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DAILY WORD

[複製鏈接]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illbilly



即使在發達的國家,也有偏僻的山區和落後的農村,英語中把來自山林或偏僻山區的鄉下人叫hillbilly(或hill-billy)。

因為美國東南部多山,所以hillbilly多指來自美國東南部山區的人。Hillbilly最早出現在1900年的一期《紐約日報》上,指的是阿拉巴馬州山區的一個自由自在的白人公民,他談話沒有技巧,但是有什麼就穿什麼,喜歡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弄到威士忌酒就把它喝光,興緻來了就打一通左輪手槍。

從16世紀起,billy在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被用來表示「朋友、夥伴或兄弟」,這可能和bully有關。Bully最初有「好朋友」或「勇敢的同志(gallant comrade)」的意思,源於荷蘭語boel(表示brother)。

到了今天,bully這個過去的「好朋友」變成了現在的「暴徒、欺凌弱小者」,儘管它還是保留了「好」的一面,也有「極好的;贊同」等含義。而billy的含義就更豐富了,比如「警棍,棍棒,粗紗機,鐵罐,瓦罐」等等。

關於billy的組合就更多了,比如英國人管平底貨船叫做billyboy,把圓頂氈帽叫做billycock,還把公山羊叫做billy goat。那麼,美國人用hillbilly來稱呼「山裡來的兄弟」也就不足為奇了。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沙發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47 | 只看該作者
9th Dec.2004
Rig



提到jury-rig,人們可能會聯想到陪審團,還很可能是收了銀子后在法庭上徇私舞弊(rigged)的「腐敗分子」。事實上,這個詞和法律沒有半點關係,它表示「臨時應急裝置,應急操舵裝置」。

Jury最早是一個航海術語,表示「暫用的,應急的,臨時代用品」,比如jury-mast(應急桅杆,臨時桅)和a jury sail(臨時船帆)。Jury的這層含義可能源於injury。

而rig除了「作弊」的意思外,還表示「匆匆拼湊,臨時趕造」,常與up連用。例如:rig the main mast with new sails(給主桅裝上新帆);rig up a tent for the night(草草搭個帳篷過夜)。

所以,jury-rig就表示在緊急情況下用作權宜之計的臨時應急裝置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果沒有鎚子來敲釘子,我們就會弄一個啞鈴試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3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47 | 只看該作者
8th Dec. 2004

Pig in a poke



Pig in a poke,裝在袋子里的豬?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東郭先生和那隻裝在袋子里的狼。其實,這是一個俚語,表示「未經過目(或仔細看)而購進的貨」。

Pig in a poke里的poke是對bag或sack的古稱。幾百年前,人們去集市時總是背著這種粗麻布或帆布製成的袋子。這樣的袋子很結實,和超市裡免費分發的塑料袋可是兩回事,你就是像用它背一頭豬回家都沒問題。

在14世紀的歐洲農產品集市上,一些狡猾的商人擅長在作交易時玩弄花招,如果你買東西時不仔細查看,最後裝在袋子里背回家的貨物就有可能令你大失所望。特別是在做大宗交易時,比如買一頭活蹦亂跳的小乳豬,毫無道德的奸商難保不會趁買主不注意時偷梁換柱,當你氣喘吁吁地把小豬背回家去,打開口袋看到的可能卻是一隻同樣重量的野貓。因此有句話叫don't buy a pig in a poke,就是14世紀對購物者的忠告,後來它的含義漸漸擴展,警告人們在接觸任何陌生的商品或觀念時,都千萬要小心謹慎,以防上當受騙。

此外,還有一個說法是「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聰明的你一定猜到是什麼意思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4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48 | 只看該作者
7th Dec. 2004
Poodle



很多人都喜歡養寵物狗,小獵狗、牧羊犬、斑點狗、綿羊狗……今天我們來研究的是poodle――捲毛獅子狗。

根據《美國傳統詞典》記載,poodle又稱髦毛狗或貴賓狗,最初在歐洲用作獵狗,毛髮厚而捲曲,顏色各異,依據其肩高劃分為標準型、迷你型和玩具型。Poodle作動詞表示「修剪狗毛」。

