再添加

推薦五:韓國【韓國泡菜鍋】
泡菜是韓國料理中最重要的部分,韓國的火鍋自然也離不開泡菜。除了泡菜鍋,部隊鍋也是在韓國廣受歡迎的火鍋類型。由於韓戰時食物緊缺,美軍基地附近居民只能用剩餘的香腸、火腿加入苦椒醬、甚至乳酪一起煮來吃。這種戰時用來飽肚的食物現在反而成了流行的美味,做法也越來越豐富多變,還可以加入速食麵、泡菜、年糕等一起煮食。
用料:韓國泡菜、五花牛肉片、日本豆腐、洋蔥、金針菇、黃豆芽、大蔥、蒜、姜、料酒、麻油、辣椒粉、鹽、糖、高湯
做法:
1、將牛肉片改刀成2公分寬的片,豆腐切厚的塊,洋蔥切絲,大蔥切斜片,蒜、姜切泥,豆芽、金針菇洗凈去根部;
2、肉片、洋蔥絲、泡菜加調料(料酒、麻油、辣椒粉、糖、蒜、姜,少許鹽)放入砂鍋拌勻,用小火炒到肉變白;
3、加入泡菜湯和高湯煮滾,轉小火煮10-15分鐘4、加入黃豆芽、豆腐塊、金針菇、大蔥,改大火煮滾湯汁即可。
推薦六:泰國【泰式冬陰功火鍋】
冬陰功即酸辣蝦,「冬陰」 意為 「酸辣」,「功」 是蝦的意思。冬陰功火鍋味道酸酸辣辣,濃郁的香料味道和淡淡椰香,冬天吃溫暖又開胃。
用料:
【主料】

【調料】

【湯底】


做法:
1、買了兩塊錢的雞骨頭洗乾淨,放入砂鍋涼水下鍋煮開后,撇去多餘的油脂和沫子,再加入薑片煮兩小時當高湯底;
2、海白蝦洗凈后剪掉兩根須子,蝦頭上的那根刺,身下的足,並剪開蝦背,挑出沙線;
3、買來的草菇洗凈,用刀切掉蒂,對半切開後用開水焯透後備用;
4、在魷魚身上用刀均勻的切出小「格子」,但是不能切斷,然後切成大片後用開水焯一下,打卷后就撈出。切魷魚卷我覺得沒有什麼竅門,就是需要一把比較鋒利的刀和耐心;
5、用來做冬陰功湯的香料,提升香氣的南姜、香茅、檸檬葉子。酸的來源:青檸檬。
辣的來源:小米辣。其實,在市場上買的「冬陰功醬Tom Yam paste」已經有酸味喝辣味了。不過我是重口味,所以又加了青檸檬和小米辣;
6、把香茅的根部斜刀切成片,香茅有股很特別的清香,我很喜歡,每次喝冬陰功湯的時候無意間遇到它,我還會用牙齒咬一下,因為留戀他的味道。不過我爸爸就不喜歡它的味道,他說有股香皂味,哈哈~南姜切成片,如果買不到這味調料也可以用家裡普通的姜替代。檸檬葉子是我很喜歡的一種香草,用手揉搓後會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檸檬味,這味沒有也不用強求。小米辣切片,青檸檬取汁。
7、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爐灶上做鍋,鍋微熱后倒入少量的油,烹入香茅片和南薑片翻炒一下;
8、盛入三大勺冬陰功姜翻炒;
9、倒入熬好的雞湯、對半切開的小番茄、大蝦、魚蛋;
10、放入用手揉搓過的檸檬葉子;
11、倒入焯過水的草菇;
12、湯煮開后嘗一下味道,用魚露來調節鹹味,放入一勺糖調味;
13、臨出鍋前調入椰漿;
14、倒入新鮮的檸檬汁可以了,把煮好的冬陰功湯盛入鍋仔中,上面撒些香菜。
推薦七:瑞士【乳酪火鍋】
乳酪火鍋是一種瑞士的獨特火鍋,白葡萄酒配上乳酪同煮,融化后沾著麵包食用。在瑞士漫長又寒冷的冬天,吃著熱騰騰的乳酪火鍋,溫暖又有氣氛。
用料:


做法:
1、土豆洗凈,用保鮮膜包住,放微波轉熟,去皮,切塊;
2、蘋果去皮,切塊,用淡鹽水泡一下,取出瀝水.西芹洗凈去老筋,切3-4厘米長的塊;
3、法棍麵包切片,入烤箱或在平底鍋不放油兩面煎烤一下;
4、西蘭花掰小朵,鍋做水,開后,放少許鹽,倒入掰好的西蘭花,焯一下,取出,瀝水;
5、蝦去皮,去沙線,同樣用水輕焯一下,變紅馬上撈出;
6、絲狀艾曼塔乳酪,絲狀格魯葉爾乳酪和玉米澱粉混合勻,陶制鍋(我用的是巧克力用火鍋),下面點燃蠟台,蒜片在鍋內擦一下,聞到蒜香味后,扔掉不用,倒入白葡萄酒,讓酒精揮發完后,倒入混合后的乳酪,不停攪拌至融化,加入白蘭帝;
7、中間要經常攪拌,以免糊底。

推薦八:無流派自製【家庭版火鍋】
自己在家涮火鍋無需過多講究,不用拘泥於正宗與否,可以根據條件選擇、甚至按喜好 「自創」 鍋底,蘸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配。家庭火鍋靈活多變,吃的就是一個自在隨意。冬日家人朋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這一幕最幸福不過。
用料:
【底料、味碟】:火鍋底料、干辣椒、乾花椒、大蒜泥、橄欖油、鹽、味精、香菜末
【涮菜】:豆皮、豆棒、脆皮腸、蟹肉棒、臘肉、香腸、老肉片、毛肚、土豆、木耳、炸豆腐、青菜、香菜
做法:
【底料做法】
1、炒鍋內放足夠多的色拉油,然後加花椒、辣椒炒至變色,隨後放入火鍋底料煸出香味;
2、將炒好的底料倒進煮鍋內,放在電磁爐上大火煮開,轉中火熬30分鐘;
3、運用統籌方法,在熬湯的時候,準備配菜和味碟。
【味碟做法】
1、將大蒜放在搗蒜缽內,放入少量的鹽(可制止蒜兒在你搗泥的時候跳舞)后將其搗成泥;然後將香菜切成細末;
2、碗內放入蒜泥、香菜、橄欖油、鹽、味精攪拌均勻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