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王龍龍 通訊員李笑琪 徐浩)2013年11月1日,在一間陰暗潮濕的破屋裡,十幾名志願者圍坐在抗戰老兵王海成身邊,王海成老人坐在床上,胸前帶著一枚紀念章,眼睛直盯著前方,那是一個插滿蠟燭、閃動中散發著香味的蛋糕,蛋糕上寫著「100大壽」。王海成老人抬起頭看看大家,嘴邊沾著奶油,笑著說:「這是我第一次吃到蛋糕,真甜。」回憶起這一幕,河南省平頂山市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綠太陽」長嘆一口氣,「有的抗戰老兵很可憐,我們能做多少算多少,只求給這些老人一點安慰。」 為抗戰老兵過生日只是志願者關愛活動的一項,「綠太陽」和他的夥伴們還會給老兵送被褥、打掃衛生等。「綠太陽」本名屈公選,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從事攝影工作已20多年。屈公選告訴記者,是2013年6月的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了平頂山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群體,「當時很感動,感覺自己也該做點什麼,就加入進來了。」一年多來,屈公選用鏡頭記錄下老兵的生活,用鏡頭講述老兵的故事。
抗戰老兵王海成。曾參加過淞滬會戰、台兒庄戰役、中條山戰役等,於2013年12月10日去世,享年100周歲。圖為2013年11月1日,志願者們為老人慶祝百歲大壽,送去生日蛋糕、抗日紀念章等,老人感嘆那日是這輩子最高興的一天。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殷萬嶺。1915年出生於河南舞陽縣姜店鄉,參加過淞滬會戰等,1931年當兵,曾在上海嘉定縣與日軍作戰,參加了世界著名的「絞肉機戰役」 羅店爭奪戰,全連120多人,最後只剩下殷萬嶺一個人,但是子彈穿過喉嚨,差一點被當做陣亡將士一起埋了。後來在抗戰中,頭部被彈片擊傷留下一個坑,腰上至今還有一顆子彈未取出。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梁守訓。1922年11月1日出生於河南平頂山新城區薛庄鄉梁庄村,1937年入伍,在部隊是步兵,使用捷克式步槍。有一次打仗打了七天七夜,部隊撤退時,沒有人通知梁守訓,最後自己小心地躲著日軍的燈光,才安全地返回了駐地。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王吉安。1930年農曆7月14日出生於山西臨汾,現住河南平頂山新華區,1945年5月初參加抗日隊伍,后曾參加過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上尉軍銜。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黃明月。1921年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魯山縣辛集鄉,曾參加過武漢會戰,在鄱陽湖偷襲日軍的一場戰鬥中,是全連的唯一倖存者。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馮聰民。1919年4月出生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人和街,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前,正在上學的馮聰民與幾個同學商量參了軍。在一次戰役中,用手槍打死一名日軍,又與警衛員向日軍車裡扔了兩顆手榴彈,炸死11人,俘虜17人。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魏金營。1924年9月6日出生於平頂山市新城區薛庄鄉,抗戰時,一次為了打仗,曾48天沒有脫過衣服。 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史定坤。1925年11月26日出生,曾參加豫中會戰、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湘西會戰等戰役,彈片曾炸入右臀,左腳踝骨曾兩次負傷。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張青發。1926年出生於河南魯山馬樓鄉,曾遠赴印度抗戰,隨大部隊進攻巴莫,當時仗打得很厲害,拼了刺刀,部隊傷亡很大,打了一個月零八天,打下來后就沒有多少人了。 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王文獻。1925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襄城縣庫庄鄉,曾遠赴印度抗戰,當時19歲,學的是美國製造的三七平射炮,可以裝四種炮彈,用來防備日軍戰車襲擊,在印度的密支那、新蠟戌等地方進行抗戰。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張書章。1924年2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葉縣常村鄉,曾參加過中條山戰役、抗美援朝等,至今身上有五粒子彈未取出。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趙海艷。1930年出生,14歲時當兵,與其他戰友共27人打死日軍六、七人,偽軍八、九十人,後來成為部隊的通訊員。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柳文妮。1924年出生於河南許昌襄縣紫雲鎮,在部隊防毒排當兵,經鄧縣、老河口到巴東,后坐船經巫峽到萬縣,在那裡的戰鬥中腳受傷。後來轉戰三斗坪、母豬峽、觀音庵、萬縣、豐都、長壽、成都、彭山、樂山等,土改結束后回鄉務農。圖為志願者為抗戰老兵柳文妮送慰問金和禮品。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馬文選。1916年出生於河南平頂山葉縣鄧李鄉馬灣村,20歲時入伍,後來轉戰長沙,在與日軍的對戰中,因輜重過多,武器不足,部隊被日軍打散。圖為志願者為老兵馬文選清理耳碎。屈公選供圖
抗戰老兵葉青志。1924年4月23日出生於河南郟縣白廟鄉下葉村,20歲時入伍,一路步行到南陽、巴東,后駐紮在四川長江邊抗敵。圖為老兵葉青志接到志願者所贈紀念相片后露出幸福的笑容。屈公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