20世紀初,poodle是對女人的俚稱。當時有一個英國俚語叫poodle-faker,特指靠贏得有錢女人歡心來吃飯的男人,換言之即gigolo(靠女人養活的男人;職業舞男)。Poodle-faker總是試圖通過情愛手段贏得女人的信任,然後逐漸插手女人的財政,表現的和lap dog(哈叭狗,奉承者)差不多。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記載,poodling也是一個俚語,始見於19世紀30年代,表示「悠閑從容地旅遊或行走」,例如I spent most of my week poodling about, doing normal journeys like the weekly shopping and going to work.(我這個周大部分時間在四處走動,進行每周採購、還要上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5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49 | 只看該作者
6th Dec.2004
Rodeo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詞語rodeo。不少人欣賞美國的西部牛仔風格,而rodeo恰恰表示「牛仔競技表演,騎術表演」,怎麼樣,別有一番美國風味吧?

Rodeo來自西班牙語rodear,表示「四處轉悠,走來走去」(go around)。它的本義是形容圈牛的圓形場地或者畜欄,牛群被「圈」(rounded up)在一個地方接受清點或檢查。

大約1834年,rodeo出現在美語里,表示「圍場,把已攏的牛群圍在一起的圈地」。直到1914年,才有了現代意義「牧人馬術表演」,即一種展示騎馬或套牛等技巧的公開表演賽(a contest or exhibition of riding and roping skills)。有時候,rodeo也被用來表示「摩托車花式表演」。

Rodeo作動詞用時,表示「參加競技」或「(為打烙印而)趕攏牛馬」,例如:美國音樂公司Mineral River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If I Were A Word, Then I'd Be A Song」里收錄了比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6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56 | 只看該作者
5th Dec. 2004
Pipsqueak



其實,你不必擔心人們叫你傲慢自大的jackanapes--如果你確實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pipsqueak的話。Pipsqueak表示「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無聊的人,矮小的人」。

已故的美國天才詩人和語源學家約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7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57 | 只看該作者
5th Dec.
Jackanapes



如果有人叫你jackanapes,你可得好好分辨一下,他是拿你的頑皮可愛開玩笑呢,還是看不慣你的行事作風?

據說,jackanapes源自中古英語 Jack Napis,是15世紀英國東部薩福克郡的一等公爵威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8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58 | 只看該作者
4th Dec.
Honeycomb



我們知道,蜜蜂是最高明的建築師,它們的巢房造型奇特,結構巧妙,堪稱神奇的天然建築。蜂巢有很多英語名稱,比如honeycomb,apiary和beehive,其中的honeycomb讓人一看就能聯想到芬芳甜美的蜂蜜,我們來看看它的來歷吧。

早在1050年左右,honeycomb就出現在古英語中,是comb(梳子)的一種特殊用法。Comb源於古代的印歐語系,最初表示「牙齒」。到了公元700年,comb被用來表示早期的「梳理頭髮的工具」,因為「一排鋸齒狀的牙齒」從外表和功能上都類似於今天的梳子。後來,comb還有了「雞冠」的含義,可能鮮紅的雞冠看上去就像公雞頭上插一把梳子吧!

至於梳子為什麼和蜂巢掛上了鉤,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推測,可能蜂巢並不是由一塊塊單獨的「蠟板」製成的,而是由無數塊蠟板緊密相連組成一個個六角形房室,才形成了構造精微的蜂巢。這種嚴密的結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排列緊密的梳齒,而honey又表明這裡儲藏著金燦燦的蜂蜜,所以honeycomb就被用來表示蜂巢了。由於連帶關係,連本來和蜜蜂沒什麼關係的comb也有了「蜂巢」的含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9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0:59 | 只看該作者
4th Dec.
Cabbage Night



我們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萬聖節前夕Halloween,可你知道Halloween的前夕有些什麼樣的叫法嗎?

