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營養保健] 乳腺癌年輕患者為何增多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1-28 2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乳腺癌每年的增幅比例提高了。

乳腺癌年輕患者為何增多
小於40歲被診斷為乳腺癌的年輕患者大約佔7%。年輕乳腺癌患者增多可能與年輕女性婚育年齡推遲、母乳餵養率低以及初潮早等有關。
年輕患者為何早期發現率低
年輕乳腺癌患者早期發現率相對較低,一方面因為年輕人乳腺緻密且自身不夠重視,另一方面目前的乳腺癌篩查策略尚不支持對40歲以下人群的普查。
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複發去世,年僅33歲。近幾年,明星和乳腺癌的消息頻頻出現在媒體,罹患乳腺癌不幸辭世的陳曉旭、接受乳腺癌預防切除術的安吉麗娜·朱莉,人們在關注公眾人物的同時,也越來越意識到乳腺癌的高度威脅。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內科主任佟仲生介紹,「天津市乳腺癌發病率年均增幅高達4%,發病率現為46/10萬,佔全部女性惡性腫瘤的20%,現僅次於肺癌,成為本市女性第二大高發癌瘤。未來10年至20年,本市乃至我國乳腺癌將會呈現新的高發態勢,但目前我國女性對乳腺癌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重視。」
45至49歲達首個發病高峰
40歲以下年輕乳腺癌患者增多
市腫瘤醫院乳腺一科主任曹旭晨表示,乳腺是女性惡性腫瘤最高發的器官。本市癌症流行趨勢和預防研究顯示,本市乳腺癌發病率近年來上升明顯,本市女性在44歲前乳腺癌發病率隨年齡上升明顯,45至49歲達首個發病高峰,發病率高達73.90/10萬;55至59歲發病率略有下降,而後又逐漸上升,75至79歲達第二個高峰,發病率達84.46/10萬。曹旭晨表示,女性乳腺癌發病首個高峰之所以在更年期前後,與該時期女性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變化有關,也與現代女性不生育、晚生育、不哺乳、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精神壓力過大、熬夜生活無規律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有關,特別是高脂飲食;第二個發病高峰則與年齡因素相關,隨著年齡增長,癌症發病率普遍上升。對於第一個年齡高峰必須引起社會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曹旭晨說,姚貝娜30歲確診乳腺癌。乳腺癌發病年齡提前,小於40歲的年輕乳腺癌患者增多也是國際上乳腺癌的一個發病趨勢,在發達國家乳腺癌患者中,小於40歲被診斷為乳腺癌的年輕患者大約佔7%。年輕乳腺癌患者增多可能與年輕女性婚育年齡推遲、母乳餵養率低以及初潮早等有關。現在的問題是年輕乳腺癌早期發現率相對較低,這一方面因為年輕人乳腺緻密且自身不夠重視,另一方面目前的乳腺癌篩查策略尚不支持對所有40歲以下人群的普查。由於年輕乳腺癌與遺傳因素更為密切。目前,主張將家庭中直系親屬患有乳腺癌的40歲以下女性納入年輕乳腺癌高危易患人群,需要在專業機構通過乳腺癌風險預測模型來確定其易患風險。確定為高危人群后,也可以在25歲至30歲期間開始每年進行密切監測。監測的主要手段包括鉬靶X線和MRI。不推薦安吉麗娜·朱莉實施的預防性切除手術。
乳癌術后5年是複發危險期
年輕患者轉移複發率更高
