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愛吃的,黑猩猩不一定愛吃(圖)

[複製鏈接]

781

主題

1119

帖子

517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紅遍大地 發表於 2015-1-23 2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harles Q. Choi 發表於  昨天15:15

  (IvyP/譯)研究者表示,當我們人類的祖先和黑猩猩祖先在演化上分道揚鑣后,我們的味覺就開始發生變化了。通過分析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已滅絕的人類祖先的基因,科學家還發現,現代人類消化澱粉的能力可能比人科的任何成員都強。

  雖然現代人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人屬生物,但其他人屬生物也曾經在地球上過。這其中就包括尼安德特人,他們是現代人類和丹尼索瓦人的近親,遺傳足跡橫跨整個亞洲。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起源於同一祖先,而他們的共同祖先與現代人類的祖先屬於不同分支,不過與黑猩猩相比,現代人類和這些已滅絕人屬生物關係更密切。

  關於這些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我們還有許多未知。加深對於他們生活細節的了解,例如他們吃的食物,能夠幫助我們全面地了解包括現代人類在內的各種人屬生物的演化過程。口味各有不同

  科學家們最近對在西伯利亞一個洞穴中發現的一名女性尼安德特人和一名丹尼索瓦女孩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尼安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都曾經與現代人類的祖先有過雜交。

  

  發現女性尼安德特人的丹尼索瓦洞(Denisova Cave ),該洞穴位於西伯利亞南部。圖片來源:Bence Viola

  為了進一步了解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生活,研究者參考了以往對現代人類的研究結果,對他們與飲食相關的基因進行了研究。飲食的改變,例如烹飪食物、種植植物和馴養動物,被認為在古人類(與黑猩猩分離后的人類祖先)的演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導致腦容量增大。

  科學家們主要關注的一點是味覺受體的基因,這些味覺受體存在於味蕾上,能夠幫助人們嘗味。他們發現,在黑猩猩祖先和古人類在演化上分離后,古人類的兩種苦味受體TAS2R62和TAS2R64發生了突變,導致二者不再起作用。他們還發現,這一突變發生在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與現代人類的祖先分離之前。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受體具體負責接收何種苦味分子,不過它們可能是大猿食物中常見,而在古人類飲食中少見或不存在的物質。

  論文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人類遺傳學家喬治·派瑞(George Perry)說:「既然我們知道這些突變只存在於人屬,那麼也許我們能夠通過找出這些受體對應的味覺分子,來進一步了解人類的演化過程。」

  研究者還在他們研究的尼安特人的基因組中,發現了讓另一個苦味受體TAS2R38失活的突變。這個受體可以用來探測一種稱為PTC的化合物,而這種物質經常會被用來測量人對苦味的敏感程度。

  這名尼安德特女性有兩個TAS2R38基因拷貝,一個來自父親,另一個來自母親。只有其中一個拷貝發生了突變,因此另一個還有正常功能。這說明尼安德特人與黑猩猩和現代人類一樣,對PTC可能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派瑞表示:「很難說這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在自然條件下,哪些天然物質能與這種味覺受體結合。這個味覺受體的重要之處可能在於,幫助生物嘗出對身體不利的物質,如果人類、尼安特人和黑猩猩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導致含有這種物質的食物不再存在,那麼維持這一基因的功能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我們的祖先經歷了什麼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使基因MYH16失活的突變,該基因與下頜肌肉相關。這一突變發生在黑猩猩祖先與古人類演化分離之後,但在現代人類祖先與尼安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分離之前。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與大猿相比,人類下頜肌肉的力量較弱。研究者認為,這一基因的丟失可能出現在人類開始烹飪以後,因為加工后的食物更容易食用,不太需要強大的咬肌了。

  

  當古人類學會烹飪后,由於加工后的食物更容易咀嚼,因此大猿那種強大的咬肌在人類身上消失了。圖片來源:dishmaps.com

  派瑞指出:「基因丟失是了解我們演化歷史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也有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切入點,因為我們行為或環境的改變有可能促成了某個基因的丟失,而基因的丟失也去除了演化過程中的一些約束。」

  另外研究者發現,現代人類基因組中,AMY1基因的拷貝數平均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3倍,而這個基因的產物是唾液澱粉酶——它存在於唾液中,能幫助分解澱粉。顯然,該基因在現代人類中的複製發生在過去60萬年間,也就是在尼安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演化分離之後。

  以往研究顯示,早期人類可能攝入了大量澱粉類食物,例如植物的塊根和塊莖。這項有關AMY1基因的新發現說明,如果早期人類確實食用了大量澱粉,他們消化澱粉的能力可能並不如現代人類。

  至於這些發現對風行一時的舊石器時代飲食法有什麼借鑒意義,派瑞表示:「這些結果說明,人類的飲食習慣在演化過程中發生了改變,而我們身上綜合了來自遠古和近代的適應能力。如果試圖選擇並適應歷史上某一時期的飲食方式,那就無法反映我們的複雜性了。」

  派瑞表示,接下來,分析更多尼安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會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人類飲食演化的歷史。(編輯:球藻怪)文章題圖:roosterillusionreviews.com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