Halloween是10月31日,在凱爾特舊曆里相當於「除夕」。在美國、加拿大以及英倫諸島,孩子們穿著各種奇異有趣的服裝,帶面具或化濃妝,走家串戶接受款待,並搞些惡作劇來慶祝這個節日。Halloween又叫做諸聖節前夕,因為根據天主教教義,11月1日是諸聖節(All Saints Day, All Hallows Day or Hallomass),之後的11月2日則為萬靈節(All Souls Day),又稱追思亡者節。Hallow起源於halig(holy的古英語形式),而Halloween實際上是All Hallows Even的簡稱,據說那天死者的靈魂會來拜訪他們生前常去的地方。

Halloween的前夕,即10月30日,愛玩愛鬧的美國人早就按捺不住了。在美國的不少地方,人們早早就準備好各種玩具和遊戲,開始了他們的「惡作劇之夜」(a night for tricks and pranks),有些性急的小孩子也早早就敲響了鄰居家的大門,開始「乞討」食物。在美國東部某些地區,人們把這一天叫做Devil's Night或Mischief Night(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一帶,Devil's Night還不幸地造成了可怕的縱火傳統。)在美國東部其他地區和中西部,人們還把10月30日叫作Trick Night,Corn Night,Tick-Tack Night或者Goosy Night。此外,在東北一帶,如新澤西,還有Cabbage Night的說法。

科幻作家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0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1:00 | 只看該作者
30th Nov.
Doodle



Doodle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塗鴉;漫不經心地畫畫」,另一種是「閒蕩,打發時間」。

Doodle最早出現於17世紀初期,表示「傻瓜,笨蛋」。這個意思應該起源於Low German(低地德語,德意志北部和西部使用的德語)里的dudeltopf(愚人,睡帽)。到了19世紀初,doodle有了動詞用法,表示「欺騙,詐騙,把某人當傻瓜」。

到了上世紀30年代,doodle才有了現代意義「塗鴉」和「打發時間」,可能這兩件事都有和doodle的本義「傻瓜」有關:當你若有所思、心不在焉時,在紙上亂塗亂畫的作品多半是沒什麼意義的圖像;當你閑得無所事事,整天在大街上晃蕩,肯定也沒人說你是個大智人。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doodle的現代意義和dawdle有一定關聯,後者從17世紀開始就表示「遊手好閒,浪費時間,混日子」。例如:dawdle the hours away(一小時一小時地浪費掉);dawdle away one's time(混日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1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1:01 | 只看該作者
26th Nov.
  
Eat crow



Eating a crow,難道有人喜歡吃烏鴉肉?據說烏鴉肉是很難吃的,因為烏鴉是飲食不清爽的食肉動物,可是照這個邏輯,素食主義者的肉應該很鮮美了?

其實,eat crow是一個美國俚語,表示「被迫收回自己說的話,被迫認錯」,是一件「屈辱、丟臉」的事。比如說,你確信你的鄰居在地下室里違規飼養眼鏡蛇,於是叫來警察對鄰居家裡進行突擊搜查,結果警察把屋子翻了個底朝天,只找到兩隻長尾小鸚鵡和一隻碩鼠。想必那時顏面掃地的你只能啞巴吃黃連,乖乖地賠禮道歉――have some serious crow to eat。

19世紀中期,俚語eat crow首次以「to eat boiled crow」的形式出現。關於這個俚語的起源,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版本。通常,這些故事總會提到一位獵人在別人的屬地上偷獵,結果被逮了個正著。

其實eat crow和中國成語里的「自食其果」有點相象。至於為什麼要選擇「烏鴉」作為「自食其果」的對象,也許是因為烏鴉肉的味道確實難以恭維,即使煮熟了還是無法下咽,就像「被迫認錯道歉」的滋味一樣令人難受。

還有一個俚語eat humble pie也有類似的含義,只是語氣稍微緩和一些。Humble pie指(狩獵后)用動物內臟(umbles)做的煎餡餅,一般是供僕人吃的,因此eat humble pie就有了「低聲下氣地道歉,在屈辱的事件中認錯」的喻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2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1:02 | 只看該作者
25th Nov.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是一個典型的美式習語,表示「和你的富裕鄰居保持同等的生活方式或質量」,這其實是一句諷刺的話,指「和左鄰右舍比排場比闊氣」。

