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泓冰:王岐山發狠書法圈發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王岐山撂下狠話,直指一些地方書法家協會「官氣太重」,「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中紀委網站緊跟著評論,警告說,領導幹部這樣做,是「到藝術家的盤子里搶肉吃」。

  其實,公眾對此敢怒不敢言久矣!用不著登大雅之堂去一窺堂奧,單單走過路過,稍一定睛,瞧一瞧什麼公路命名、市場懸匾、企業書名、商家開業之類,就會發現,各地「用權力之手」寫就的所謂書法作品比比皆是,哪怕那字寫的筆力疲弱、散了架子、七零八落,甚至形同小兒塗鴉,照樣敢大搖大擺,款識齊全地招搖過市。確實該問上一問了,「這背後有怎樣的利益動機?又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明眼人都知道,醜醜的筆跡後面,有豐厚的利益回報。這樣的潤筆,一字千金,那還是少的。

  回溯一下,書法與官吏的淵源倒是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盛唐之際。當時遴選官員的四個標準,「身、言、書、判」,書即「楷書遒美」,是能否入仕的先決條件,包括科舉考試,書寫是否用「散卓筆」,是否堂皇優美,也能一票否決。

  曾經在蘇州看過一件《明朝趙秉忠殿試狀元卷》的複製品,有萬曆皇帝硃筆御批的「第一甲第一名」,正文恭筆小楷,2460字無一塗改,如同印刷品。有意思的是,這篇狀元卷,痛陳反腐,力透紙背,呼喚「激濁揚清」,建議用「實政」和「實心」依法治國,以德才選人用人,呼籲嚴懲侵吞國家資財的貪官污吏。

  「書而優則仕」,確乎是千百年來中國式公務員的考試標準乃至形成官場特色,要是寫不出一筆好字,那是不好意思也沒有渠道出來做官的,所以有「書法綁科舉」、「書法綁仕途」之說。

  時異事殊。時下的特色卻成了「仕而優則書」,官當大了,就不好意思不說自己雅愛書法,也不好意思在視察各地時不留下一二墨寶以供人瞻仰了。官與書的一拍即合,除了歷史淵源的歪解,也因為書法作為一種盡人皆知的「雅趣」,不但操作簡便,還能極大滿足某些人的表演慾望,因此很快在官場一紙風行,竟到了官有多大膽,書有多「高產」的地步。所謂「高產」,不但指官員書法數量眾多,更指其背後的利益輸送驚人。比如一些被曬到公眾視野的書法家協會,入會標準就頗可疑:書法的藝術價值怯生生退避三舍,而官員的膽量與魄力,以及級別的高低,倒成了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有官員和捧哏者還美其名曰,按影響力選人。有了這樣的所謂「影響力」,就有人敢用一手爛字企圖流芳千古;也有人敢收雅賄,名家字畫盡入私人彀中;更有人敢以自己的兒童體書法,換企業十萬百萬的潤格。

  這讓人想起2009年10月「兩高」確定的一項反腐新罪:利用影響力受賄。指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人,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受賄的,司法機關可使用這一罪名定罪處罰。類似王立軍這樣,用自己的官場「影響力」開道,四處以「墨寶」推廣這種「影響力」,並且深陷於變質的影響力難以自拔的官員,按下葫蘆起來瓢,近年來堪稱前仆後繼,前腐後繼。

  中紀委的叫板,貪官難免膽寒。但是,如此眾多的官員栽進了「書法秀場」的深淵,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他們在書場濫用影響力之時,為什麼常常暢通無阻?藝術標準為何如此容易在權力面前失靈?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哀哉書法,好端端的一門高雅藝術,竟成了權力、學術、金錢、角逐的腐敗秀場。該讓它從這變質的官場影響力中解脫出來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