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郎咸平:中國老百姓為什麼最怕改革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過去十多年來,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老百姓最怕改革,因為房改了買不起房,醫改了看不起病,教改了上不起學。改革越改越糟!這是民生領域的改革結果,那麼經濟層面的改革呢?也是越改越糟的。

  過去十多年,政府每年幾乎都將「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作為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但結果卻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將本應給市場放權讓利的改革,逆轉為形形色色的擴權爭利。「調結構、擴內需」在事實上被「保增長」取代,使經濟結構更加畸形,經濟改革錯失了最佳時機。

  這種以技術層面的調控代替實質性改革的做法,在政府層面的具體表現就是,並沒有以「壯士斷臂」的魄力去推動像發改委等這樣的強勢部門向市場簡政放權。

  本來,中國的經濟改革由於起點較低,再加上人口、資源、環境等紅利,使得改革一開始就具有后發優勢。因此,無論是產業改革,還是區域經濟,只要政府向市場放權,只要中央向地方放權,經濟便會馬上出現活力。國企改革,沿海和江浙地區崛起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都是如此。但接下來由於路徑依賴,政府既不推動剩下的比較困難的改革,更不願意退出經濟領域,而是圍繞「保增長」的目標,揮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兩根「大棒」,在經濟偏熱的時候馬上「踩剎車」,在經濟遇冷時立即「踩油門」,這種反覆搖擺的非常態化管理方式,是對經濟周期的人為破壞,不僅造成市場紊亂,對中國這麼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言,更是一種災難。在權力運行不規範,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被政府「看得見的手」束縛的情況下,頻繁調控的結果就是財富快速向國有企業集中,權力再次向政府集中,社會貧富分化嚴重,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迅速形成並固化,成為今天推行改革的最大阻力。這就是無視或者迴避中國經濟真問題的結果。

  之所以出現這種糟糕的結果,原因就是政府不願意退出市場,用計劃經濟的思維去管理市場經濟,而且還發明一個口號,叫作「宏觀調控,微觀搞活」,這是一種非常懶惰的思維模式。我告訴各位,在一個土地、資本(金融)、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等基本上由政府壟斷的市場,調控有意義嗎?結果只能是越調越亂,而且微觀也搞不活。即便在充分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調控措施也不見得有多大作用。所以我說,政府是在用調控來代替真改革,其根本原因是不願意退出市場,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放棄權力尋租的機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5: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