Joneses表示「與自己社會地位相等的人,鄰居」,因為Jones是英語中一個很常見的姓,所以它的複數形式就被用來指代那些生活在你周圍、也許只有一牆之隔的人們。如果你去他那裡串門,你也許會發現他們家的彩電比你家的大,他們家的地毯踩上去更柔軟,甚至他們家陽台上的花草都比你家的茂盛。好吧,你微笑著和他握手告別,回到自己的小家,握緊雙拳大喊一聲吧:「I must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語源學家Barry Popik發現,類似的說法keeping up with the Smiths and the Joneses 早在1894年就出現在書本中,到了19世紀晚期簡化為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成為一個固定習語。1913年,專欄畫家亞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3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1:26 | 只看該作者
A hog on ice



A hog on ice,站在冰面上的一頭大肉豬?哈哈,外國人可真夠幽默的。

語源學家查爾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4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2 11:27 | 只看該作者
Fuddy-duddy



如果有人叫你fuddy-duddy,你可千萬別不當一回事兒,因為他不是取笑你是個「守舊的老古板」,就是嫌你吹毛求疵、過於嘮叨。

Fuddy-duddy被用來形容兩種人,一種是思想過時,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老古董」,這種老派的人雖然可能不太合群,但如果不妨礙別人也沒什麼。第二種人是那些愛嘮叨、喜歡吹毛求疵的人,這種人總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按自己的性子說個沒完沒了。可是,守舊的「古董級」人物大多看不慣新生事物,又做不到「躲進小樓成一統」,偏偏喜歡在一旁指手畫腳大發議論,那樣就成了前兩種人的結合體,更加惹人討厭了。

Fuddy-duddy可能是美國人發明的,最早出現在大約1904年。它很可能來自fussy,因為fussy同樣具有「操心瑣事的,愛挑剔的,難取悅的」等含義。當fussy 和dud(無用的,不成功的)結合起來,就構成了fuddy-duddy這個帶點搞笑和戲謔色彩的貶義詞。

這種重疊詞在英語俚語里很常見,比如hanky-panky(詭計,欺騙,輕佻的性行為);okey-dokey(OK,沒問題);hokey-pokey(戲法,欺騙,廉價冰淇淋)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5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44 | 只看該作者
19th Nov.
The b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



當我們用英語形容「有史以來最好的事情」時,可能會說this is the best thing in the history。其實,俚語the b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才是最地道的說法呢。

原來,1928 年以前,美國市場上出售的麵包都是整條沒有切過的,因為事先切成片的麵包很快就會變味,沒法保持新鮮。買回來麵包還得自己動手切,這給很多人、特別是趕時間的上班族帶來了不少麻煩。幸運的是,一個「最可愛的發明家」出現了,他就是來自愛荷華州的奧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6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45 | 只看該作者
18th Nov.
Pink tea



英美人喜歡用「午後茶會」的方式來度過一段悠閑的時光,這種社交活動就叫做pink tea或kettledrum。

Pink tea聽起來很浪漫--粉紅色的茶,但事實上這個片語和粉紅色沒有任何關係。Pink tea是過去很流行的一種高雅茶會,屬於正式的社交活動,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參加的。Pink tea是19世紀晚期由美國人發明的,當時的pink表示「時尚的,高級的,人選限制嚴格的」(fashionable and exclusive)。Pink的這層含義源於它16世紀時就有的古老本義「頂峰或最佳範例」――這也許和高加索白人健康紅潤(pinkish)的臉色有關,因為in the pink可以表示in good health。到了17世紀,pink同時具有了「精英之一」和「優美高雅的」雙重含義。

Kettledrum是一種「由羊皮紙做鼓面的半球形銅鼓」,後來也用來表示「午後茶會」。Kettledrum產生於19世紀的英國,其起源可能與18世紀中期的英國俗語drum有關,當時drum表示在私人住宅里舉辦的時髦聚會,這也許和這種聚會通常會產生的巨大喧鬧有關。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drum還是黑社會的行話,表示「街道」或「房屋」,源於吉普賽語drom(street)。

總之,kettledrum和drum都有「時髦聚會」的含義,但kettledrum呈半球形或釜狀,與茶壺(tea kettle)的形狀相仿,所以後來人們把它和「茶會」進一步聯繫起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7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47 | 只看該作者
17th Nov.
Ghost in the machine  
我們中國人用「及時雨」或「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形容那些在關鍵時刻出來解圍的人物,在英語中這樣的關鍵人物叫做deus ex machina 。但是這個拉丁語太複雜了,所以我們來看看另一個簡單好記的同義詞:Ghost in the machine。