姚貝娜在2011年查出患有乳腺癌,並於當年接受了左乳全切手術。但時隔三年再度複發,並且癌細胞轉移入大腦和肺部。佟仲生說,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手術后5年內是複發高危險期,以術后1年至3年風險最高。乳腺癌一旦出現複發或轉移,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可能直接威脅病人生命。年輕乳腺癌患者可能伴隨著更加惡性的腫瘤生物學行為和更差的手術預后,其複發和轉移的可能性更高。有數據表明,乳腺癌發生轉移后,患者的生存率將明顯降低,如骨轉移5年生存率為16%左右,肺轉移5年生存率為12%左右,而肝轉移的5年生存率幾乎為零。一般乳腺癌複發有多種形式,主要為局部複發、對側新發和遠處轉移。通常一側患乳腺癌后,對側乳房發生原發性乳腺癌的危險度將增加3至4倍。遠處轉移則是指乳腺癌通過血道等轉移到身體遠處部位,如肺、骨、肝等臟器或組織。通常近2/3的乳腺癌複發會導致乳腺癌遠處轉移,而遠處轉移是導致乳腺癌死亡的最大誘因。
曹旭晨認為,乳腺癌病人經過有效治療后,需要評估複發轉移風險,然後有針對性地定期檢查。通常受侵淋巴結數越多,腫瘤越大,組織學分級越高,HER-2表達陽性的術后複發風險將會增加。此外,年齡<35歲,激素受體陰性,高危患者術后未行輔助治療均可能增加術后複發的風險。複查時間以手術當月為起始時間,術后第一年內每三個月隨訪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內每半年隨訪一次,以後每年隨訪一次,直至終生。平時遇到一些不適,應及時去醫院診治。複查項目要檢查區域淋巴結腫大與否,胸壁皮膚有無小結節,對骨、肺、肝、腦等易轉移部位的檢查,超聲波、X線攝片、CT等視需要進行定期檢查。也可通過血液檢查機體免疫狀態,檢測腫瘤標記物等。

早發現早治療五年生存率90%
乳房酒窩征為典型早期癥狀
儘管有很多乳腺癌患者不幸離世,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乳腺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0%,中晚期患者無病生存率達70%。
市腫瘤醫院乳腺二科主任顧林說,本市腫瘤醫院乳腺癌治療中心的早期病人約佔全部病人的20%以上,但距離歐美國家60%的早期發現率還有很大差距。定期篩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重要途徑。我國乳腺癌定期篩查要求無乳腺癌家族史、無乳腺疾病或良性腫瘤史的一般女性,20至30歲期間,每三年進行臨床乳腺檢查,包括乳腺臨床查體及乳腺B超;年齡40歲以上的無癥狀女性最好每年進行臨床檢查,並進行乳房X線攝影,俗稱鉬靶攝影,切忌用B超替代鉬靶。對於具有乳腺癌家族史、患有乳腺疾病或良性腫瘤者、肥胖女性、月經初期提早、絕經延遲的乳腺癌高危女性,應在40歲前提早篩查並縮短篩查間隔,建議每半年進行乳腺的常規查體。乳腺癌家族史患者建議從35歲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乳腺X線攝影篩查。除此之外,條件允許的可以進行BRCA1/2基因突變檢查。此外,年齡20歲以上的女性在月經周期結束后一周左右都應進行乳腺自檢。
顧林強調,定期自檢、規範化篩查還是會遺漏一部分早期患者,建議女性自檢、篩查的同時還要經常關注自己的乳房外觀,一些看似微小的改變也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癥狀,乳房酒窩征便是典型的外觀改變,姚貝娜便是2011年發現了這細小的變化而到醫院就診。臨床上相當一部分早期患者也是因為發現乳房上突然多了一個小酒窩而引起警惕。的確,酒窩征是早期乳腺癌的典型表現,它是由於乳腺韌帶受腫瘤牽拉后出現的組織凹陷,在乳房表面形成了類似酒窩的形態。因此,一旦發現乳房表面突然出現了酒窩,一定要進行乳腺全面檢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40歲左右的女性都患有乳腺增生,她們就診的理由往往是乳痛。而乳腺癌的發生與疼痛關係不大,其最主要的癥狀是乳房或腋下有腫塊。其次,乳頭有血性或黃色溢液流出、乳頭反覆破潰;乳房表面有酒窩樣或橘皮樣改變;鉬靶檢查時發現鈣化點,這些都是乳腺癌的高危癥狀,一定要進一步排查。(轉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