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社保繳費率,企業不能承受之重(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1-26 15: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企業的社保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而提高,社保成本的不斷上漲,有可能成為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前實體經濟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一方面,PPI先行指標已經34個月負增長,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負增長的最長時間,這表明企業去庫存的壓力還相當大;另一方面,從實際調研情況看,實體經濟確實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一些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還比較嚴重。有的企業家向筆者坦誠,目前壓力甚至超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這個壓力,既有宏觀經濟的影響,也有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的影響。其中,企業的社保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隨著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而提高,社保成本的不斷上漲,有可能成為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促進我國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角度出發,需要儘快下調社保的繳費率。

  當前,我國社保繳費率偏高,世界上173個國家的社會保險費率中,我國單位和個人繳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之和為40%左右,位居第13位。更重要的是,我國社保繳費基數不斷提高,2015年全國已有天津、福建、江西、重慶等地執行新的社保繳費基數標準。在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這個上漲可以通過企業利潤消化;但當經濟形勢不景氣時,剛性上漲的社保成本負擔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社保負擔上漲已經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當然,實際中企業並不是沒有變通辦法。比如不少企業並不按實際工資給員工繳納社保,而按最低標準繳費。結果使實際費率遠低於名義費率。有的企業(甚至包括員工個人)都在想辦法逃避社保。我們在廣東調研時,就有不少員工提出,「這麼高的繳費率,還不如給我多發點現金實在」。只要企業和員工配合,不簽訂勞動合同,很輕鬆就可以規避社保。但這種做法政策風險很大。

  既然社保繳費率過高,並且帶來了名實不一的矛盾,合理辦法就是順勢下調繳費率,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調節繳費率,可以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時有效減輕企業負擔,也是一個有效的調控辦法。以新加坡為例,上世紀80年中期新加坡遇到了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政府認為過高的公積金繳費率尤其是僱主繳費率過高削弱了出口產品競爭力,因此,1986~1987年把公積金繳費率從50%下降到35%,其中僱主從25%下降到10%。此後隨著經濟的逐步穩定,公積金繳費率又逐步調高。目前基本上穩定在40%左右。也就是說,繳費率的確定,是可以與經濟形勢掛鉤的。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的壓力不斷加大。為了防止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惡化,建議儘快下調社保繳費率,尤其養老保險繳費率。企業繳費率可以考慮下調6~8個百分點,個人繳費率保持不變;機關事業單位繳費率不變,由此使企業繳費負擔明顯減輕。

  有人會問,繳費率下調后,會不會帶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畢竟目前一些省市面臨比較大的支付壓力。一方面,繳費率下降后,企業和個人繳費意願上升,繳費人數反而有可能提高,因此這並不意味著養老金基金收入必然下降(當然還需要經過嚴格的測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國龐大的國有資產在社保保障中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在這方面,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比如,對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用於補充養老保險,要有強制性的比例規定。對於地方國有資產在社保中的作用,還要進一步明確規定。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下調養老保險的繳費率,減輕企業負擔,反而有助於減輕養老基金的壓力。

  李克強總理在19號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此時再不下調養老保險繳費率,恐怕難以有效應對下行壓力。事不宜遲!

177

主題

613

帖子

168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6
沙發
sunshine12103 發表於 2015-1-27 06:17 | 只看該作者
一個富有強大而國家,肯定是關注百姓的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2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