Ghost in the machine源於拉丁語deus ex machina(God from the machine)。deus ex machina是希臘或羅馬戲劇中的解圍之神,可能當時的劇作家們寫作時常常會遇到情節前後抵觸、故事走進瓶頸的情況,就想出這樣一個神,能夠突然從天而降,使所有不合理的事情變得合理。在戲劇演出中,deus ex machina總是被舞台機關送到台上,專門消除劇情衝突或使主人公擺脫困境。後來,deus ex machina就泛指解圍的人或事件了。

據《牛津英語詞典》記載,英國哲學家吉爾伯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8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49 | 只看該作者
16th Nov.
Rubber game



在排球、乒乓球等比賽中,經常會出現雙方前幾場持平,最後「一局定輸贏」的情況。在英語中,「決勝局」就叫做rubber game。

為什麼要用rubber來表示「打破平局,決一勝負」的意思呢?這和英式保齡球運動(bowls或lawn bowling)很有淵源。早在大約1599年,rubber就被用來描述保齡球運動中「打破平局」的情況,後來又用於橋牌遊戲。到了1744年,人們習慣把紙牌中三盤構成的一局叫做rubber。

不過,rubber的這種含義和富有彈力的橡膠或橡皮可沒什麼關係。據《英語成語寓言大辭典》(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大膽猜測,rubber可能和打保齡球時兩個球滾到一起產生的摩擦(rub)有關係,這種摩擦通常屬於重大失誤。另一種可能是rubber在這裡產生了比喻義,即像一塊橡皮一樣輕輕擦去前幾局的勝負,忘記過去,讓最後一局決定參賽者的命運。而最後一局如果失敗,則會完全「抹去(rub out)」失敗一方最後的希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19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50 | 只看該作者
15th Dec. 2004
Fair to middling



如果被人問起英文程度,我們中國人不論水平高低,總喜歡說一句just so so,其實英文里還有一個片語fair to middling,也可以表示「馬馬虎虎,還過得去」。

在fair to middling中,fair表示從good到poor的範圍內的"midway",不算太好也不很差;而middling表示「中等的」。其實很多英語國家的人也不太了解middling,這個詞15世紀時首次出現在英語中,表示「質量中等的,中級品」,比如小麥的質量就曾分為fine,middling和poor三個級別,其中middling表示「麥敷,粗麥粉」。相關的片語還有flour middlings(中粗粒精(面)粉)和rye middlings(粗黑麥粉)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2932

帖子

123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3
20
 樓主| bluepolish 發表於 2004-12-13 05:52 | 只看該作者
12th Nov. 2004
Shill



中國人把那些「搶購商品的顧客」和「熱心賭徒」叫做托兒,買鞋會遇上「鞋托兒」,買房會見到「房托兒」,甚至連看病都會碰到「醫托兒」。而關於「托兒」的譯法卻五花八門,例如fake customer,decoy,cheat等,其實英語里專有一個對應的詞來稱呼這類「雇傭騙子」――shill。

大約在1916年,shill首次出現在英語中。到了上世紀70年代,shill開始為人們廣泛使用。在西方,狡猾的shill是馬戲團或狂歡節的「固定曲目」,這類活動常常會找一些事先串通好的「觀眾」上台來配合表演者或玩遊戲,從而瞞天過海,創造神奇。

根據《全美俚語大全》的描述,shill可能是同義詞shillaber的縮寫,後者表示「賭攤等誘人入殼的假顧客,同夥」,現在已很少見。Shillaber可能出自Shillibeer一詞,Shillibeer是19世紀英國一家大公共汽車公司的老闆的名字。因為該公司曾雇傭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坐在車上,以此來招徠乘客上他們的車,所以shillibeer就有了「車托兒」的含義。

此外,shill可以與很多單片語合,表示更豐富的意義。例如,拍賣會上屢屢舉牌哄抬價格的人叫做shill bidder(拍托兒);受雇在網上為某公司的產品或網址發帖子的人叫shill poster;奉命為新上映的電影寫吹捧影評的「刀手」叫做studio shill;鼓動病人買某種藥品的人叫drug shill(葯托兒)等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