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如何下好外交這盤棋(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1-26 1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兩國之間的較量不再是爭奪資源、戰略要地、市場,爭奪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

  

  
    亞太地區博弈的狀態和各方目標

  亞太地區兩極格局已經比較明顯,兩年前《歷史的慣性》出書時說十年內中國會成為超級大國,很多人不信,認為兩極格局是不可能的。兩年後的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會超過美國。

  現在的兩極格局與冷戰時期的美蘇兩極格局已經不一樣了。現在的兩極是大國之間的較量,兩個超級大國帶著兩個小弟,中國跟俄羅斯一波,美國與日本一波。

  兩極格局主要體現在中國跟美國之間的對抗上。中美之間的關係以對抗為核心,所以才能形成兩極格局。兩者都有依賴者,就是俄羅斯和日本。中日之間、俄美之間的對抗是附屬對抗。沒有中美,日本就不敢與中國、俄羅斯就不敢與美國正面對抗。

  在兩極格局的對抗中,中美之間已經沒有爭奪合作夥伴(中國不爭取日本,美國不爭取俄羅斯)的意願。中美爭奪的是東南亞地區。這也是為什麼奧巴馬二次當選后首站出訪東南亞的原因,因為東南亞是未來世界的中心。東南亞十個國家,每個都要爭奪。第二個可爭奪的是韓國。韓國本來與美國一邊,但現在韓國對中國由經濟合作轉向安全合作,不再向美國一邊倒,而是尋求中美之間的平衡。第三個要爭奪的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內經濟發生變化,經濟上對東亞更加依賴。美國經濟下降,中國經濟上升,依靠美國不利,所以澳大利亞會向中國靠攏。

  在亞太地區的兩極格局,戰略競爭的本質是一樣的。就競爭趨勢來講,大家普遍認為中美之間經濟差距縮小,亞太地區日益均衡。經濟方面,雖然美國經濟形勢在好轉,但年均增長不可能超過4%,目前中國經濟是美國的62%,按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速,美國無法阻止兩國間經濟差距縮小的現實。目前中國經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反腐下滑,國有經濟佔25%,沒有增長。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不會太大,但7%還是有的,主要是政府資金注入。

  從國防建設來說,中國會增加投入。國防開支1400億美元,增速12%,不會低,未來要保持兩位數。美國目前500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也不太會增加。中美之間差距會縮小,而各國博弈的角度是在中美實力縮小的情況下進行的。

  中美兩國之間的爭奪不再是爭奪資源、戰略要地、市場,爭奪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制定規則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在知識經濟階段更是重要。比如說防空識別區,這不是爭奪主權,是制定航空規則。還有經濟上的亞投等,核心在於國際社會貸款的規則是什麼,國際貸款能不能附加政治條件。建立IMF和世界銀行時,所有貸款必須附加政治條件。因此未來越來越多的就是標準的爭奪。網路、海洋、太空、貿易、投資等各個方面都要開始著手規則制定問題。

  各方的策略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目前棋盤的現狀是什麼樣的。二是各方在棋盤上的位置是怎樣的。美國的現狀是,兩極格局已經不可避免,在兩極格局下保持主導地位,不能變成中國大美國小,因此美國談得更多的是國際秩序。而美國要維持在東亞的主導地位,只能通過軍事手段來強化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因為經濟手段行不通,首先是對中國依賴過大,其次是缺乏資金。但美國在軍事方面又存在很多問題,如伊斯蘭、烏克蘭問題,以及共和黨的阻撓等等。美國目前在政治上已經放棄了意識形態的競爭,西方出現思想反思,認為民主是無效的。布萊爾的民主死了,帶來了社會混亂,因為西方不懂為什麼中國這樣的國家能發展起來。美國在大國關係的政治處理問題上,同意中美之間的關係不能由競爭導致軍事衝突。

  日本的目標是不要衰落得太快。日本在經濟上沒辦法改變,做法是在政治上彌補經濟上的差距。在政治上謀求政治大國,靠美國、補政治,目前在著力修改憲法。保持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才有修改憲法的可能。

  俄羅斯衰落速度比日本更快。俄羅斯由於經濟衰敗得太快,所以向中國靠攏。之前俄羅斯重點在歐洲,因為烏克蘭事件,重點改為東亞。俄羅斯的國防也受到很大影響,軍費不夠,製造業衰敗,購買中國的飛機,以及之前的經濟增長預計也是在油價還未跌的情況下做出來的。

    中國下這盤棋的想法

  我國的戰略選擇,一是由美國為重中之重改為注重周邊外交。以前不分敵友,親誠惠榮,現在堅持不結盟政策,在不結盟下政策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跟美國關係惡化之後,戰略從新型中美大國關係,到新型大國關係,再到新型國家關係。中國與非洲、與拉美、與加勒比、與東盟、與東歐展開了傘式的全球關係網。

  經濟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自由兌換等。中國自己也開闢新的體制,例如亞投、金磚、上合銀行、絲路基金。

  軍事上,大規模生產軍艦、遠洋作戰,進行軍事體制改革(這次的改革是本質性的),擴大軍事合作關係,擴大軍事網路。

  以上能夠實現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拓展。但現在更為關注的問題是,拓展速度太快會不會帶來問題。

    一帶一路

  我國的戰略重點轉變為周邊,在周邊搞基礎設施建設,在通信、金融、運輸、文化等方面形成網路。

  「一帶一路」性質不一樣。「一路」沒有提高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一帶」則有提高。「一路」解決的是中國後方(中亞地區)的安定問題。而東南亞是未來世界中心的一部分,政治、經濟最強,競爭格局最激烈,所以在東南亞要有主導地位。「一帶」的重要性比「一路」要高。

  「一路」往外走的困難比較大。「一帶」更具備條件,可以考慮的有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但考慮緬甸是不現實的。困難在於緬甸政治不穩定、南亞印度是難點。因此不爭南亞,我們要爭東南亞。

  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政治影響力擴大,但會存在安全問題。核心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維護,維護問題是無休止的。要與這個國家形成互利關係,即工程要雙方投入,對方要有動力維護,並且不能產生軍事聯繫,基礎設施風險就很大,靠什麼來保障基礎設施的安全?

  基礎建設的方向要從鄰國開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智庫支持,缺乏國別研究。現況是對很多「一帶一路」的國家一無所知,不了解他國的發展目的。真正的國別研究是指會說當地語言,能在當地進行語言交流溝通,進行國際關係研究,是真正了解國情的國別研究。國家擬再建50到100個智庫研究,因為「一帶一路」 對此的需求極大。智庫真正做出來能產生影響的都是私人經營,中國也首次明確了民間智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