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可怕的新三座大山——窮人思維、災民心態、流民意識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5-2-2 1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李光斗

  為什麼中國人富而不貴?如何讓中國的企業家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又贏得尊重?

  改革開放下一個30年,窮人思維、災民心態和流民意識卻成為了中國人致富求貴、經濟發展之路上的新三座大山:

  報載:一個溫州保安在路邊上發現了一個無人看管的倉庫,倉庫里堆滿了塑料瓶裝的涼茶。他這位保安認為賺錢的機會來了,但在他的眼裡只有PVC塑料瓶,他找來幾個收廢品的民工,讓他們一起把倒空了3萬多瓶涼茶倒掉,把盛涼茶的PVC塑料瓶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在支付給收廢品的民工幾百元勞務費后,這位保安最終獲利115元,而整個倉庫的瓶裝涼茶價值17萬元人民幣。廠家報案后,該保安以盜竊價值數額巨大的財物罪名被捕。這位保安將在監獄里度過漫長的刑期,但他所獲的利益卻只有區區上百元,他的風險和收益太不成比例了。

  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為了微薄的利潤而甘冒巨大的風險;只看到蠅頭小利,而忘記了真正的金銀財寶。買櫝還珠成了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或許我們經歷了太久的貧困,無法分辨什麼是短期利益,什麼是富貴傳家。當大半個中國都陷落在霧霾中掙扎喘息,當地溝油開始流入機關幹部的食堂,我們才知道世界上免費的東西都是最寶貴的:比如陽光、空氣、水、安全的食物……還有愛情。

  魯迅曾有言:亂世民不如太平犬。中國是個災害頻仍的國度: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字基本上能概括古往今來的中國夢。中國歷史不僅自然災害頻發,而且戰亂人禍接踵而至。安全感缺失造就了中國人普遍的災民心態:害怕流離失所,就拚命買房子;曾經吃不飽穿不暖,便大量囤積財富;潛意識裡中國人總有一種末班車的心態:政策要變了,大限要到了,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富要暴富,財要橫財,撈一票就走……

  不僅普通民眾有此心態,官員也莫能例外;商人更是如此,為什麼礦老闆不願意在安全生產上投入,因為他們隨時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麼時候礦就不讓采了,廠就被關了,所以混一天是一天,多賺一筆是一筆……直到有一天礦難訇然爆發。這一切悲劇只能用制度經濟學來解釋。

  至於說到流民意識。或許與國人潛意識裡的逃荒經歷有關,中國人很少對居住地有歸屬感,很難融入當地社會。相遇之後互相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你是哪裡人?老家在哪?」而即使在移民國家美國,大家的歸屬感和本地社區意識都很強,很少有美國人見面互相刨根問底:你是打哪兒來的?潛意識裡,中國人都不認同自己的居住地,長期工作之地居然還要辦暫住證,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施行戶籍管制的國家之一,更因為中國人沒有形成公民意識,社區建設更是乏善可陳。

  中國人骨子裡都有流民意識: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撈一票就走……招商銀行與貝恩諮詢聯合發布《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稱: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中,有60%受訪者已完成或正在考慮投資移民;在可投資資產過億元的富豪中,有27%已完成移民,47%表示正在計劃移民。

  中國歷史上流民意識最盛的是元帝國,逐水草而居,哪兒草高往哪兒的游牧心態,讓成吉思汗和其子孫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大的版圖,但元帝國不知道固守殖民,精耕細作,歷經短暫的九十九年便土崩瓦解。

  可見,窮人思維、災民心態和流民意識是擋在當代中國人致富求貴、可持續發展面前亟需破除的新三座大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